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共和國,通稱波蘭,首都華沙,

全國人口約38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波蘭人,

說波蘭噢,使用波蘭拉丁字母,是位於中歐共和國

北臨波羅的海,西接德國,西南接捷克,南接斯洛伐克

東南接烏克蘭,東接白俄羅斯

東北接立陶宛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

 

波蘭人,是西斯拉夫人的一支,原來有很多部落,

早期的部落有,波蘭尼安人,波摩蘭安尼人,維斯杜拉尼人,

馬祖維安人,西里西安人,他們原居住在西起奧德河,

東至布格河和維普什河,北濱波羅的海,

南到喀爾巴阡山的遼闊地區,

波蘭人一直在這片區域過著原始部落聯盟的生活,

七至八世紀開始定居,

其中最強的一支居住在西部瓦塔河兩岸的波蘭尼安人,

或意即住在河州平原的人,所以後來建立的國家叫,波蘭,

九世紀末,十世紀初,

波蘭人直接由部落聯盟過度到早期封建國家,

部落首領成為王公,親兵也變成貴族,並未經歷奴隸制社會,

因為當時周邊國家早已進入封建社會,奴隸制失去生長的土壤,

同時生產力的發展,為波蘭直接由奴隸制社會過度的封建社會,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產品逐漸增加,

市場經濟隨之形成,城市相繼出現,

十世紀中葉,沃林,柯拉科夫,已成為工商業中心,

 

波雅斯特王朝

波列斯拉夫一世

波蘭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稱為,波雅斯特王朝,

這個王朝的創建者是一位農夫名叫,波雅斯特,

他雄心勃勃致力於統領整個周圍的部族,

當時波瀾大地上部落分立,戰亂不斷,

波雅斯特一世親率3千親兵,

先後征服約30個部落公國,結束混亂的局面,

於西元840年左右開創波雅斯特王朝,

 

波雅斯特一世

波雅斯特一世建立王朝之後,下令臣民信仰羅馬天主教,

同時把西歐文明和封建制度也帶到了波蘭,

加速波蘭的封建化過程,波雅斯特一世統治末期,

波蘭領土擴大許多其中包括,馬維舍,波莫瑞,西里西亞,

還有維斯拉人居住的廣大地區,都屬於波蘭的領土,

 

