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國,通稱巴勒斯坦,首都東巴勒斯坦,
全國人口約500多萬人,主要人口巴勒斯坦人,
說阿拉伯語,使用阿拉伯文,
於近代數百年中曾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
古代
西元前二十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
定居在勒凡特南部(迦南)的沿海平原,
遷移至此並在東部山地定居,大概同一時代,
並在迦南東南部沿海建立若干城邦,
一般認為,早期的非利士人可能來自克里特島,
以色列部落與非利士人一直處於對峙狀態,
非利士人於西元前七世紀,非利士被亞述人所滅,
並從大部分史書中消失,
西元前十一世紀,以色列建立統一的王國,
西元前935年,所羅門國王死後分裂為,
原來定居在此的迦南人,多在古以色列建國前後被消滅,
或被以色列奴役後猶太化,約100年後,至羅馬帝國時期,
猶太人的半獨立地位被剝奪並遭到驅除,為消除猶太人的影響,
羅馬帝國開始使用巴勒斯坦一名來泛指這一地區,
但定義的區域模糊,同期至少有十個以上的名稱也同時使用,
巴勒斯坦這一名稱正式的啟用開始於西元1918年,
即英國建立的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
此地屬於東羅馬帝國敘利亞南部的一部分,
西元638年,阿拉伯穆斯林軍隊占領耶路撒冷和周邊地區,
西元1187年的哈丁戰役後,薩拉丁取得對此地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
西元1260年至1300年之間的部分時間,蒙古人曾短暫的控制過此地,
西元1516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始統治耶路撒冷,
和附近的大片領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西元1918年大戰結束後,英國占領了全境,正式稱為巴勒斯坦,
這個時期的巴勒斯坦人包括阿拉伯人,猶太人,鄂圖曼人,
和古老的撒瑪利亞人等多個民族,
現代
一戰中,西元1915年,在邱吉爾的主導下,
英法軍隊對鄂圖曼帝國發動了,加里波利之戰,遭遇慘敗,
隨後英國軍官,阿拉伯的勞倫斯,
組織當地以貝都因人部落為主的軍事力量,與鄂圖曼帝國作戰,
有效削弱了鄂圖曼帝國的勢力,一戰結束後,
鄂圖曼帝國完全退出此地區,並於西元1923年瓦解,
而阿拉伯部落之間紛爭不斷,最後西元1918年默認由英國占領,
西元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地區,
西元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以今約旦河為界,劃分為兩部分:
西部由英國管理。此時西部猶太居民占總人口11%,
西元1917年至西元1948年間,大量猶太人湧入英屬巴勒斯坦,
加入十九世紀移民來的,猶太人在阿拉伯人土地上的定居地,
西元1947年2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
於議會下院表示,將巴勒斯坦問題提交聯合國,
4月2日,英國正式向聯合國提出,
將巴勒斯坦問題列入會議日程的請求,
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
當時實際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
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猶太人,
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區56%的土地,約1.52萬平方公里,
而已經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
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僅得到43%的土地,約1.15萬平方公里,
猶太人接受該決議並宣布在第二年建國,但並未遵循決議中的領土劃分,
而阿拉伯人認為聯合國無權干涉,拒絕了該決議,
占領和託管方,英國則對決議表決棄權,
西元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立,隨後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
阿拉伯人戰敗,控制的土地面積由西元1947年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
規定的1.15萬平方公里,下降到1.05萬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之後,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巴勒斯坦土地,
並於西元1950年,宣稱將其合併為約旦王國,
這一地區包含了大部分的阿拉伯人,約旦將其納為正式的約旦公民,
約旦和以色列雙方以「綠線」劃分實際占領區,
與聯合國決議劃定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分治國土已相差甚遠,
至西元2019年,約旦仍視約旦河西岸綠線東部為其領土,
因此從約旦北部的艾倫比口岸,入境以色列時,
約旦不視為從約旦王國出境,而在南方的約旦和以色列口岸,
約旦則視為兩國的邊界口岸,
西元1956年與西元1967年,
西元1967年6月10日,以色列宣布正式停火時,
巴勒斯坦全境包括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已被以色列完全占領,
巴勒斯坦地區以外,埃及的西奈半島和約旦的戈蘭高地,也被以色列占領,
西元1973年,以色列遭到埃及和敘利亞入侵,
分別攻擊六年前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使得100多萬阿拉伯人,
