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共和國,通稱匈牙利,布達佩斯,

全國人口1000多萬,主要人口為馬札爾人,

說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

使用匈牙利文,是一個位於中歐的內陸國家

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有關聯,

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烏克蘭羅馬尼亞

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接壤,

 

匈牙利人原屬於芬蘭烏格人游牧民族中的一支,

九世紀以前散布在烏拉山,卡馬河和伏爾加河之間水草豐美的土地上,

曾長期居住在中亞一帶,所以血統中含有濃厚的西突厥人成分,

五世紀期間,匈奴人阿緹拉曾短暫建立帝國,

雖然領域包括今天匈牙利在內,

但九世紀末所建立的匈牙利王國,卻與匈奴人並無直接關係,

九世紀末馬扎爾人自南俄大草原西遷,進住在今日的匈牙利地方,

此地在古羅馬時代稱為,潘諾尼亞,是多瑙河流域最大的平原,

在馬札爾人未來此地以前先後有日耳曼人,匈奴人,

哥德人,倫巴人,阿瓦人在這活動,

最初遷入匈牙利的民族共有七個部落,共約二至三萬人,

其中以馬扎爾部落最大,故以馬扎爾為其共同的名稱,

馬扎爾人員是一支游牧民族,最初以匈牙利平原為基地,

不斷四處劫掠,侵擾日耳曼,義大利及巴爾幹地區,

形同一批逃荒的饑民,所以日耳曼人稱他們為饑民,

音譯為匈牙利人,

 

阿爾帕德王朝 阿爾帕德(西元895年至西元1301年)

西元895年他的首領統一各個部落,

西元906年馬扎爾酋長,阿爾帕德,

率領匈牙利人摧毀西方的大摩拉維亞公國,

占領領斯洛伐克,西元907年又擊潰日耳曼人,

十世紀上半葉曾一度闖入法國中部和義大利南部土地,

西元955年,匈牙利人在日耳曼地區奧格斯堡近郊的,勒克菲德,

曾一度擊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鄂圖一世的軍隊,從此以後,

他們逐漸進入定居生活,

 

吉沙(西元972年至西元977年)

由於匈牙利四周都是基督教國家,所以最好也接受基督教教義,

但須東正教和羅馬公教做選擇,於是決定接受羅馬公教,

西元973年阿爾帕德的曾孫吉沙(西元972年至西元977年),

接受羅馬公教的受洗,匈牙利信仰羅馬公教,

決定了他日後成為西方世界的一員,

 

史蒂芬(西元997年至西元1038年)

阿爾帕德逝世後傳位給他的兒子,史帝芬,

西元1000年,教皇席爾維斯特二世,賜頒一頂華麗的王冠,

加冕史蒂芬為使徒之王,史帝芬日後逝世後封聖,

故又稱聖.史帝芬,這一頂王冠日後成為匈牙利國王的象徵,

匈牙利全盛時期的領域稱為聖.史帝芬王冠的領地,

歷任匈牙利國王就位時,必須親自前往布達佩斯佩戴這頂王冠加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蘇聯紅軍攻入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匈牙利政府惟恐王冠落入蘇聯手中,於是秘密交給美國大使運往美國存放,

其後幾經交涉,美國將王冠交還給匈牙利政府,

匈牙利最初仍維持傳統部落社會型態,征服者的後裔屬於貴族階級,

享有特權,史帝芬執政時仿照神聖羅馬帝國的方式,

將全國畫分為46個郡,後來隨著領域的擴大擴增至72個郡,

各置郡守一人,負責徵稅,徵兵,並兼掌司法,

在宗教方面,則劃分10個教區,其中兩個是天主教,

由王室賜予土地,准其徵收什一稅,

 

直到十一世紀至十二世紀末,匈牙利在阿爾帕德王朝的統治下,

國勢強盛,疆域持續擴張,除了匈牙利和外息爾凡尼亞以外,

西元1101年征服巴爾幹西北部的克洛琪亞,西元1102年征服達爾瑪什亞,

西元1128年征服巴爾幹東北部的瓦雷其亞,西元1137年征服波士尼亞,

西元1187年征服波蘭南部的加里西亞,西元1201年征服塞爾維亞等地,

或稱臣納貢,或納入版圖,所以在十三世紀初年,

匈牙利王國已是歐洲的大國之一,

 

安德魯二世(西元1205年至西元1235年)

十三世紀初,安德魯二世在位時,能力較弱,貴族乃乘機奪權,

西元1222年,貴族迫使安德魯二世頒布,金皮詔令,

類似英國的大憲章,賜予大貴族免稅權,並擁有許多田產,

但不負責任何負擔,國家對外如有戰爭時,貴族可拒絕參加,

出國作戰的軍費全由王室負責,大貴族有權推翻他們認定的暴君,

此時大貴族已成為匈牙利的特權階級,

 