波列斯拉夫二世

波雅斯特一世的兒子稱好勇者,波列斯拉夫二世,

繼承父業並兼併,克拉科夫,完成了國家的統一,

隨著國家的強大,波列斯拉夫二世的親兵也不斷的增加,

人數達到二萬人,他把透過戰爭得來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親兵和教會,

逐漸形成封建莊園,為了得到教會的支持,

波列斯拉夫二世還在,格南森,建立了主教區,

西元1238年,波蘭國王波列夫斯三世逝世,

他的5個兒子瓜分了波蘭,波蘭形成5個獨立的小國,

大波蘭,西里西亞,馬佐夫舍,桑多米爾,克拉科夫,

起初個小國皆承認克拉科夫大公國擁有最高的仲裁權,

波蘭分為5個小國後實力削弱,在波列斯拉夫三世逝世後不久,

波蘭受到兩支外來勢利的侵列,一個是來自西方日耳曼人的十字軍,

西元1226年,有兩路波蘭諸侯為了爭奪王位其中之一的,

馬祖維亞公,康德拉,為了擴張自紀的勢力,

邀請自近中東勝利歸來的條頓騎士團前來協助,

這一支圍著白披肩,上綴黑十字,故又稱為黑騎士,

該騎士團的領袖名叫,赫爾曼,

在獲得羅馬教皇格瑞格里九世的批准後,率團東來,

其任務是征服波羅的海東南岸的普魯士人,並征服了普魯士人,

西元1288年,條頓騎士團在維斯杜拉河與尼門河下游一帶,

建立了一處日耳曼民族的殖民地,就是後來的東普路士,

在里加和但澤建立根據地,並大量移民且從世貿易活動,

與日耳曼北方港口的呂北克等地有貿易往來,

這些港口都是漢薩同盟的一員, 波蘭通往波羅的海的出口就被切斷,

西元1237年,條頓騎士團更與北方力瓦尼亞一帶的佩劍騎士團,

聯為一體,行成一支強大的日耳曼勢利,

日耳曼的領主就入侵,西波美尼拉,

西元1308年,條頓騎士團攻佔但澤之後,

將總部由威尼斯移駐到馬利安堡,將原名格但斯堡改成但澤,

歷代波蘭君主數次與騎士團交戰,

直到西元1401年的坦能堡之戰,才將騎士團擊敗,

將騎士團降為波蘭王國的附庸,

西元1525年,騎士團大公,艾爾布瑞赫特.霍亨索倫,

由天主教改信路德教,並將其領地改稱為普魯士公國,

仍臣服於波瀾,

 

另一個是來自東方蒙古的西征部隊,

西元1241年,拔都率領的蒙古西爭大軍攻陷俄羅斯的基輔後,

兵分三路攻入東歐,中路由拔都親自率領直驅匈牙利,

南路由卡丹指揮攻擊羅馬,北路由凱都指揮攻擊波蘭,

北路軍指向加里西亞出發,攻陷盧布林,馬祖維亞,克拉科等地,

指向西里西亞首府,布列斯勞,

西元1241年4月9日北路蒙古軍,在布列斯西北方的雷格尼滋,

與一東歐基督教聯軍發生激戰,

基督教聯軍由西里西亞公亨利所率領,

還包括波蘭,拉脫維亞各地諸侯的騎士,士兵,附近礦區的礦工,

以及條頓騎士團的騎士,蒙古人先以馬隊衝擊,

擊潰敵方的四個方陣,當西方頭帶重盔甲集合衝刺時,

蒙古人一度被迫後退,西方聯軍繼續追擊蒙古軍,

當聯軍的密集隊形散為一列時,

蒙古統帥凱都,事先設下伏兵展開突襲,以箭射騎士的馬匹,

馬倒人落,慘遭蒙古大軍屠殺,基督聯軍共死3至4萬人,

雷格尼茲戰役後,凱都並未攻佔波瀾,而是跨越喀爾巴仟山,

向南攻陷捷克和匈牙利,與拔都主力會和,

蒙古西征後許多波蘭繁華的城市或為廢墟,

波蘭貴族邀請日耳曼人,共同開發波蘭的土地並建造城市,

結果波蘭大部分城市是日耳曼貴族的,城市的行政權和審判權,

大都掌握在貴族手裡,受到大貴族和日耳曼貴族排擠,

波蘭中小貴族的日子並不好過,沃凱太克,依靠中小貴族的支援,

組織武裝力量對抗大貴族和日耳曼城市貴族,並力圖統一波蘭,

沃凱太克的兒子,凱西米爾三世,繼承父業,

先後將馬佐夫舍,大波蘭,克拉科夫,重新歸於旗下,

 

凱西米爾三世(西原1333年至西元1370年)

凱西米爾三世在位時,波雅斯特王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凱西米兒而大帝,

西元1334年,凱西米兒三世與波西米亞王國的衝突告一個段落,

兩國舉行維西格萊德會議,言歸於好,

西元1335年,又與匈牙利結盟,

西元1343年,與條頓騎士團之間的戰爭結束,雙方簽訂,卡利詩條約,

西元1344年,凱西米兒三世頒布,凱西米兒法典,這部法典維持了4百多年,

西元1352年,取得海利克公國的王位,以洛夫城為首府,

西元1336年,在取得瓦林尼亞公國的王位,為波蘭增加了大幅的領域,

西元1364年,凱西米兒三世更召開,克拉科會議,

凱西米兒三世邀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爾斯,

匈牙利國王,路易,丹麥國王,瓦德瑪,波希米亞國王,克拉夫,

賽普勒斯國王,巴伐利亞大公,等人餐加討論發動十字軍東征土耳其,

內政方面西元1364年,凱西米兒三世創立了,克拉科大學,

 

