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共和國,通稱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全國人口約1300多萬,主要人口為愛沙尼亞人,

說愛沙尼亞語,使用愛沙尼亞拉丁字母,

波羅的海國家之一,愛沙尼亞位於歐洲東北部,

其國土由大陸部分和波羅的海中的2222個島嶼組成,

西向波羅的海,北向芬蘭灣,東臨楚德湖

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俄羅斯接壤,

 

愛沙尼亞地區的史前先民是屬於芬蘭-烏戈爾人的愛沙尼亞人,

至西元1227年,愛沙尼亞漸被丹麥日耳曼人

利窩尼亞騎士團(持劍騎士團)征服,基督教因而進入,

自此以後,愛沙尼亞多次由北歐各列強統治,

其中包括丹麥-挪威瑞典帝國波蘭立陶宛聯邦

十八世紀時,愛沙尼亞被俄羅斯沙皇國吞併,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獨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再次被蘇聯吞併,

西元1991年,愛沙尼亞再次恢復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西元1918年2月25日,

愛沙尼亞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漢森男爵,領導下發動暴動,

請求德國軍隊進入愛沙尼亞,

根據1918年3月3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德意志帝國簽訂的布列斯特和約,蘇俄將芬蘭,愛沙尼亞,

里夫蘭(立窩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地區割讓給德國,

蘇俄紅軍和俄國赤衛隊,從這些領土上撤出,

之後德國曾試圖在被蘇俄割讓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地區,

建立一個從屬於德意志帝國的波羅的聯合公國

梅克倫堡阿道夫·弗里德里希公爵為元首,

西元1918年11月,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隨後於11月11日宣布投降,

蘇俄藉機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試圖收回割讓給德國的領土,

在這種情況下,愛沙尼亞於西元1918年11月28日宣布獨立,

國內的德裔居民及部份德軍,組建了志願軍團,

和新組建的愛沙尼亞軍隊,一道抵抗蘇俄紅軍和赤衛隊的進攻,

西元1919年2月1日,曾經率兵參加芬蘭內戰的德國將軍戈爾茨,

率領由德國軍人組成的「自由軍團」,前往愛沙尼亞援戰,

最終令蘇俄政府在西元1920年2月2日,

與愛沙尼亞簽署《塔爾圖和約》,

蘇俄無保留地承認愛沙尼亞國的獨立,

並自動地永遠放棄俄國對愛沙尼亞人民,和領土所持有的主權權利,

西元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長里賓特洛甫

和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在條約的秘密附件中,兩國劃分了在波蘭和波羅的海的勢力範圍,

根據這一秘密附件,蘇聯於9月25日與愛沙尼亞開始談判,

9月28日與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在戰爭期間,

占領某些港口和軍事設施,並在有關地區駐軍的權利,

西元1940年6月16日,蘇聯向愛沙尼亞提出所謂,

保證實施互助條約和防止反蘇挑釁行為的要求,

隨後出兵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逮捕其政府官員,

廢除憲法,建立了共產黨政府,

西元1941年6月14日,愛沙尼亞被蘇聯吞併,

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是為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的占領和吞併,沒有得到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承認,

美國還凍結了愛沙尼亞國家銀行存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

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3個星期後即占領了愛沙尼亞全境,

愛沙尼亞人視德國軍隊為「解放者」,並與其展開合作,

武裝親衛隊中還成立了一個愛沙尼亞師,

西元1944年9月,德軍從愛沙尼亞撤退時,蘇聯再度佔領愛沙尼亞,

原愛沙尼亞共和國總理,約里·烏爾洛特斯,宣布成為總統,

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組建了流亡政府

該政府一直延續到西元199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愛沙尼亞損失了22萬人,有8萬人流亡到西方,

由於愛沙尼亞人與德國合作,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遭到蘇聯的強烈報復,蘇聯紅軍轟炸了塔林和納爾瓦等城市,

造成大量平民傷亡,蘇聯重新占領愛沙尼亞後,

還進行了大規模的逮捕和處決,反抗蘇聯占領的愛沙尼亞游擊隊,

森林兄弟」,一直戰鬥到1948年,

最後一名游擊隊員在1978年才被逮捕,

為了報復愛沙尼亞人參與蘇德戰爭,

蘇聯還調整了該加盟共和國的邊界,把一部分領土轉給了俄羅斯,

從西元1949年5月起,蘇聯開始向西伯利亞流放愛沙尼亞人,

並遷入俄羅斯人,以改變該共和國的人口構成,

至西元1952年,愛沙尼亞人在該共和國內的比例,

已從1941年的90%下降至48%,史達林去世後,

蘇聯對愛沙尼亞的控制有所放鬆,從西元1950年代後期開始,

愛沙尼亞人被允許與外國聯繫,1

西元1960年,愛沙尼亞開通了塔林至芬蘭赫爾辛基的輪渡,

在愛沙尼亞可以接收到芬蘭的電視節目,但電視要經過特殊改造,

戈巴契夫時代,對愛沙尼亞的控制進一步放鬆,

該國開始出現持不同政見的政治團體及政黨,

西元1988年11月16日,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

通過了關於共和國享有獨立於蘇聯的主權的聲明,

西元1989年1月,通過了將愛沙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的法令,

同年2月24日,恢復了第一共和國時期的藍黑白三色國旗,

8月和11月通過了新的選舉法,

西元1989年8月23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

發起了「波羅的海之路」人鏈,

紀念三國同在二戰中被蘇聯非法佔領,追求恢復獨立,

西元1990年2月24日,愛沙尼亞公民經選舉,

產生了成員為464人組成的愛沙尼亞國會

同年3月,選舉產生的新一屆愛沙尼亞最高蘇維埃,

宣布恢復愛沙尼亞主權,並進入獨立前的「過渡時期」,

該年5月,最高蘇維埃宣布恢復「愛沙尼亞共和國」的國號

並且規定只有經該蘇維埃批准通過的法律,才可在愛沙尼亞施行,

西元1991年8月19日,蘇聯發生8·19政變

愛沙尼亞於8月20日宣布獨立,

最高蘇維埃主席,阿諾德·呂特爾,指示正在芬蘭訪問的外交部長,

在得到政府特別指令前留在那裡,以便必要時建立流亡政府

俄羅斯聯邦於8月26日發表聲明,

承認波羅的海三國和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獨立要求,

並且特別指明俄羅斯對三國放棄要求修改邊界的權利,

八一九政變失敗後,蘇聯國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在9月6日決定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三國的獨立,

並委託蘇聯外交部發表聲明,支持這三個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和以平等的成員身份參加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

愛沙尼亞領土上的俄羅斯軍隊於西元1994年全部撤出,

 

西元2004年,愛沙尼亞加入了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西元2006年9月23日,經過兩階段的總統選舉,

托馬斯·亨德里克·伊爾韋斯,當選愛沙尼亞總統,

西元2007年12月21日,愛沙尼亞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國家元首總統,每五年由議會選出,

行政機構為內閣,由1名由總統提名的總理和14名部長組成,

內閣成員由議會批准,總統任命,

愛沙尼亞議會為愛沙尼亞的最高立法機構

由101個議席組成,議員由選民直接選出,任期為4年,

愛沙尼亞最高法院為愛沙尼亞的最高司法機構

由17名法官組成,法官主席由總統提名,議會指派,任期為終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王董 的頭像
    王董

    王董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