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共和國,通稱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全國人口約13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愛沙尼亞人,
說愛沙尼亞語,使用愛沙尼亞拉丁字母,
波羅的海國家之一,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
其國土由大陸部分和波羅的海中的2222個島嶼組成,
自此以後,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
十八世紀時,愛沙尼亞被俄羅斯沙皇國吞併,
西元1991年,愛沙尼亞再次恢復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西元1918年2月25日,
愛沙尼亞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漢森男爵,領導下發動暴動,
請求德國軍隊進入愛沙尼亞,
根據1918年3月3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里夫蘭(立窩尼亞和拉脫維亞)、立陶宛和烏克蘭地區割讓給德國,
蘇俄紅軍和俄國赤衛隊,從這些領土上撤出,
之後德國曾試圖在被蘇俄割讓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地區,
建立一個從屬於德意志帝國的波羅的聯合公國,
以梅克倫堡的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公爵為元首,
西元1918年11月,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隨後於11月11日宣布投降,
蘇俄藉機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試圖收回割讓給德國的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愛沙尼亞於西元1918年11月28日宣布獨立,
國內的德裔居民及部份德軍,組建了志願軍團,
和新組建的愛沙尼亞軍隊,一道抵抗蘇俄紅軍和赤衛隊的進攻,
西元1919年2月1日,曾經率兵參加芬蘭內戰的德國將軍戈爾茨,
率領由德國軍人組成的「自由軍團」,前往愛沙尼亞援戰,
最終令蘇俄政府在西元1920年2月2日,
與愛沙尼亞簽署《塔爾圖和約》,
蘇俄無保留地承認愛沙尼亞國的獨立,
並自動地永遠放棄俄國對愛沙尼亞人民,和領土所持有的主權權利,
西元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
在條約的秘密附件中,兩國劃分了在波蘭和波羅的海的勢力範圍,
根據這一秘密附件,蘇聯於9月25日與愛沙尼亞開始談判,
9月28日與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在戰爭期間,
占領某些港口和軍事設施,並在有關地區駐軍的權利,
西元1940年6月16日,蘇聯向愛沙尼亞提出所謂,
保證實施互助條約和防止反蘇挑釁行為的要求,
隨後出兵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員,
廢除憲法,建立了共產黨政府,
西元1941年6月14日,愛沙尼亞被蘇聯吞併,
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為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的占領和吞併,沒有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承認,
美國還凍結了愛沙尼亞國家銀行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3個星期後即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
愛沙尼亞人視德國軍隊為「解放者」,並與其展開合作,
在武裝親衛隊中還成立了一個愛沙尼亞師,
西元1944年9月,德軍從愛沙尼亞撤退時,蘇聯再度佔領愛沙尼亞,
原愛沙尼亞共和國總理,約里·烏爾洛特斯,宣布成為總統,
該政府一直延續到西元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愛沙尼亞損失了22萬人,有8萬人流亡到西方,
由於愛沙尼亞人與德國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遭到蘇聯的強烈報復,蘇聯紅軍轟炸了塔林和納爾瓦等城市,
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蘇聯重新占領愛沙尼亞後,
還進行了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反抗蘇聯占領的愛沙尼亞游擊隊,
「森林兄弟」,一直戰鬥到1948年,
最後一名游擊隊員在1978年才被逮捕,
為了報復愛沙尼亞人參與蘇德戰爭,
蘇聯還調整了該加盟共和國的邊界,把一部分領土轉給了俄羅斯,
從西元1949年5月起,蘇聯開始向西伯利亞流放愛沙尼亞人,
並遷入俄羅斯人,以改變該共和國的人口構成,
至西元1952年,愛沙尼亞人在該共和國內的比例,
已從1941年的90%下降至48%,史達林去世後,
蘇聯對愛沙尼亞的控制有所放鬆,從西元1950年代後期開始,
愛沙尼亞人被允許與外國聯繫,1
西元1960年,愛沙尼亞開通了塔林至芬蘭赫爾辛基的輪渡,
在愛沙尼亞可以接收到芬蘭的電視節目,但電視要經過特殊改造,
戈巴契夫時代,對愛沙尼亞的控制進一步放鬆,
該國開始出現持不同政見的政治團體及政黨,
西元1988年11月16日,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
通過了關於共和國享有獨立於蘇聯的主權的聲明,
西元1989年1月,通過了將愛沙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的法令,
同年2月24日,恢復了第一共和國時期的藍黑白三色國旗,
8月和11月通過了新的選舉法,
發起了「波羅的海之路」人鏈,
紀念三國同在二戰中被蘇聯非法佔領,追求恢復獨立,
西元1990年2月24日,愛沙尼亞公民經選舉,
產生了成員為464人組成的愛沙尼亞國會,
同年3月,選舉產生的新一屆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
宣布恢復愛沙尼亞主權,並進入獨立前的「過渡時期」,
該年5月,最高蘇維埃宣布恢復「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國號,
並且規定只有經該蘇維埃批准通過的法律,才可在愛沙尼亞施行,
西元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8·19政變,
愛沙尼亞於8月20日宣布獨立,
最高蘇維埃主席,阿諾德·呂特爾,指示正在芬蘭訪問的外交部長,
在得到政府特別指令前留在那裡,以便必要時建立流亡政府,
俄羅斯聯邦於8月26日發表聲明,
並且特別指明俄羅斯對三國放棄要求修改邊界的權利,
在9月6日決定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的獨立,
和以平等的成員身份參加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
愛沙尼亞領土上的俄羅斯軍隊於西元1994年全部撤出,
西元2006年9月23日,經過兩階段的總統選舉,
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韋斯,當選愛沙尼亞總統,
西元2007年12月21日,愛沙尼亞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行政機構為內閣,由1名由總統提名的總理和14名部長組成,
內閣成員由議會批准,總統任命,
由101個議席組成,議員由選民直接選出,任期為4年,
由17名法官組成,法官主席由總統提名,議會指派,任期為終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