貝拉四世(西元1235年至西元1270年)

西元1241年至西元1242年,蒙古大軍入侵匈牙利,

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逃到亞德里亞海中的一個小島,蒙古軍退去後,

貝拉四世乃致力於重建匈牙利,

特別加強邊區如外息爾凡尼爾等地的防禦,建築城堡,

並召請日耳曼人中的薩克遜人屯戍邊軍,頗為優遇,

准日耳曼人享有相當的自治權,

 

安德魯三世(西元1290年至西元1301年)

安德魯三世因為沒有兒子,阿爾帕德王朝因此告終,

此後匈牙利王位改世襲為選舉制,大貴族為選舉人,

入選者多為外國人,爭奪王位者括波希米亞王之子,文塞斯勞斯三世,

巴伐利亞公鄂圖三世,教廷支持的查理.勞勃特,

最後由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當選,

 

查里一世(西元1308年至西元1342年)

查里一世逝世後由其子路易大帝當選,

 

路易(西元1342年至西元1382年)

父子倆統至匈牙利年,是匈牙利國勢的全盛時期,

路易之後為波蘭國王凱西米爾三世的公主,凱西米爾沒有兒子,

路易乃兼任波蘭國王,

 

盧森堡時代

西吉斯蒙(西元1395年至西元1437年)

路易逝世後他的女兒瑪莉加冕為女王(西元1378年),

瑪莉下嫁盧森堡王朝的西吉斯蒙,於是夫婦聯合統治匈牙利,

西元1389年,土耳其帝國正在巴爾幹向西擴張,於科索沃擊敗塞爾維亞,

西元1396年,西吉斯蒙乃率軍南下,在尼柯波里被土耳其軍擊敗,

原在巴爾幹地區匈牙利的籓署國波士尼亞,瓦雷其亞,

莫德維亞,均停止臣服關係,

西元1411年,西吉斯蒙當選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西元1419年,西吉斯蒙又兼任波希米亞國王,是盧森堡時代的全盛時期,

西吉斯蒙繼續統治至西元1437年逝世為止,

 

亞伯特(西元1437年至西元1439年)

西吉斯蒙逝世後沒有兒子,盧森堡王朝告終,

王位由西吉斯蒙的女婿,奧地利公,哈布士堡族人,亞伯特擔任,

但為時僅兩年就去世,去世時遺孀已懷孕,匈牙利議會為免王位空缺,

乃選波蘭雅蓋隆王朝國王,弗拉吉斯拉夫三世繼承王位,

 

弗拉吉斯拉夫三世(西元1439年至西元1444年)

西元1444年弗拉吉斯拉夫三世死於,瓦爾納戰役,

 

拉吉斯勞斯五世

匈牙利議會乃在選伊莉莎白的遺腹子為匈牙利國王,

是為拉吉斯勞斯五世,並指派匈牙利籍英雄,約翰.郝尼歐迪,

為幼子的攝政,約翰.郝尼歐迪為抗土耳其名將,

曾於西元1456年的,貝爾格萊戰役,率軍擊敗土耳其,

 

馬修斯一世(西元1458年至西元1490年)

西元1456年約翰.郝尼歐迪逝世,

匈牙利議會另選拉吉斯勞斯五世的兒子,

馬休斯一世.柯維納斯,為匈牙利國王,

這是從西元1301年來第一位匈牙利籍的國王,

馬修斯一世是一位開明的君主,

經歷圖治,獎勵學術和藝術,

西元1478年曾擊敗波希米亞,

西元1486年擊敗奧地利,

將波西米亞和奧地利併入匈牙利版圖,

 

弗拉吉斯拉夫一世(西元1490年至西元1516年)

馬修斯一世逝世後,王位落入波蘭國王弗拉吉斯拉夫一世手中,

弗拉吉斯拉夫一世去後生下一子路易,一女安娜,

安娜後來嫁給麥西米倫的孫子裴南迪,

埋下日後哈布士堡族來繼承匈牙利王位的種子,

西元1515年匈牙利與奧地利雙方另定,維也納協議,

 

路易二世(西元1516年至西元1526年)

弗拉吉斯拉夫一世逝世後由他的兒子,路易二世繼承王位,

並兼任匈牙利以及波希米亞兩國國王,

西元1526年8月29日,土耳其蘇利曼大帝率領大軍由巴爾幹挺進,

匈牙利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抵禦異族和異教的第一道防線,

路易二世率軍迎戰土耳其大軍不幸戰敗,路易二世逃遁時不幸溺斃河中,

波蘭雅蓋隆王朝結束匈牙利的統治,土耳其隨即攻占布達佩斯,

使稱,莫哈契戰役,為匈牙利帶來雙重噩運,

一為土耳其統治匈牙利150年,二為日耳曼人統治匈牙利340年,

 

