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簡稱大馬,首都吉隆坡,

全國人口約3227萬人,主要的人口為馬來人,

說馬來語,英語,使用馬來文,英文,

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

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新加坡

於西元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

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國家

新加坡後來在西元1965年8月9日,

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

目前馬來西亞包括馬來半島11州,

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和砂勞越,

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納閩),

馬來西亞被南中國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

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

北接泰王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

新柔長堤第二通道新加坡共和國連接,

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上的北部,

南鄰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加里曼丹

汶萊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

 

 史前時期語早期王朝

馬來西亞可追溯到距今四萬年前,

第一批居住在馬來半島的人類是,尼格利陀人,又稱矮黑人

古代印度人稱馬來半島為黃金半島,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圖上,

也稱馬來半島為黃金半島,馬六甲海峽則稱為象牙海灣,

西元前5千年左右,奧斯特拉路德族,

首先來到這裡,成為原始馬來人的一支,

到了西元前2500年至西元1500期間,

來自亞洲大陸的混血馬來人,陸續來到馬來半到定居,

他們帶來了銅鼓,銅錢,中國事的銅劍和銅鏡,

大大促進當地社會文明的發展,迄今為止,

還有被視為未開化民族的原馬來人後裔,

仍在馬來半島上一些偏僻的地區居住,

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有500年,

西元前七世紀左右,中國和印度人都開始來馬來亞,

馬來半島和印度尤其有密切的關連,

最早期馬西元前三世紀時,

中國和印度商人便帶來使用銅鏡和鐵器的知識,

從此結束了馬來亞的新石器時代,

 

馬來半島上的各個小邦國,就流傳著印度教,

西元前140年,中國漢武帝為了尋求到印度的海路,

曾派遣帆船進入馬六甲海峽,去的時候利用東北季風,

回來時則利用西南季風,當時中國人帶來了許多陶器,

並且利用馬來亞東北部的陸地,和歐洲做貿易上的來往,

 

西元一世紀時,馬來亞並沒有明確的國家形式,

它是中國和印度間貿易的轉口地,

到了西元150年時,希臘人托勒密土繪製了第一幅世界地圖,

馬來亞在地圖中的位置相當明顯被稱之為,黃金島,

 

狼牙修國

西元二世紀時南印度的,巴拉瓦人,在馬來亞已經由商業的殖民,

演變成在政治上具有潛力的移民潛力的團體,

最早在馬來亞北部建立了狼牙修國,

 

西元三世紀時,馬來島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印度化的小幫國,

華人與印度人在這個區域建立許多貿易港與城鎮,

依據中國史料記載,數量多達30個,

兩國對馬來半島的地域文化影響深遠,

西元四世紀中葉,印度皇帝出兵恆河谷蒂和南印度,

給當地人民帶來先進的文化,宗教和生產技術,

如稻田的耕種,牧羊和航海技術等等,

 

赤土邦國

西元六世紀時馬來半島上建立了,赤土邦國,

當時馬來半島上最大的邦國是印度化的,蘭卡蘇卡,

這些小邦國多有堅實的城牆,

國王出入乘坐大象,護衛森嚴,儀仗極盛,

因為馬來半島南部處在中國和印度文化交流的通道上,

這些小邦國深受印度和中國文化的影響,

西元515年,馬來亞北部擁有,吉打,洛坤,等地狼牙修國的太子,

曾派遣使者到中國修好,後來在西元523年,西元531年,西元568年,

都曾派遣使節到中國朝貢,

 

室利佛逝帝國

西元629年,中國高僧,義淨,曾派循海道來到狼牙修國,

到西元七世紀末,蘇門答臘巨港的室利佛逝帝國,

其勢力逐漸深入馬來亞半島,消滅了狼牙修國,並且不斷地擴張勢力,

建立橫跨蘇門答臘,爪哇,馬來亞的大帝國,

擁有範圍極廣的霸權,

 

十一世紀初印度南部的,注輩國,

於西元1030年,曾派遣艦隊遠征室利佛逝,

再以後的40年間,室力佛逝曾一度被注輩國征服,

但後來室利佛逝還是擺脫了注輩國的統治,收復了失地,

 

