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共和國,通稱海地,首都為太子港,
全國人口約1000多萬人,
主要人口為黑人,其餘為白人,穆托人,
主要的語言為法語和克里奧爾語,使用法文,
伊斯帕尼奧拉島(又稱海地島)西半部,東與多明尼加共和國接壤,
西元1492年哥倫布航行至此,將該島命名為伊斯帕尼奧拉島(西班牙島),
成為島上主要的勞動力,
西元1697年根據,勒斯維克條約,海地被割讓給法國,
西元1791年黑人領袖,杜桑·盧維圖爾,領導海地人發動獨立戰爭,
成為拉丁美洲最早爭取獨立的國家,
西元1804年,起義軍攻占太子港,宣布獨立,成立海地共和國,
海地獨立後,未能建立起有效的民主體制,政局動盪,
獨裁者不斷上台不斷被推翻,據統計,
從海地獨立到1915年一百年間,共有近90位統治者相繼上台,
西元1957年,依託軍隊,杜瓦利埃,贏得海地大選,
作為民間運動領袖,當選為海地總統,建立起家族統治,
直到西元1986年被推翻之後以,亨利·南菲將軍,
為首的「全國執政委員會」,實行軍事統治,
西元1990年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被選舉為總統,
但他的任期亦遭軍事政變破壞,
西元1994年,在聯合國授權的國際干預下,阿里斯蒂德重返總統職位,
西元1996年,勒內·普雷瓦爾,當海地選總統,
西元2000年,阿里斯蒂德再度當選總統,
西元2004年2月,叛軍迫使阿里斯蒂德逃離該國,
展開流亡至2011年,之後最高法院大法官,博尼費斯·亞歷山大,
根據憲法成為臨時總統,聯合國派出維和部隊,
西元2006年2月7日,總統和議會選舉舉行,33名候選人競選總統,
另有1300名候選人角逐議會129個席位,
2月16日,臨時選舉委員會主席宣布,
希望黨總統候選人,普雷瓦爾,
在總統選舉中獲得51.15%的選票獲勝,任期至西元2011年,
總統為國家元首,行政權由政府實行,政府首腦為總理,
立法權由政府和國民會議的參眾兩院分享,
海地總統由選民通過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最多連任兩屆,
總理人選由總統指定,國民會議批准,
總理任命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
其執政綱領需要得到國民會議的信任案批准,
最高司法權歸海地最高法院,海地接受海牙國際法庭的裁決,
在海地設立了常駐機構,西元2010年1月地震發生後,
國際社會迅速展開救援,並向海地提供經濟援助,
爭取投資和援助,協調各國參與重建是當前海地外交重點之一,
但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設商貿辦事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