沙波利亞

西元1572年,土耳宜大軍離開後,匈牙利議會初步選任外息爾凡尼亞總督,

沙波利亞,為匈牙利國王,

 

裴南迪

西元1525年,匈牙利議會另屆議會,又選前任國王路易二世的姊夫,

奧地利大公裴南迪為匈牙利國王,從此匈牙利成為哈布士堡帝國的領地,

西元1547年,奧地利和土耳其雙方獲得最後協議,將匈牙利瓜分三個部分,

1.裴南帝為須匈牙利國王,控制西部各郡,稱為黃家屬地匈牙利,

以及克洛其亞與斯洛汶尼亞,約占三分之二,

2.土耳其兼部中部與南部,約占三分之二,

3.外息爾凡尼亞另利為公國,由匈牙利王公統治,但受土耳其保護,

此一狀態一直維持150年左右,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發生後,匈牙利人的宗教信仰極為複雜,

西部仍信仰羅馬公教,中部為公教(新教及伊斯蘭教的混合信仰),

外息爾凡尼亞則四教並存,除了公教,路德教,喀爾文教之外,

還又借乎公教與東正教之間的聯合教派,

 

十七世紀期間,匈牙利不斷展開反抗土耳其和奧地利的鬥爭,

西元1664年,匈牙利愛國詩人,尼古拉.茲瑞尼伊組織起義軍,

擊敗土耳其於森特高沙德,但後援不繼而失敗遇害,

尼古拉.茲瑞尼的弟弟,彼得.茲瑞尼伊,欲借助法國,

西元1671年,欲發動反奧地利戰爭,但宣告失敗,

奧地利政府以此為藉口,取消匈牙利的憲政,大肆屠殺,

將信仰新教的貴族送往艦上充任橹手,大批匈牙利志士逃往外息爾凡尼亞,

以游擊戰的方式繼續抵抗奧地利,此義軍自稱十字軍,

西元1679年,他們利用法國和奧地利作戰的機會,幫助法國擊敗奧地利,

西元1681年,迫使維也納政府又恢復匈牙利的憲政權利,

所謂憲政權利,及尊重議會,特別是貴族階級的特權,

必須透過議會統治,議會定期召開等,

西元1683年,土耳其二度侵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幸賴波蘭國王,蘇別斯基,及時救援解圍,奧地利乘機反攻,

將匈牙利中南部,外息爾凡尼亞,塞爾維亞一一占領,

西元1699年,迫使土耳其簽定,卡洛維茲條約,

土耳其退出中歐,僅留巴爾幹半島,匈牙利雖然解除土耳其的統治,

卻又淪入奧地利哈布士堡帝國的統治之下,

 

十八世紀初年,匈牙利再度發動反奧地利戰爭(西元1710年至西元1714年),

這時發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匈牙利人在外息爾凡尼亞王,拉科西,

的領導下與法國結盟,希望能藉助法國擊敗奧地利,但未能成功,

戰後奧地利將平定拉科西的叛亂,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西元1711年至西元1740年),

以及七年戰爭(西元1756年至西元1763年),奧地利數度形勢為急,

奧地利女王瑪利亞.德瑞莎,求助匈牙利援助,

匈牙利發揮騎士精神援助奧地利,瑪利亞.德瑞莎在位40年,

一直與匈牙利維持和諧友好的關係,且將濱臨亞德里亞海的,阜姆,

賜與匈牙利,使匈牙利獲得一處良港,

 

西元1848年爆發了,科蘇特·拉約什,領導的自由革命鬥爭

西元1849年4月,匈牙利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

惟不久被奧地利和俄羅斯所扼殺,

西元1867年,通過西元1867奧匈折衷方案

與原奧地利帝與匈牙利王重組為奧匈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而匈牙利獨立,

西元1919年3月21日,政府拒絕接受協約國所發出的最後通牒,

導致共產黨領導的政府上台,並宣布建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實行無產階級專政,該政權僅維持四個月,

