土耳其共和國,通稱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全國人口約8000多萬,主要人口為土耳其人,

說土耳其語,使用土耳其文,

 是一個橫跨的國家,其國土包括西亞安納托利亞半島

 以及巴爾幹半島的東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 

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

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伊朗接壤,

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

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

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雖然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

首都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史前時代

安那托利亞半島是世界上最早有人永久定居的區域之一,

囊括了今土耳其的大部分地區,古安納托利亞人

新石器時代起即於此生活,直至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此地,

這些民族普遍使用安那托利亞語言印歐語系的分支之一),

西臺語盧維語歷史悠久,由此一些學者認為,

安納托利亞可能是印歐語系中諸語言的發源地,

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稱東色雷斯,至少自四萬年前即有人定居,

並在約西元前6000年時即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其居民亦開始進行農業活動,哥貝克力石陣

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人造宗教建築,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0年,

加泰土丘位於南安納托利亞,為一大型新石器時代和銅石並用時代定居點,

存在於約西元前7500年至5700年,

為至今發現的最大及保存最為完好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西元2012年7月,被指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特洛伊發源於新石器時代,並一直延續至鐵器時代

安納托利亞已知最早的居民為,哈梯人胡里特人,為非印歐民族,

最早於約西元2300年,分別居住於安納托利亞中部和東部地區,

西元2000年至1700年,印歐民族西臺人到來,並逐漸同化了如上兩個民族,

前18世紀至西元前13世紀,西臺人建立起這一區域最早的帝國,

西元前1950年,亞述人最早征服並定居於土耳其南部地區,

其統治一直持續至西元前612年,根據亞述記載,

烏拉爾圖於前九世紀,烏拉耳圖崛起,成為其強勁的北部敵人,

約西元前1180年西臺帝國崩潰,

另一支印歐民族,弗里吉亞人,在此區域崛起,

直至於西元前七世紀其王國為,辛梅里安人,所摧毀,

自西元前714年起,烏拉爾圖亦遭受相同打擊,

並於西元前590年為米底人所征服,

在弗里吉亞的後繼國家中,

最為強大的要屬呂底亞卡里亞,和,基亞
 

古典時期和拜占庭時期

自約西元前1200年起,安納托利亞海岸,

開始為希臘伊奧利亞人愛奧尼亞人所集中定居,

這些殖民者建立了一系列的重要城市,

米利都以弗所士麥拿拜占庭

其中拜占庭為墨伽拉於前657年建立,

史上首個稱亞美尼亞的國家為亞美尼亞裔奧龍特王朝

於西元前六世紀建立的國家,包括土耳其東部的一些地區,

在土耳其西北部,最為重要的一支部落為,奧德里西亞人

特雷斯一世所建立,

西元前六世紀,今土耳其全境為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國所征服,

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摩索拉斯王陵墓,即源於這一時期,

西元前334年,這一區域為亞歷山大大帝所征服,

其文化受到希臘化的影響,開始日漸同一化,

西元前323年亞歷山大過世,安納托利亞分裂為一系列希臘化國家,

而至西元前一世紀中期,這些國家亦全部被納入羅馬共和國版圖,

在羅馬統治之下,希臘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至西元後幾個世紀時,當地的安納托利亞語言已經滅絕,

古希臘語和文化取而代之,

西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選定拜占庭為羅馬帝國新首都,

將之更名為新羅馬,俗稱君士坦丁堡

西元395年,狄奧多西一世死後,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這一城市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這一帝國為史學家稱作拜占庭帝國

並於此後長期統治今土耳其地區,直至中世紀後期

但這一地區在七世紀上半葉之前,

都持續受到拜占庭-薩珊戰爭戰火的蹂躪,

 