路易

西元1370年, 凱西米兒三世逝世,但他沒有兒子,

所以王位由匈牙利國王路易繼任,

 

雅德維佳

西元1382年,路易逝世,路易的女兒,雅德維佳公主,

被推選為波蘭女王,此時調頓騎士團不斷壯大,開始侵擾東歐諸國,

西元1385年,波蘭與立陶宛聯合對抗條頓騎士團,

西元1386年,波瀾女王雅德維佳與立陶宛大公雅蓋隆結婚,

雅蓋隆順理成章成為波蘭國王即,弗拉吉斯拉夫二世,

 

雅蓋隆王朝(西元1386年至西元1572年)

弗拉吉斯拉夫二世

西元1410年,波蘭和立陶宛聯軍於坦能堡擊敗條頓騎士團,

西元1411年,波蘭和立陶宛聯軍與條頓騎士團簽定,索霍亨條約,

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對波蘭不再構成威脅,

西元1413年,波蘭和立陶宛兩國集會於部格拉河岸的霍洛德祿,

雙方簽訂新的條款,波蘭保證立陶宛擁有自己的大公,

大公人選由波蘭國王提名並經兩國貴族同意,反之,

波蘭的王位須獲得立陶宛大公及立陶宛貴族的同意,

西元1430年,隨著波蘭大貴族的勢力不斷膨脹,

更企圖兼併立陶宛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土地,

波蘭和立陶宛雙方兵戎相見,聯盟趨於破裂,

西元1434年,弗拉吉斯拉夫二世逝世,他統治時間長達48年,

由他的第三位王后所生的弗拉吉斯拉夫三世,繼承王位,

 

弗拉吉斯拉夫三世(西元1434年至西元1444年)

由於弗拉吉斯拉夫三世即位時才10歲因此由,奧列士尼斯基,

輔政弗拉吉斯拉夫三世,奧列士尼斯基輔政時任,克拉科主教,

日後成為波蘭的第一大位主教,是當時極富盛名的人文學者兼政治家,

西元1435年,奧列士尼斯基輔佐弗拉吉斯拉夫三世,

擊敗日耳曼騎士團,並南征土耳其,

西元1440年,奧列士尼斯首先設法輔佐幼主,

吉斯拉夫三世兼攝匈牙利王位,然後在匈牙利抗土耳其名將,

赫尼歐迪,的協助下擊敗土耳其,

但西元1444年,弗拉吉斯拉夫三世在保加利亞東部黑海沿岸的,

瓦爾納,被土耳其軍擊敗,弗拉吉斯拉夫三世也戰死,年僅20歲,

 

凱西米爾四世(西元1447年至西元1492年)