到了十二世紀初,室利佛室國力達到巔峰,

不但使得注輩國不敢再對逝利佛室存有非分之想,

並且把勢力擴展到婆羅洲,西伯里斯,菲律賓等地,

成為印度洋和太平洋間海上的大帝國,

控制了整個通往東印度群島的貿易,

在十三世紀之前,勢力佛室和中國交往相當密切,曾向中國朝貢,

 

辛哥薩里國

十三世紀初,室利佛室國力逐漸衰退,

同時印度國內也因印度教王朝的式微,

再也沒有力量兼顧擴展海外的事業,

因此印度在馬來亞的影響力就被中國取代,

當時中國元朝因勢力鼎盛,聲威遠播,贏得東南亞和南洋地區廣泛的擁戴,

這時爪哇南方有個叫,辛哥薩里國,的平民國逐漸崛起,

西元1220年,哥薩里國因向爪哇西北部發展,擺脫了室利佛室的控制,

到了西元1275年,辛哥薩里國不但佔領了整個爪哇島,

並且還遠征利室佛逝的發祥地,蘇門答臘,雖然沒有獲得全部的勝利,

但室利佛逝的國力卻因此一蹶不振,使得馬來半島的南部,

被列入爪哇國的勢力範圍內,

西元1280年,室利佛逝再度受到辛哥薩里國王,凱塔納米杜,

的攻擊同一時期,位於北方的暹羅,也開始侵略馬來半島北部,

爪哇國王凱塔納米杜,不斷地向附近各個島嶼擴張勢力,

而馬來半島南部也被納入暹羅的統治範圍之內,

西元1278年,中國元朝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使者到爪哇召降內附,

但辛哥薩里國不予理會,並且將元朝使者刺臉後驅逐回國,

 

麻迦帕歇國

西元1292年,元世祖發兵征討爪哇,這時的辛哥薩里國已無當年強盛,

其國內另有一個國家,麻迦帕歇國,逐漸興起,元朝大軍一到,

麻迦帕歇國就和元軍聯盟,合力擊敗辛哥薩里國的軍隊,

消滅了辛哥薩里國,爪哇從此歸麻迦帕歇國統治,

而元軍在爪哇之戰中勞師動眾,本身卻一無所得,

只是在無形中幫助了麻迦帕歇國的興起,只好無功而返,

麻迦帕歇國佔領整個爪哇島後,開始對鄰近的島嶼採取一連串的攻勢,

 

西元1334年,麻迦帕歇國佔領馬來亞,

西元1361年,麻迦帕歇國擴展到婆羅洲和蘇門答臘,

菲律賓北部和新幾內亞等地,

到了西元1377年,麻迦帕歇國將室利佛逝國僅存的根據地蘇門達臘的,

巨港,加以佔領,從此完全取代了室利佛逝帝國原來的地位,

成為雄踞南洋的第一大國,

但卻也因過度將主力投入到削弱室利佛逝國的行動上,

使得馬來半島各地逐漸淪入暹羅的勢力範圍之內,

凱塔納卡拉國王,去世之後馬來半島四周各個小王國,

不斷展開霸權爭奪戰,在麻迦帕歇國佔領巨港時,

信奉回教的馬來親王,帕拉麥舒巴拉,被迫流亡到新加坡,

接受並且臣服於當時很有權勢的暹羅國太守的保護,

後來馬來親王帕拉麥舒巴拉因企圖獨立,失敗後逃亡到,馬六甲,

 

滿刺加王國

帕拉麥舒巴拉國王

西元1400年,帕拉麥舒巴拉成為馬六甲的統治者,

西元1402年,帕拉麥舒巴拉獲勝後在馬六甲海峽沿岸建立了,

滿刺加王國,最初只統治了馬六甲附近的海域,

後來才逐漸掌握了馬來半島南部地區,並且獲得鄰近邦國的領導權,

回教也因而傳播開來,滿刺加王國因位於東西方交通的要道上,

所以商業非常鼎盛,貿易範圍遠達中國,印度,西南亞和非洲東部,

其港口延馬六甲河口身長約6.5公哩,人口有數萬多人,

通行84種語言,迅速發展成為東南亞最大的國際商港,

並和當時企圖在印度洋上擴展勢力的中國明朝,進行貿易,

還兩次帶著供品來到北京覲見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

深獲明朝天子的眷顧,這時從印度渡海前來的商人,

慢慢地進行馬來半島回教化的運動,

 