塞爾柱和鄂圖曼帝國時期

塞爾柱王朝烏古斯突厥人的一支,

九世紀時,定居於穆斯林世界邊緣的烏古斯葉護國,在裏海鹹海以北,

十世紀時,塞爾柱人由其發源地遷徙至波斯

這一地區也成為大塞爾柱帝國的行政中心,

十一世紀下半葉,塞爾柱人開始滲透入安納托利亞東部地區,

西元1071年塞爾柱帝國於,曼齊刻爾特戰役,中擊敗拜占庭帝國,

開始由此這一區域突厥化的進程開,土耳其語伊斯蘭教得到傳播,

安納托利亞也逐漸由基督教希臘語地區,轉變為穆斯林土耳其語地區,

此外,高度波斯化的塞爾柱人,亦奠定了波斯化文化的基礎]

並將得到其繼承者鄂圖曼帝國的延續傳承,

西元1243年,塞爾柱帝國為蒙古人所擊敗,並逐漸開始解體,

其後的安納托利亞侯國之一,為鄂圖曼一世所統治,

在此後200年時間內逐漸演化為鄂圖曼帝國

西元1453年,鄂圖曼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完成了對拜占庭帝國的征服,

托普卡珀多爾瑪巴赫切宮,為鄂圖曼帝國蘇丹的主要居所,

分別於西元1465年至1856年和1856年至1922年,

為帝國行政中心。

西元1514年,蘇丹塞利姆一世(西元1512年至西元1520年)在,

查爾迪蘭戰役,中擊敗薩非王朝,沙阿伊斯瑪儀一世,的軍隊,

由此擴張了帝國南部和東部的領土,

西元1517年,塞利姆一世,進一步將帝國擴張入阿爾及利亞埃及

並在紅海建立了海軍,此後鄂圖曼帝國和葡萄牙帝國

開始爭奪印度洋霸權,在紅海,阿拉伯海波斯灣區域,

發生了一系列海戰,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活動,

對鄂圖曼帝國對東亞西歐貿易的壟斷形成了挑戰,

鄂圖曼帝國的國力和聲望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達到頂峰,

尤其是在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內,

帝國在通過巴爾幹半島中歐波蘭-立陶宛南部,

擴張的過程中時常同神聖羅馬帝國發生衝突,

鄂圖曼帝國海軍同一系列神聖同盟,主要包括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熱那亞共和國威尼斯共和國聖若望騎士團教宗國

托斯卡尼大公國薩伏依公國,在地中海展開霸權爭奪,

在東部,鄂圖曼帝國亦就一系列領土,和宗教問題,

同波斯薩非王朝於十六世紀至十八世紀開展戰事,

這些戰爭之後在桑德王朝阿夫沙爾王朝,,卡扎爾王朝

時期得到了延續,直至十九世紀上半葉才宣告終結,

自十六世紀至20世紀初,鄂圖曼帝國還同俄羅斯帝國多次交戰

最初原因是鄂圖曼帝國希望鞏固東南歐領土,

但此後迅速發展為鄂圖曼帝國的存亡問題,

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上半葉,鄂圖曼帝國,

波斯帝國和俄羅斯帝國互為敵國,

自十九世紀初開始,鄂圖曼帝國逐漸衰落,其領土範圍,

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逐漸萎縮,許多巴爾幹半島的穆斯林,

高加索地區,逃離俄國軍事征服的,切爾克斯人

遷移至安納托利亞,鄂圖曼帝國的衰落同時,

還導致了其統治區域內民族主義的崛起

民族間衝突時有發生,如針對亞美尼亞人的哈米德大屠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鄂圖曼帝國加入同盟國一方作戰,最終戰敗,

戰爭期間,帝國內的亞美尼亞人,被從東安納托利亞驅逐至敘利亞,

此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一部分,造成近1,50萬名亞美尼亞人死亡,

土耳其政府否認大屠殺的發生,稱亞美尼亞人只是被從東部戰區轉移出去,

對於其他族群諸如亞述人希臘人的大規模屠殺,亦有發生,

西元1918年10月30日簽訂《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協約國戰勝方試圖通過西元1920年《色佛爾條約》,

對鄂圖曼帝國進行瓜分

 