弗拉吉斯拉夫三世逝世後,波蘭王為由他的弟弟,凱西米爾四世,

繼承王位,凱西米爾四世的經營方向是由南轉北,

希望擊敗日耳曼騎士團,打開通往波羅的海的通路,

西元1466年,普克之役,波蘭使騎士團遭受致命的打擊,

雙方簽訂第二次索恩條約,波蘭取得維斯杜拉河口以西沿海一帶,

包括但澤,契米諾,馬利安堡,波摩蘭尼亞,

這一片地區稱為西普魯士,但澤成為自由市,宗主權屬於波蘭,

日耳曼騎士團的領地,縮小到維斯特拉河與尼門河口之間的沿海地區,

這片沿海地區稱為東普魯士,日耳曼騎士團改以科尼斯堡,

自此以後普魯士分為東西兩半,西普魯士以成為波蘭的領土,

東普魯士則成為波蘭的附庸,波蘭在擊敗騎士團的戰爭中,

為了爭取貴族的支持頒布了,攝沙瓦條款,

保證今後一切立法均須獲得貴族的同意,

進而削弱了波蘭的王權,此一條款被稱為波蘭的大憲章,

凱西米爾四世還運用外交和武力使其長子,弗拉吉斯拉夫,

於西元1471年取得波西米亞王國的王位,

又於西元1490年取得匈牙利王國的王位,

到了西元1492年,凱西米爾四世逝世時,

雅蓋隆王朝的領域已達到巔峰,

包括波蘭,捷克,烏克蘭,立陶宛,匈牙利,白俄羅斯,

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王朝,凱西米爾四逝世時後,

波蘭立陶宛聯邦一度分裂(西元1492年至西元1506年),

 

西斯蒙一世(西元1506年至西元1548年),

西斯蒙一世時波蘭立陶宛聯邦再度統一,

西斯蒙一世在位42年,傳給她的兒子西斯蒙二世,

 

十六世紀初年宗教改革運動時期,東普魯士的騎士團多人改信路德教派,

西元1525年騎士團大公,艾爾瑞赫特.霍亨索倫,自請將騎士團解散,

將東普魯士降格為波蘭的俗世附庸,普魯士公則由霍亨索倫家族世襲,

 

西斯蒙二世(西元1548年至西元1572年)

西元1550年,西斯蒙二世頒布法令,禁止異端,

長達186年的雅蓋隆王朝的統治宣告結束,

西元1558年沙皇伊凡四世進軍,並占領屬於立陶宛大部分的土地,

西元1569年7月1日,波蘭和立陶宛貴族為了抵抗俄羅斯沙皇在,

盧布林,召開國會並宣布兩國再度聯盟,建立共同國會,

擁戴一位國王,執行統一對外政策,簽署協議內容包括,

1.兩國合而為一,稱為波立聯邦,同受波蘭王室統治,

2.兩國議會合而為一,聯席立法並選舉共同的君主,是為憲政知連,

3.立陶宛仍保留大公國的名義和財政,法律乃至軍事的自治權,

4.兩國民政和軍隊的經費,由兩國各自負擔,

這種聯邦的型態一直為直了2百多年之久,

直到十八世紀末,波蘭被三度瓜分為止,

 

王政共和時代(西元1569年至西元1795年)

亨利國王

西元1572年西斯蒙二世逝世後,波蘭開始第一次的王位選舉,

當中有一年的空窗期,有5為競選人分別是,

最後由法國瓦洛瓦家族的亨利公決當選,

他於西元1573年5月當選,西元1575年6月加冕,

波蘭貴族乘機提出多項要求,均由亨利接受,稱為亨利條款,

亨利擔任波蘭國王不到一年,就因其兄查理九世病逝而逃離波蘭,

轉任為法國國王,是為法王亨利三世,後來死於三亨利之戰中,

此後由亨利四世繼承法國王位,法國進入波旁王朝時期,

 

巴托利國王(西元1576年至西元1586年)

亨立之後,西元1576年波蘭王位選舉由外息爾凡尼亞的,

巴托利公,當選國王,他曾在帕杜亞大學受教,

內政方面,他改良司法制度,創立上訴法院,創建維爾諾大學,

整頓財政,增加庫存,攏絡南疆的哥薩克人對付俄國勢力,

對外方面,他打通波羅的海的出口,擊潰由俄羅斯和丹麥支持的但澤叛亂,

然後轉向東北,攻擊立瓦尼亞,再度與俄國發生戰爭,

立瓦尼亞在今天拉脫維亞一帶,十三世紀初被日耳曼配劍騎士團征服,

以里加為中心,西元1237年與盤據在東普魯士的條頓騎士團合併,

構成了波蘭,俄國,立陶宛的邊患,西元1558年,西元1576年,

西元1582年,巴托立三度出兵擊敗俄國,傷亡30萬人,

俄國沙皇伊凡四士被迫求和簽定,亞木.沙波斯基條約,

於是立瓦尼亞南部併入波蘭,

北部連同愛沙尼亞以及芬蘭灣東岸併入瑞典,

巴托立曾向教皇錫克士五世建議,以波蘭為中心,

將信奉東正教的俄國征服,然後將土耳其逐出巴爾幹半島,

使整個東南歐軍納入天主教世界,

見立一個包括波蘭,立陶宛,匈牙利和俄國的聯邦,

可惜後來因西姆議會反對,以及巴托立逝世而未能進行,

之後貴族迫使巴托利接受所謂的協議條款,

這兩個條款使得波蘭國王今後必須絕對遵守,

國王反而變成貴族的公僕,這兩個條款包括:

1.貴族有權選舉國王,國王無權指定繼承人,即使父傳子,

 亦須經過議會同意,國王選皇后也是一樣,

2.宣戰,締約,派任大使,徵稅都必須獲得貴族的同意,

3.國王必須定期召開西姆議會,

4.國王如果違背宣誓同意的條款,貴族有反抗抵制權,

 

西姆議會

波蘭的西姆相當於英國的巴力們,或俄國的都馬,

都是國會的意思,最初只是地方性的議會,自十四世紀起,

國王為了徵稅或徵兵,常須徵求地方議會的同意,

西姆議會也和英國議會一樣芬兩院,一為參議院,設參議員140人,

其中多由教會及政府高級官員兼任,開會時由國王為主席,

另一為代表院,由各省士推選代表組成,開會時由議長為主席,

西姆的議案必須獲得全體的圖意才能通過,但只要有一人反對,

此案即被全盤否決,此一惡果後來成了十八世紀末,

造成波蘭被瓜分的原因之一,

 

同盟

同盟也是波蘭一套古老的制度,目的士顯示公民基本的抵抗權利,

西元1573年全體西姆議員一至加入華沙同盟,以維護宗教容忍的原則,

西元1606年,貴族為了推翻瓦薩王朝的西吉斯蒙三世,曾經組成同盟,

到了十八世紀末,此種大規模的同盟不斷出現,內爭隨之爆發,

最後成為外國尤其是俄國使用的工具,

 

瓦薩王朝(西元1578年至西元1668年)

西斯蒙三世

巴托利逝世後王位由瑞典瓦薩王朝的西斯蒙三世繼承,

他的父親是瑞典國王約翰三世,

母親為前波蘭國王西吉斯蒙一士的女兒凱薩琳,

所以以外戚身份入主波蘭,西斯蒙三世在位45年犯下三項錯誤,

1.爭奪瑞典王位而引起戰爭,

 2.干預俄國內政而進退失據,

3.. 拉攏日耳曼而觸怒土耳其,

 

蘇別斯基(西元1674年至西元1696年)

瓦薩王朝於西元1668年告終,波蘭王位七度易位,

除了蘇別斯基外,其他權士強權國家的魁儡,

蘇別斯基允文允武,曾受良好的教育,且軍事經驗豐富,

他利用土耳其的戰俘建立,華沙皇宮,又率軍擊潰土耳其軍隊,

解除土耳其對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包圍,

 

奧格斯塔士二世(西元1697年至西元1709年)

蘇別斯基逝世後,爭奪王位者多達18人,

最後由俄國支持的日曼薩克遜尼侯爵用重賄絡當選,

是為波王奧格斯塔士二世,不久波蘭反土耳其戰爭結束,

西元1699年,奧格斯塔士二世與土耳其簽訂,卡洛維茲和約,

土耳其將侵占多年的波多尼亞,以及烏克蘭西北部歸還給波蘭,

西元1700年至西元1721年大北方戰爭,

波蘭捲入俄國及丹曼對瑞典的戰爭,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在擊敗丹麥後,

將軍隊移師波蘭,對波蘭造成極大損害,

 

列申斯基(西元1704年至西元1709年)

在瑞典占領波蘭期間扶立了來自法國的,列申斯基,為波蘭國王,

至俄國擊敗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後,列申斯基也逃往西歐,

奧格斯塔士二世(西元1710年至西元1733年)

