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通稱北奧塞提亞,首都為弗拉季高加索,
全國人口約5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奧塞提亞人,
說俄語,奧塞提亞語,使用俄文,位於高加索,
人類在北奧塞提亞地區居住的歷史長達數千年,
當地有著肥沃的土地,也是貫穿高加索山脈的主要貿易商道,
是兇猛好戰的遊牧民族,
阿蘭族的一部份人在七世紀定居在高加索,後被可薩人統治,
在九世紀左右阿蘭王國形成,拜占庭傳教士使阿蘭族皈依基督教,
在西阿蘭王國建立了大主教隸屬於君士坦丁堡教區,
建造了許多教堂,著名的中國絲綢之路從此地經過,
阿蘭王國得到了巨大的利益,從而成為高加索最強大的國家,
有些成為在元朝進入中國的阿速軍,最著名人物是玉哇失,
中世紀以後,阿蘭王國一直受到外來敵人的困擾,遭受了多次的侵略,
傳入阿蘭王國,蒙古統治下的克里米亞可汗和土耳其帝國,
接連入侵阿蘭王國,最終促使奧塞提亞阿蘭王國,
於十八世紀和沙俄聯盟,北奧塞提亞是南高加索中,
第一個歸入沙俄統治的,始於西元1774年,
首都弗拉季高加索,是沙俄在這一地區的首個軍事前哨,
西元1806年,奧塞提亞完全歸於沙俄的統治之下,
加入俄國後這一地區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建立了工業,
公路和鐵路,使得奧塞提亞不再孤立隔絕,
西元1799年建成的喬治亞軍用公路,
仍然是山區至關重要的運輸連結,
開通了弗拉基高加索到羅斯托夫的鐵路,
奧塞提亞傳統文化不可避免的經歷了一些俄國化,
但是這些與俄國和西方的新連接,幫助推進和繁榮了本地文化,
十八世紀,出版了第一本關於奧塞提亞語言的書籍,
十九世紀中期,奧塞提亞屬於俄國捷列克州,
俄國革命後西元1921年,
北奧塞提亞變成了短命的山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一部分,
西元1924年7月7日變為,北奧塞提亞自治州,
然後於西元1936年12月5日成為,
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屬下的,
奧塞提亞自治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ASSR),
西元1942年11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入侵俄國最高峰的時期,
德國人企圖奪取弗拉基高加索,但未果,
戰後史達林以反社會主義、分離主義和通敵納粹的名義,
對所有的民族進行大量的放逐,實際上這影響到了巴爾卡爾人,
車臣人和印古什人,他們流亡到蘇維埃車臣-印古什共和國的,
Prigorodny地區的Terek河右岸,
史達林將在北奧塞提亞地區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放逐到中亞去,
儘管這些人在十幾年後被同意遷徙回來,
但他們一般來說是不被允許定居在原先遷徙前的地方,
西元1957年,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三個地區,
取代了原來的車臣-印古什共和國,接受那些被放逐的人,
西元1982年的一部當地法律,還規定了禁止印古什人,
在北奧塞提亞取得居留權,
北奧塞提亞於1990年6月20日成,
第一個宣布國家主權的自治共和國,
儘管其仍作為俄羅斯聯邦的一部分,,
西元1991年蘇聯解體後,北奧塞提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改名為北奧塞提亞-阿蘭共和國,
喬治亞政府廢除了北奧塞提亞飛地,在喬治亞共和國的自治權,
導致許多人逃往到北奧塞提亞的邊境,
大約10萬名南奧塞提亞難民在北奧塞提亞重新安家,
語言的衝突在印古什人口,占絕大多數的聚居地區顯得非常明顯,
除此之外還引起了和南奧塞提亞的衝突,
北奧塞提亞和難民們作交易,偶爾派出參與和車臣人的鬥爭,
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北奧塞提亞和這一地區的車臣關係非常緊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