舒利國王

西元1442年,帕拉麥舒巴拉國王的兒子,舒利,繼承王位,

在位30年,

 

西元1454年,滿刺加王國第二代國王,舒利去世之後,

印度出身的泰米爾商人,在馬六甲的勢力大增,

他們以舒利的繼承者自居,

暗中策劃由舒利國王和泰米爾族王妃所生的兒子,穆查法,

接任王位,使得國內政爭不息,不久之後,國內逐漸恢復平靜,

穆查法任命,霹靂,為滿刺加王國的宰相,曾兩度擊敗暹羅人的入侵,

並使得馬六甲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以及伊斯蘭教主要的傳播中心,

穆查法和他的繼承人,曼舒爾,任丁,馬夫姆德,

等國王都致力於向外擴張勢力,

馬六甲王朝

來自三佛齊(中爪哇)皇室的王子,拜里米蘇拉

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普遍被認定為馬來半島的第一個獨立國家,

拜里米蘇拉的王子,美甲·伊斯坎達·沙,轉信伊斯蘭教

而且馬六甲蘇丹王朝的顯赫地位及政治勢力,

促使伊斯蘭教傳遍臨近小國,某種程度上,

在15世紀加速回教為馬來人的主要宗教,

另外,此時的馬六甲也成為國際和東南亞,最繁忙的貿易港口之一,

西元1509年,馬六甲滿刺加王國的勢力都一直在擴展當中,

十六世紀時,歐洲各個帝國主義殖民政策的擴張,

使得馬來半島南端也不免受到帝國主義者的侵略,

西元1506年,葡萄牙人來到馬六甲通商,

擄獲了馬六甲的蘇丹王,

並建立了堅固的軍事基地,虐待這裡的事業,

 

葡萄牙與荷蘭殖民時期

西元1511年,葡萄牙艦隊攻占馬六甲,建立殖民地,

馬六甲末代蘇丹,馬目沙,輾轉流亡於馬來半島與廖內群島

聯合各地數度意圖收復馬六甲不果,最終死於蘇門達臘甘巴,

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即位建立了,霹靂王朝,柔佛王朝

其中控制馬來半島南部的柔佛,

繼續成為對抗葡萄牙的主要勢力之一,

來自蘇門達臘北部新興的,亞齊王朝,則在蘇丹,依斯干達·慕達,

的統治下開始在馬來半島北部擴充領土,包括霹靂吉打等,

西元1537年至西元1552年,

蘇門達臘的,亞齊人,6次攻入馬六甲,

 

直到西元1641年,荷蘭聯合柔佛攻下馬六甲,

此後,荷蘭與柔佛保持聯合關係,

半島北部各王朝則漸漸成為暹羅藩屬

十七世紀初,西元1607年,亞齊人與荷蘭人結盟後,

又於西元1613年至西元1620年,

亞齊人曾先後攻占了,柔佛,彭亨,吉打,霹靂,

西元1619年,更將源於馬六甲王室的,彭亨蘇丹,阿邁德沙

虜往亞齊,葡萄牙,柔佛,亞齊,三股勢力在這期間時互有和戰,

尤其彭亨的控制權數度輾轉於三方之手,

西元1633年,荷蘭人插手馬來亞的事務,

西元1641年,荷蘭軍隊打敗了在馬六甲的葡萄牙軍隊,

葡萄牙總督被宣布投降,但兩天後就殺死,

荷蘭殖民者就這樣佔領了馬六甲,荷蘭人佔領馬六甲之後,

馬來半島沿岸權益也轉入了荷屬東印度公司,

荷蘭總督府設在馬六甲,以便於管理海峽和沿岸的地區,

並把在東印度公司所實施的政策也在馬六甲推行,

到了十七世紀末期蘇門答臘的,米蘭加保人,

遷徙到馬來亞,帶來了母系社會的文化,

 

 

