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共和國,通稱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全國人口約27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立陶宛人,
說立陶宛語,使用立陶宛拉丁字母,
位於歐洲東北部,是波羅的海三國之一,
於西元前即已來到波羅的海沿岸定居,
十二世紀起受日耳曼人侵略,
西元1240年成立,立陶宛大公國,
西元1370年波蘭王室絕嗣,
兩國的結合使國力倍增成為歐洲大國,
但在俄羅斯人叛亂時和蒙古人同盟對抗莫斯科大公國,
西元1569年,立陶宛與波蘭締結盧布林聯合,
正式合併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初期國力強盛,
西元1602年,波瀾立陶宛聯邦更攻佔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由於對外長期戰爭,加上國內動亂不止,國力迅速衰退,
最終在西元1772年,西元1793年和西元1795年為俄羅斯,
立陶宛大公國的領土,自此成為沙俄版圖的一部份,
西元1918年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獨立,
企圖建立親波蘭政權並組成共主聯邦,但最終失敗,
西元1920年,波蘭軍隊佔領了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建立了傀儡政權中立陶宛共和國,
西元1922年該政權被併入波蘭,
因不被立陶宛政府承認而在西元1931年向海牙法庭投訴波蘭,
西元1939年,德蘇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最初立陶宛被劃入納粹德國勢力範圍,德蘇瓜分波蘭後,
納粹德國為了得到更多波蘭領土,放棄了立陶宛,
從蘇聯換取少許波蘭領土,默許了立陶宛成為蘇聯勢力範圍,
西元1940年6月14日,即德軍進入巴黎的當天,
蘇聯稱立陶宛政府「破壞《蘇立互助條約》」,「進行反蘇活動」,
要求「馬上逮捕挑釁禍首」,保證蘇軍在立陶宛境內自由通行,
在戰略要地駐軍,立陶宛被迫應允,蘇軍遂於15日進駐立陶宛,
西元1941年德蘇戰爭爆發,德國北方集團軍迅速佔領了立陶宛,
並與德國佔領下的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及白俄羅斯部份地區,
合併為奧斯蘭總督轄區,
西元1944年,蘇軍反攻在波羅的海三國的德軍,重新佔領立陶宛,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獨立,
直到1991年9月6日,蘇聯才承認其獨立,
西元2004年5月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歐盟,
2006年5月30日,阿達姆庫斯總統,
對來自勞動黨的兩名涉嫌腐敗的部長表示不信任,
勞動黨因此於5月31日宣布退出執政聯盟,
6月1日總理,布拉藻斯卡斯,向總統遞交辭呈並獲批准,
擔任財政部長的巴爾齊蒂斯,被阿達姆庫斯任命為代總理,
西元2015年1月1日,立陶宛正式成為歐元區第19個成員國,
立陶宛政制為半總統制,總統由全民直選產生,
任期5年,最多可任兩屆,凡年齡在40歲以上,
且居住滿3年以上者,均可參選總統,
若總統未能履行其職務時,由國會議長代理,
總理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任命,
國會稱為塞瑪斯,141席,任期4年,
其中71席由人民選出,70席由政黨得票比率分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