土耳其共和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協約國對君士坦丁堡士麥拿的占領,

導致了土耳其國民運動的發生,在加里波利之戰中,

建立名望的軍官,穆斯塔法·凱末爾,領導這一運動,

發起了土耳其獨立戰爭,試圖挑戰《色佛爾條約》中的條款,

西元1922年9月18日,占領軍已被驅逐,

位於安卡拉的土耳其政權

開始在法律上將舊鄂圖曼體制,轉型為新的共和體制,

11月1日,新建立的議會正式廢除蘇丹國

終結了623年的鄂圖曼君主統治,

西元1923年7月24日簽屬《洛桑條約》,

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受國際認可為鄂圖曼帝國的合法繼承國,

共和國也10月29日於新首都,安卡拉,正式宣告成立,

《洛桑條約》亦規定了希臘和土耳其的人口交換

110萬名希臘人離開土耳其前往希臘,

而38萬名穆斯林則由希臘來到土耳其,

穆斯塔法·凱末爾成為共和國的首任總統

並推行了一系列的激進改革,試圖將舊的鄂圖曼-土耳其國家,

徹底轉變為新的世俗共和國,

西元1934年土耳其議會通過《姓氏法》,

授予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蒂爾克」,

這一榮譽姓氏,意思為「土耳其人之父」,

土耳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大多數時間內,保持中立

隨著蘇德戰爭,德軍佔領高加索地區,

西元1942年,納粹德國曾擬定了一個軍事行動入侵土耳其,

代號為,格特魯德,德國將和其盟國,保加利亞王國入侵土耳其,

但此行動因盟國義大利投降從未執行,

後於西元1945年2月23日,戰爭收官階段加入同盟國陣營,

6月26日,土耳其成為聯合國憲章會員國

戰後希臘發生共產黨叛亂蘇聯試圖在土耳其海峽建立軍事基地,

西元1945年,土耳其的一黨制時期結束,開始向多黨制民主過渡,

導致美國於西元1947年,開始推行杜魯門主義

對土耳其和希臘的安全進行維護,

美國也對土耳其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

西元1948,年歐洲經濟振興計劃出台,

希臘和土耳其兩國,都為馬歇爾計劃和經濟合作,

與發展組織包括在內[56]

西元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以遏止蘇聯在地中海的擴張,

西元1961年,成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國,

西元1974年7月15日,賽普勒斯政變後,

土耳其於7月20日入侵賽普勒斯

西元1985年年之後僅由土耳其承認成立的,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於西元1960年,西元1971年

西元1980年,發生三次軍事政變,

1984年,庫德分離組織庫德工人黨

開始針對土耳其政府發動叛亂

至今已造成超過4萬人死亡,現今正在進行和談中,

西元1980年代,土耳其經濟自由化以來,

該國經濟強勢增長,政治也趨於穩定,

現行的憲法在西元1982年11月7日起實施,憲法奉行世俗主義

 

西元2010年土,耳其修憲公投通過了新的憲法,限制了軍隊的權力,

西元2013年,蓋齊公園的拆除計劃出台,

在多個省份引發了廣泛的反政府抗議運動

西元2016年,土耳其政變未遂後,與西方國家關係開始惡化,

其政府認為歐美國家有嚴重嫌疑參與政變,

西元2017年1月21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實行總統制的憲法修正案,

已經通過全民公投決定實施此修正案,

土耳其將從西元2019年,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後,

開始實行總統制,總理職位也將廢除,

 

土耳其政治體制是以議會制代議民主制共和體制為框架,

奉行多黨制土耳其總理是政府的領導人,

行政權由政府行使,立法權則屬於政府及土耳其大國民議會

司法則獨立於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體制以分權為原則,

 

土耳其武裝部隊由陸軍,海軍和空軍組成,

憲兵和海岸警衛隊,平時受內務部指揮,

但戰時則服從陸軍和海軍的指揮,在此期間,

他們同時有內部軍事法庭和軍事職能,

土耳其擁有約41萬軍人,400輛主力戰車,

包括德製豹二戰車,升級型M60T戰車,

海軍有美製派里級巡防艦,

德製MEKO200型護衛艦,12艘潛艦,

軍機約1000架,包括200多架F-16戰機,

另外還有空中預警機,加油機,

俄羅斯製造S-400防空飛彈,在北約國家中,

土耳其戰力論數量恐怕僅次於美國,

北約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11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董 的頭像
    王董

    王董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