逃出巴勒斯坦地區,世代居住的家園,躲避戰亂,戰爭結束後,
以色列拒絕這些的逃離的居民返回家園,淪為難民,
阿拉伯國家,如埃及和敘利亞接受了部分難民,
但沒有義務為難民提供公民權,
而以色列僅承認約旦河西岸未逃離的阿拉伯人,
有永久居留權,但不提供公民的權益,
西元1964年5月28日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9月,第二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
一致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
西元1974年10月,在拉巴特召開的第七次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
強調指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76年9月,巴解組織成為阿拉伯聯盟正式成員,
年11月2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邀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以常駐觀察員身份,參加聯合國大會的會議和工作,
並參加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其他機構,發起的所有國際會議,
西元1988年11月在阿爾及爾舉行的,
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宣布成立巴勒斯坦國,
西元1993年8月20日,以色列與巴解組織,
在挪威首都奧斯陸會面達成協議,相互承認對方政治地位,
在開羅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
《關於在加薩和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的協議》,
5月12日成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西元1994年到西元1995年,以色列國防軍撤出了69%的加薩地區,
和90%以上的約旦河西岸地區,但約旦河沿岸及邊境,
仍由以色列控制,以色列仍維持保安部隊,
西元2005年,以色列進一步從加薩撤軍,
但是依然控制加薩的海岸線,以及加薩與埃及之間的一個狹長區域,
西元2007年6月,哈馬斯通過加薩之戰,從法塔赫手中奪得加薩的控制權,
西元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67/19號決議,
授予巴勒斯坦國非會員觀察員國地位,
巴勒斯坦並獲得可於國際刑事法庭控告以色列的權利,
西元2016年12月23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以14票支持,
0票反對,1票(美國)棄權,通過第2334號決議,
在本次決議案投票時棄權,
西元2016年12月,民主黨總統敗選後此案提出,
安理會常任國無人反對,所以通過,
此決議等於宣布約旦河西,是以色列強佔的巴勒斯坦領土,
這是西元1979年以來,美國首次沒有行使否決權,
阻礙聯合國通過譴責以色列的決議案,以色列對此強力反彈,
隨後以色列針對提案國,贊成國都暫停外交或外貿交流,
巴勒斯坦政府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
立法機關為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國會),
巴勒斯坦的政治派別主要有法塔赫(隸屬於巴解組織),
哈馬斯,以及其他一些小的黨派或武裝組織,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由若干個政治及軍事組織組成,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簡稱巴解,
著名的巴勒斯坦政治家,亞西爾·阿拉法特,
西元2004年逝世前,一直是主要領導人,
組成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
並主張透過和平談判達致立國,
以西元1967年,六日戰爭前的領土控制範圍作為邊界,
因此與更激進的哈馬斯常有衝突,
哈馬斯主張全面用武力直接消滅以色列,
由於巴解堅持巴勒斯坦必須擁有整個耶路撒冷,
導致跟以色列的談判十多年來長期陷入僵局,
但因為哈馬斯的關係,以色列始終視之為談判對象,
但維持強硬態度,近年積極改善跟西方和周邊國家的關係,
以換取更大的支持和承認。目前控制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
哈馬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的阿拉伯語簡稱,
該組織成立於西元1987年,
與法塔赫及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首的自治民族權力政府,
分庭抗禮,該組織走向兩個極端,一面從事慈善事業,
另一面進行對以色列的攻擊活動,大部分同情巴勒斯坦的人,
特別是穆斯林人士,往往認為哈馬斯是反以色列英雄,
許多阿拉伯國家對哈馬斯與穆斯林兄弟會,等伊斯蘭主義組織不滿,
在以色列攻擊哈馬斯時,同時譴責哈馬斯,
西元2006年1月26日主張消滅以色列的,哈馬斯,
在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員會選舉中獲勝,
對巴以局勢可能產生巨大波動,
西元2007年6月,哈馬斯通過加薩之戰,
在法塔赫手中奪得加薩走廊的控制權,
哈馬斯其後清除加薩走廊所有法塔赫活躍分子及猶太人,
徹底控制加薩,以色列其後對加薩進行封鎖,
埃及亦關閉邊境,僅限於運送人道物資至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