到了十八世紀,其政權由馬六甲移往雅加達之後,

荷屬東印度公司開始衰退,在加上私貨貿易橫行,

使得馬來半島的經濟日趨蕭條,由於歐洲各國的入侵,

使得回教徒受到迫害,他們逃到柔佛,企圖恢復回教勢力,

卻因互相爭權奪利而削弱了力量,

回教王國中以,柔佛國,亞契國,兩大王國的競爭最激烈,

由柔佛國中最擅長商業和航海以及作戰的,布吉人,

引發了內戰,正當她們開始展開戰爭時,

英國人驅使英屬東印度公司趁機干預,

西元1785年,英屬東印度公司的馬來通青年職員來到吉打,

和吉打蘇丹談判關於在吉打海岸建立港口,

並答應幫助吉打抵禦,雪蘭峨,的侵擾同時給予軍事上的援助,

並每年支付3萬元西班牙幣給吉打蘇丹,

以騙取吉打蘇丹同意給英國人貿易獨佔權,

並允許英國人在原屬於吉打管轄的,檳榔嶼,上設立工廠,

西元1786年奉,萊特雁公司,之命用英皇的名義率領英國海軍,

正式佔領了檳榔嶼,並將檳榔嶼改名為,威爾士太子島,

同時鼓勵華僑前往檳榔嶼當地從事建設的工作,事實上,

萊特,是英國海軍軍官,當他的陰謀得逞之後,

便對自己的承諾翻臉不認帳,因為英屬東印度公司只想白得土地,

根本不打算承擔義務,當吉打蘇丹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後,

於西元1790年,氣憤地出兵要求收回檳榔嶼,

因雙方力量上的懸殊,吉打蘇丹不幸兵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把原本答應每年3萬元西班牙幣改完6千元西班牙幣,

並繼續強行霸佔檳榔嶼,

西元1793年,法國對英國宣戰,並攻擊英國的盟國,荷蘭,

西元1795年,荷蘭國王逃往英國,成立流亡政府,

並命令荷蘭所有海外的行政權,在戰爭期間移交給英國,

於是英國人力及行動,從荷蘭人手中接管了馬六甲,

 

西元1800年,英國逼迫吉打蘇丹簽訂第二項不平等條約,

以每年4千元西班牙幣的代價,買下檳榔嶼對岸的一片土地並取名為,

威斯利省,其目的在從此可以依靠吉打的糧食供應,

而且可以從軍事是控制吉打,控制馬六甲北部沿海地區後,

英國又開始向南部擴張,當時負責南洋一帶殖民事務的英國爵士,

萊佛士,老盟深算,認為只有檳榔嶼和馬六甲仍無法控制整個馬來亞,

於是親自在西元1819年1月,到新加坡主持開放工作,

當時新加坡在名義上是柔佛的屬地,而柔佛又受荷蘭控制,

因此英國難以得手,之後獲悉柔佛蘇丹有位同父異母的兄弟,

天猛公,與柔佛蘇丹有王位之爭而流亡到彭亨,

萊佛士如獲至寶,立即派人接天猛公到新加坡,

強迫天猛公為柔佛蘇丹,並與天猛公簽訂簽約,

規定英屬東印度公司,每年支付5千元西班牙幣給天猛公,

以換取英國在新加坡建立商管的權利,後來在步步緊逼,

買得了新加坡的土地和歸稅權,

同時規定新加坡不得和其他國家發生關係,

於西元1842年英國和荷蘭簽訂了,倫敦條約,

重新劃分勢力範圍,英國將蘇門答臘地區劃給了荷蘭,

而英國也得到馬六甲和新加坡的權利,

8月,英國和柔佛正式締結條約,取得對新加坡的永久佔有權,

 

英國殖民時期

西元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英荷條約

最終確立了英國對馬來亞的霸權,

荷蘭撤出馬六甲並放棄所有在馬來亞的利益,

而英國則承認荷蘭對東印度剩餘地區的利益,

柔佛王朝也從此一分為二,

新加坡以南的廖內劃於荷蘭勢力範圍,成為廖內王朝,

西元1826年,英國殖民政府將檳城馬六甲新加坡

聯合組成了一個英國海外領地,名為海峽殖民地

在19世紀下半葉,由於馬來半島各王朝內部動盪,

影響錫米等資源採收,英國開始積極干預各王朝的內政,

經歷內戰的彭亨雪蘭莪霹靂森美蘭

陸陸續續接受由英國委派的參政司,

這些名為幫助馬來統治者管理國事,

實際上這些英國代理人,很快就成為這些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西元1840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布魯克,