並採取嚴厲的干預措施來實現經濟國有化,沒收銀行存款,

強徵糧食,打擊教會,數百名有產者被任意逮不,

其中有人付了鉅額贖金後得以釋放卻也有人被槍決,

匈牙利日益陷入無政府狀態,又遭羅馬尼亞

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的軍隊多面夾擊,

8月,共產黨政權陷入絕境而中產階級,

農民甚至工人階級都轉而反對之,由於領導階層的共產黨人民委員,

都是猶太人而引發反由情緒,時值蘇聯內戰而無力對其提供軍事援助,

最後導致該屆政府辭職,右翼民族主義保守勢力重新控制匈牙利,

停止土改讓莊園主保住財產和權力,軍方,官僚和富農,

都對共產政權深惡痛絕而歡迎專制主義,

同年8月被以霍爾西為首的軍隊推翻,

恢復了君主立憲制度的匈牙利王國

霍爾西,以攝政名義實行獨裁統治至二戰爆發,

在其統治之下,為了報復共產政權的紅色恐怖,

而發動範圍更大的白色恐怖,軍隊的右翼軍官校分隊針對共產黨人,

社會黨人與猶太人發動一系列暴行,

據統計約五千人被打死,數千人遭監禁,

西元1920年,戰敗國匈牙利與協約國簽定《特里阿農條約》,

喪失了72%的領土和64%的人口,

西元1938年第一次維也納仲裁,在德國的幫助下,

匈牙利獲得斯洛伐克部份領土,於第二次維也納仲裁裁決

獲得羅馬尼亞的北特蘭西瓦尼亞

西元1941年,匈牙利霍爾蒂政府,加入德意日軸心國,成為德國盟友,

在4月南斯拉夫戰役中,分得了大片領土,

6月匈牙利跟德國對蘇聯宣戰,並參與蘇德戰爭各埸戰役,

但在史達林格勒戰役,匈牙利軍隊損失慘重,

西元1944年,蘇聯反攻德國,攻勢進入匈牙利東部,

其間匈牙利發生政變,霍爾蒂政府倒台,

到了西元1945年春,此時德國盟友只剩下匈牙利,

因此德軍迅速佔領布達佩斯控制政府,

但蘇聯在布達佩斯戰役,打敗德匈聯軍完全佔領匈牙利,

西元1944年,蘇聯佔領匈牙利,

西元1946年2月1日,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國

西元1949年,通過憲法,改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1949年8月20日,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西元1956年10月,爆發匈牙利革命,後被蘇聯鎮壓,

西元1989年2月1日,匈牙利與韓國建交,

這是東歐集團中第一個與韓國建交的國家,

隨後社會主義國家陸續跟進,紛紛與韓國建交,

同年10月23日,恰逢匈牙利十月事件33周年,

改國名為「匈牙利共和國」,並放棄社會主義制度,

取消一黨制,在原有憲法基礎上大幅修改憲法,以符合多黨民主原則,

西元1990年,反對黨民主論壇勝出,

實行多黨制的第一次議會選舉,首次出現政黨輪替

西元1994年,由原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改組的匈牙利社會黨獲得絕對多數地位,重新執政,

西元1998年,右翼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匈牙利公民聯盟的,

奧班·維克多,勝出選舉,領導右翼聯合政府並首次擔任新政府總理,

西元1999年,匈牙利加入大西洋公組織,

西元2002年奧班連任失敗,左翼的社會黨

自由民主聯盟和民主論壇以微弱優勢勝出,重新執政,

西元2004年,匈牙利加入歐盟

於西元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西元2010年,匈牙利議會選舉,社會黨大敗,

5月14日匈牙利總統紹約姆·拉斯洛

提名青民盟主席,奧班·維克多,擔任新政府總理,

5月29日,匈牙利議會選舉奧班為新政府總理,

隨後奧班政府宣誓就職,奧班第二次執政後,

匈牙利開始放棄傳統的民主方式,建立起事實上一黨制

奧班政府控制了匈牙利的一些民主機構,

包括新聞媒體和法院,奧班政府已經通過法律程序,建立起獨裁統治,

2011年4月18日,匈牙利議會通過名為《基本法》的新憲法,

取代西元1949年的舊憲法,

於西元2012年1月1日起生效,改國名為「匈牙利」,

同年更改選舉制度,由兩輪投票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

議會議席減半,由386席減至199席,106席由單一選區產生,

93席由比例代表制產生,

比例代表制部分需要有5%的得票率才能進入議會,

西元2014年4月6日,匈牙利舉行第七次議會選舉,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青民盟再次贏得選舉,奧班第三次出任總理,

西元2018年3月,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發表報告,

稱匈牙利接近於獨裁的門檻,

4月9日,匈牙利舉行第八次議會選舉,

青民盟再次取勝,奧班第四次出任總理,

 

匈牙利實行多黨議會制總統議會選舉產生,每5年選舉一次,

基本是禮儀性職位(虛位元首),但亦有權指定總理,

總理由國會最大黨的黨魁出任,負責任命內閣部長並有權解僱部長,

部長候選人必須經過一個或者多個議會委員會的聽證,

並由總統正式任命,匈牙利於西元1989年恢復民主政治後,

國民議會採取一院制,大選每4年舉行,

國會負責起草和通過法律,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選舉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憲法法院由15人組成,

由國會議員任命,可以裁決法案是否違憲,

 

匈牙利國防軍,為匈牙利的武裝力量,包含匈牙利陸軍、以及匈牙利空軍

現役10萬人,預備役2.5萬,匈牙利實行義務兵役制,士兵服役期為9個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