西元1710年在俄國支持下,奧格斯塔士二世又重登波蘭王位,

波蘭政局全被俄國控制,西元1717年1月,波蘭的西姆議會在軍的包圍下,

宣誓通過議案,對波蘭的財政軍事自行設限,

在此期間從未聽到反對的聲浪,使稱沉默的西姆,

 

列申斯基(西元1733年至西元1734年)

奧格斯塔士二世逝世後,列申斯基在法國大力支持下重登王位,

引發了波瀾王位繼承的戰爭,列申斯基繼位僅一年就被推翻,

改由前波蘭國王奧格斯塔士二世的兒子,

俄羅斯支持的奧格斯塔士三世繼承王位,

 

奧格斯塔士三世(西元1734年至西元1763年)

 

斐特列二世(西元1764年至西元1795年)

波尼亞斯基在位31年,是波蘭60年來第一位波蘭籍的君主,

他即位後改善行政體制,限制西姆議會自由否決權的使用,

取消關卡,平衡收支,西元1773年成立歐洲第一個教育部,

甚至創立一所軍事學校,可惜他竟成為波蘭的王國之君,

波蘭在他任內被三次瓜分,波蘭是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國家,

除波蘭人外,還有大量的白俄羅斯人,聚居在東部各省的烏克蘭人,

聚居在西部各省和但澤等地的日耳曼人,波蘭主要信奉天主教,

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則多信奉東正教,日耳曼人則多信奉路德教,

第一次瓜分

第一次土俄戰爭(西元1768年至西元1774年)

波蘭被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三國瓜分,

俄羅斯霍德西杜維納河及聶伯河以及以東等地(不包括克柯城),

奧地利獲得小波瀾以及洛夫等地,

普魯士獲得大波蘭北部(不包括但澤和索恩),以及西普魯士等地,

第二次土俄戰爭( 西元1787年至西元1792年)

波蘭被俄羅斯占領的領土北起白俄羅斯(包括明斯克),

南至聶斯特河(過去立陶宛大公國的東部與西烏克蘭),

普魯士則獲得大波蘭全部(包括波茲南以及但澤與索恩),

第三次瓜分

俄羅斯獲得北起波羅的海東岸,南至散河東岸(包括維爾諾即布勒斯特),

奧地利獲得南區維斯杜拉河上游等地(包括克拉科及盧布林兩城),

並將兩城改成加里西亞,

普魯士獲得中區(包括首都華沙在內,改稱新南普魯士),

西元1795年冬,波蘭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被迫退位,

放逐出國,最後死於俄國,

西元1779年1月,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三國又集結於俄國莫斯科,

決定今後不准在有波蘭二字出現在歐洲地圖上,波蘭形同亡國,

 

西元1810至西元1840年代,由於法國的拿破崙帝國崛起,

作為法國盟友的波蘭,得以以華沙大公國的名義復活,

並由法蘭西帝國保護,拿破崙戰爭結束後,

西元1860年代後,波蘭再次被解體成議會波蘭克拉科夫共和國

但不久之後就被奧地利帝國俄羅斯帝國鎮壓

 