幫助婆羅洲蘇丹平定叛亂因而獲得,古晉,一帶的領地,

於是詹姆斯布魯克就在古晉建立起自己的王國,

其王位傳至外姪,查理布魯克,時已經有相當於現在沙勞越的領土,

那時的沙勞越還是海盜經常出沒的蠻荒之地,

早在西元1874年,

英國就開始對馬來半島進行干預,

與各地的蘇丹簽訂,邦喀協定,並且在霹靂,彭亨,雪蘭莪,森美蘭,

派出駐紮官,使它們成為英國保護下的屬邦,

但是英國並不行使直接絕對的統治權力,

而是拉攏仍然擁有勢力的各地回教蘇丹,根據協定,

蘇丹必須由英國委派的駐紮官,所有的事務都必須徵求駐紮官的意見,

並按駐紮官的意旨行事,這就使得英國派出的殖民地官員,

基本上掌握了當地政治和經濟大權,

直到西元1882年,才被英國北婆羅洲公司佔領,

西元1888年,古晉和沙勞越兩地合併,

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地,英國人在此地積極發展橡膠,

椰乾,木材等工業,由於民族衝突而召致騷亂,

西元1896英殖民政府將四個王朝聯合成立,馬來聯邦

由總參政司實際統治,在馬來半島上的其他五個州合稱,馬來屬邦

也在二十初接受了英國參政司的派駐,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應屬婆羅洲和沙勞越王國

沙巴受到英國北婆羅洲特許公司控制,

自英國的探險家詹姆士·布洛克文萊蘇丹手中取得砂拉越

以「白人拉惹」或「白膚國王」身分統治這個國家,

直到西元1946年將塊領土交給英國為止,

 

二戰後與戰後獨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日本佔據馬來亞,各族間的關係日趨緊張,

然而大眾對獨立的支持亦逐漸增長,

戰後英國宣布一個組織馬來亞聯邦的計劃,

這將原先屬於馬來聯邦和馬來屬邦的蘇丹國,

加上檳城馬六甲(不包括新加坡)合組一個英國海外領地

並在數年後獨立,個計畫遭到馬來人強烈反對,

因為它削弱了馬來統治者的地位,

並且將公民權賦予馬來亞華人與少數民族,

馬來亞聯邦西元46年建立,西元1948年解散,

之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國保護下,

恢復了馬來蘇丹國各統治者的自治權與此同時,

馬來亞共產黨則在積極從事反殖民鬥爭,展開罷工罷學等運動,

英殖民關係日益緊張隨著暴力衝突不斷升級,

最後英國宣布馬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

馬共轉為武力鬥爭,發動游擊隊行動,

期望迫使英國勢力撤離馬來亞於是全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

從1西元948年持續到西元1960年,

並有大英國協軍隊駐紮在馬來溪亞,從事反游擊隊戰爭。

獨立建國至今

西元1952年,代表馬來人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

代表華人的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

和代表印度人的馬來亞印度國民大會黨

組成聯盟並在大部分的地方選舉中勝出,

最後在西元1955年的馬來亞聯合邦立法議會

首次選舉中贏得絕大部分的議席,

並在首席部長,東姑·阿布都拉曼

的領導下開始向英殖政府爭取獨立,

於1957年8月31日,在英國殖民地政府的贊同下,

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

同年,以君主立憲聯邦成立一個新的國家,

故此,東姑·阿布都拉曼就成為馬來西亞的國父

同年擔任第一任首相,由於當年婆羅洲內陸,

出現反殖民主義的聲勢,同時印尼垂涎沙巴砂拉越的土地,

欲擴張勢力,英殖政府唯恐未能鎮壓局勢,

故此,建議當時已立國的馬來亞,容許沙巴和砂拉越加入馬來亞,

擴張疆界,誓行保護當地人民和土地,

然而,印尼總統蘇卡諾提出反對,

而且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發動了多次抗爭行動,

英殖政府軍隊經過多番內部抗爭,最終達成協議,

西元1959年6月3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國授予自治地位,

西元1963年7月22日,英屬砂拉越被授予自治,

同年8月31日,英屬北婆羅洲被授予自治,

西元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沙巴和砂拉越,

共同參組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是一個由馬來族,華族,

印度族及原住民族等多元民族共同建立的國家

在歷史上,馬來西亞擁有兩個重要的慶典,

第一個是國家獨立日,另一個是馬來西亞日

西元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全數通過,

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被迫獨立,

馬來西亞克服了這個危機,

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衝突的危機,

但其內部的矛盾導,致了執政聯盟在西元1969年大選中受到重挫,

隨後暴發五一三事件的種族衝突,馬來西亞進入緊急狀態,

政治生活和國民自由受到限制,從1970年開始,

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薩領導下,

西元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及西元1969年居鑾水災

西元1969年5月13日,首都吉隆坡發生嚴重的種族衝突

事發後,阿都·拉薩政府開始推行頗受爭議的新經濟政策

目標是想通過配額制,提高土著的經濟權益比例,

此後,馬來西亞維持一套精心規劃的族群政治平衡,

政府體系試圖將整體的經濟發展,

與政治經濟政策相結合,以提倡所有民族的參與,

 

