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共和國,通稱哥倫比亞,首都為波哥大,
全國人口約50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白人,黑人,
黑白混血兒,印第安—黑人混血兒,
主要的語言是西班牙語,使用西班牙文,
西元2018年8月退出,南美洲國家聯盟,
古代為奇布查族等印第安人的居住地,
西元1500年左右,西班牙探險者到達這個地區,
通過戰爭,勞役,戰利品和疾病,征服當地的奇布查人,
他們很快建立定居點,並於西元1717年,
發展成為包括了西班牙在南美洲西北部的所有地區的殖民地,
新格拉納達」,
哥倫比亞的獨立運動於西元1810年爆發,7月20日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
最終在西元1819年取得勝利,
西元1821年與現厄瓜多,委內瑞拉,巴拿馬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此時新格蘭納達改名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西蒙·玻利瓦爾,出任總統,直至西元1830年,
這段期間西蒙·玻利瓦爾推動該國的民主,
國內政治和領土的分裂最終導致西元1830年,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也因而解體,波利瓦爾在失望中死去,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其餘領土改名為新格拉納達,
西元1856年改名,格蘭納達聯邦,
西元1863年又改稱,哥倫比亞合眾國,
最後在西元1886年名稱變更為,哥倫比亞共和國,
但是境內不同政治勢力割據一方,所造就的分裂局面仍然延續下去,
並三不五時引發內戰,
西元1903年巴拿馬亦在美國的支持下,自哥倫比亞獨立,
迄今,哥倫比亞仍然受到游擊隊起義軍,
例如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以及毒品貿易盛行的困擾,
使國內政治,經濟改革變得十分困難,
也嚴重威脅公眾的生命安全,影響哥倫比亞的國際關係,
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西元2002年上台後,採取更強硬的右翼路線,
FARC遭該國政府大力圍剿,事源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
於西元1983年曾殺死烏里韋的父親,烏里韋上台後,
以打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為首務,
由於烏里韋拉近了哥倫比亞與美國的距離,美國大力資助哥倫比亞,
因政府打擊力度增強,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逐漸遭到削弱,
西元2006年5月28日,哥倫比亞全國計票委員會,
公布總統選舉的選票統計結果,阿爾瓦羅·烏里韋獲得63%以上的選票,
成功連任,西元 2010年,烏里韋本希望再度透過修改憲法尋求連任,
但遭最高法院駁回,他並沒有像查維茲以公投推動修憲,
而決定接受這樣的結果,並推薦執政黨總統候選人,
前任國防部長,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代表執政黨參選,
參與哥倫比亞總統選舉,在6月20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
桑托斯以高票戰勝在野中間派,抉擇綠黨候選人,安塔納斯·莫茨庫斯,
當選為新一任哥倫比亞總統,
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軍,雙方開始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進行和談,
西元2016年6月23日,哥倫比亞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
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在哈瓦那簽訂停火協議,
8月24日,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軍,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達成最終全面和平協議,
協議包括停戰,農村改革,打擊販毒,
被遣散的游擊隊員可參與政治,建立過渡性司法機構等內容,
但和平協議內容的合法性最終由全民公投決定,
然而,哥倫比亞前總統烏里韋認為,
最初的和平協議向反政府武裝妥協過多,
對受害者不公,呼籲民眾投反對票,並要求進一步修改協議內容,
與先前民調結果大相逕庭,10月2日舉行的公投結果為支持率49.77%,
反對率50.22%,協議意外遭到否決,
11月24日哥倫比亞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
與哥倫比亞革命軍領導人,羅德里格·隆多尼奧,
在波哥大的科隆劇院,簽署了一份經過修改的新版和平協議,
這次,新的協議得到國會的核准,不需再進行全民表決,
西元2017年6月27日,哥倫比亞革命軍不再是武裝團體,
同年9月1日正式改組為,共同替代革命力量」,
並於9月2日向官方註冊為合法政黨,
哥倫比亞當地土著印第安人,西班牙殖民者和非洲奴隸長期混居,通婚,
幾百年後產生了混血的印歐混血人群(58%),白人(20%),
黑白混血兒(14%),黑人(4%)和印第安—黑人混血兒(3%),
現在,只有大約1%的人被認定是純種,
而且保有自己語言和風俗的印第安人,哥倫比亞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
哥倫比亞是拉丁美洲的軍事大國,擁有當地規模最大的軍事力量,
現役部隊為445,000人,位居世界第11位,在拉美國家中,僅次於巴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