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西元1916年俄國軍隊在德國的波蘭口袋戰術下被擊敗,

德軍佔領了俄屬波蘭,並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波蘭攝政王國

西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

隨著德意志帝國發生革命和民主改革,奧匈帝國解體,

俄羅斯帝國發生共產革命內戰而滅亡,

被三國瓜分的波蘭終於在亡國108年後,

以沒有消失任何文化,語言,服裝和文字的奇跡狀態下正式復國

但此時波蘭領土已經縮小很多,遠不及巔峰狀態,

而且和立陶宛不再是同一個國家,在國際上被認定為東歐國家,

西元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入侵波蘭,

波蘭戰役後,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再次亡國,

德國在波蘭佔領區建立了波蘭總督府

西元1941年蘇德戰爭,德國將波蘭東部也吞併了,

西元1944年蘇聯反攻德軍,

重新佔領整個被德國佔領的波蘭領土,直至德國投降

西元1945年,二戰後,波蘭二度復國,

並在西元1952年成立,社會主義的波蘭人民共和國

此時的波蘭雖然在領土上已經恢復到中歐國家的地位,

但是因為在政治上屬於蘇聯控制下的華沙公約共產主義陣營,

而依舊被視為東歐國家。

西元1980年代發生民主化浪潮,掀起了東歐劇變的序幕,

波蘭人民比其他東歐國家更早推翻了波蘭共產政權,

西元1990年成立波蘭第三共和國直至今天,

西元1999年,波蘭加入西歐國家為主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西元2003年6月波蘭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加入歐洲聯盟

西元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

西元2007年12月21日,波蘭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也正式擺脫東歐國家的名號,重新成為徹頭徹尾的中歐國家,

 

波蘭政府的結構是雙首長制,總統享有國防和外交的權力,
並由總統任命的總理及內閣掌握行政權,
總理從兩院制國會的眾議院多數黨成員中產生,
由他向總統提名閣員名單,由總統任命,
波蘭總統為國家元首,直選產生,任期5年,
可以連任一次,擁有解散國會的權力,
波蘭議會由下議院議會,460名成員,

和上院參議院,100名成員組成,
皆由民主選舉直接產生,國會成員根據省劃直選產生,任期4年,
根據西元1997年,生效的現行波蘭憲法,
除了下議院兩個預留給少數民族政黨的席位,
(一席予德國裔,另一席予立陶宛裔)外,
選舉奉行混合比例代表制,
只有獲得總投票率5%的政黨才能進入國會,
最高法院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波蘭最高司法機構為波蘭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國會任命的獨立的國家司法會議提名,
經國會通過和總統任命後,法官正式上任,任期至65歲退休為止,
而憲法法院法官則由議會選出,任期9年,

 

波蘭陸軍波蘭武裝力量下轄的一個兵種,現役人數77,000人,

波蘭陸軍的一些部隊,隨北約和歐盟在海外執行任務,

波蘭海軍是波蘭共和國的海上力量,目前有94艘艦艇,

主要武力爲:五艘潛艦:其中一艘基洛級,四艘柯本級

兩艘美國贈予的派里級巡防艦,三艘輕型巡防艦,

一艘卡茲布級和兩艘毒蜘蛛級,三艘奧坎級高速戰鬥艇

另外波蘭海軍曾提出建造MEKO級爲基礎的加夫龍級巡防艦

但只建成一艘的船殼,最後改成了巡邏艦,

下屬組織爲第三艦隊,第八岸防艦隊,

第一海軍航空旅,定員爲一萬四千人

波蘭空軍,是波蘭空中武裝力量,

90年代初波蘭加入北約的前夕,由於東歐局勢劇變,

波蘭空軍的規模呈不斷精簡之勢,

西元1990年波蘭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包括,

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蘇-20,蘇-22,

其中米格-23和蘇-20相繼在90年代退役,

西元2006年11月,

波蘭向美國採購的第一批F-16C Block52「戰隼」多用途戰鬥機,

開始交付,由於預算緊俏,現役米格-29戰鬥機飛行員,

全年最少飛行時數僅為80小時,

新備F-16戰鬥機飛行員也只有180小時,

西元2007年至西元2008年,波蘭向以色列航空防務系統公司,

採購12架「軌道飛行器」小型無人機

並計劃採購2到3架大型偵察無人機,

預計航程可達150公里以上大型機種為主,

波蘭空軍和以色列空軍首度於西元2013年舉行軍演,

西元2019年,美國國務院和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確認,

將對波蘭空軍出售32架F-35A戰機,

根據目前公開的訂單內容,除了32架F-35A戰機外,

還包含了33具普惠F135渦輪扇發動機和相關後勤套裝計畫,

以及未來飛行員訓練等項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