西元1981年至西元2003年,馬哈地任首相期間,

西元2004年大選,國陣獲得全民支持,

歷史性地贏得90%國會議席,繼續執政,

西元2008年大選,國陣政府面對反對黨的強烈抗衡,

首次失去1969年以來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

西元2013年大選,國陣政府失去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之餘,

更失去了另外的7個國會議席,

西元2015年9月22日,在野聯盟希望聯盟成立,

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國家誠信黨組成,

西元2017年3月14日,馬哈地·穆罕默德

領導的土著團結黨加入希望聯盟,

西元2018年大選,前首相馬哈地率領的希盟

奪下國會(即下議院)的121席位,超過總席位的半數,

成功執政並終結納吉領導的國陣61年來的長期執政,

完成首次政黨輪替,93歲的馬哈地,

也因此成為當時全球最高齡的國家領導人,

2020年2月末,希望聯盟政府倒台,引發政治危機

希望聯盟成員土著團結黨分裂,以主席慕尤丁為首的大多數成員

稱土團黨退出希盟,與之前的執政聯盟國陣,

及未曾執政的伊斯蘭黨組成國民聯盟

並在3月1日正式組成新政府,由慕尤丁出任首相,

 

根據西元西元1957年7月2日正式宣布的《馬來亞聯合邦憲法》,

馬來亞聯合邦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沿襲大英帝國的政治傳統,

西元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

將西元1957年憲法改名為,馬來西亞憲法,繼續沿用,

憲法的規定,奠定了馬來西亞政治發展的基礎,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最高元首,由九個馬來州屬馬來統治者

在統治者會議中選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則由州元首統治,

並未參與這個最高元首選舉,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議行使其職權,

並擁有任命首相,拒絕批准和解散國會等裁量權,

同時也是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立法權區分為聯邦與各州立法機構,

馬來西亞最高立法機構國會,由下議院上議院組成,

下議院有222個議席,議員在全國大選由人民選出,任期5年,

上議院有70名議員,其中44名由首相推薦給最高元首任命,

另外26名由各州立法議會推派兩名,任期3年,

馬來西亞根據憲法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

但實際實行的卻並非典型的多黨制

而是一種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

馬來西亞的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與立法機構,

最高司法機構聯邦法院,最

高法院於西元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在這之前馬來西亞案件,可上訴到英國的樞密院,

西元1994年6月,最高法院改名為聯邦法院

同時,聯邦法院之下,也設立了上訴庭,

緊接著為高庭(高等法庭),

高庭可分為馬來亞高級法院和婆羅洲高級法院,

各州設有地庭(地方法庭),州內的區又設有推事庭

另外還有特別軍事法庭和穆斯林事務法庭,

馬來西亞的司法體系是以英國法為基礎,

十三個州中的九個馬來州屬,各由一名世襲的馬來統治者為元首,

州統治者稱謂不同,為蘇丹拉惹嚴端

而非馬來州屬(檳城馬六甲沙巴砂拉越),

州元首由最高元首任命,各州設立州政府和州議會,

州議會兩次大選間隔不超過5年,

半島各州大選通常與全國大選同時舉行,

各州由州務大臣(馬來州屬)或首席部長(非馬來州屬)管理行政,

由各州元首從州議員中任命,通常由州議院多數黨領袖擔任,

馬來西亞的法律法係為英美法系

而牽涉到穆斯林的穆斯林非刑事,或非嚴重罪行的事務,

則由穆斯林事務法庭審理,

馬來西亞憲法也限制了穆斯林法庭的權利,

穆斯林法庭也不可使用伊斯蘭教法中的刑罰等,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統領三軍

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聯合國維和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董 的頭像
    王董

    王董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