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共和國,通稱安哥拉,首都為羅安達,
全國人口將近30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安哥拉人,
說葡萄牙語,使用葡萄牙字母,
安哥拉原來被稱做葡屬西非,
它本來是葡萄牙最具經濟價值和最富庶的殖民地,
西元1475年葡萄牙人,迪奧戈·康,為了探尋去印度的海上航線,
率領了由7艘船隻所組成的艦隊,載有上百名士兵和少數的傳教士,
沿著非洲西海岸航行,終於在這一年來到安哥拉境內的羅安達,
立碑紀念,同時自安哥拉帶了一批黑人奴隸,返回葡萄牙,
西元1483年,迪奧戈又回到安哥拉,被他帶到葡萄牙去的那些奴隸們,
也跟他回到了安哥拉,當時迪奧戈曾經和剛果王接觸,
並且贏得了剛果國王的友誼,因此剛果國王也派出一名使節,
長期駐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
西元1491年,另外一支葡萄牙艦隊也駛抵安哥拉,
並且深入剛果河以西120哩的剛果王首府,
不久以後,葡萄牙也在剛果國王的首府設立大使館,
展開了和當地土人間的貿易關係,和土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西元1575年,葡萄牙人開始佔領剛果以南的地區,
並且建立了羅安達城,同時還征服了幾個土著部落,
使白人慢慢地移民安哥拉,在以後的50年時間中,
葡萄牙人逐漸擴張地盤,
西元1617年葡萄牙在安哥拉建立了,本吉拉城,勢力更加穩固,
從此更加確定了葡萄牙在安哥拉的地位,
從西元1640年到西元1648年間,
荷蘭人曾經攻佔這裡的一些重要港口,後來又被葡萄牙人收復,
在以後的兩個世紀中,安哥拉經濟發展緩慢,
當時葡萄牙人雖然在安哥拉也致力於發展農業生產,
但是當時安哥拉殖民地的主要收入,卻是靠販賣黑奴前往巴西,
西元一直到1830年,販賣黑奴的行為才告廢止,
到了19世紀後期,安哥拉的經濟才轉向內陸發展,
葡萄牙人開始積極開發農業和地下礦產資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安哥拉曾經被來自西南非的德軍所攻擊,
由於葡萄牙人的堅守不退,才沒有遭受到德軍的蹂躪,
從西元1951年開始,安哥拉改成葡萄牙的一個海外省,
由葡萄牙政府派遣總督前來治理,
進入二十世紀70年代,由於受到非洲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
加上境內黑人生活過於艱苦,
因此在西元1961年1月開始,安哥拉人展開實際的反抗行動,
要求獨立自主,北部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的游擊武力,
在叢林地區建立了一些據點,採用游擊戰術,
葡萄牙在安哥拉境內的軍隊,
並且以距離羅安達以北約150公里的安布瑞茲港,
作基地並由他們的領袖,羅勃拉領導,
西元1966年又有以,奈托,領導的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出現,
他們盤踞在安哥拉的首都羅安達城和附近地區,
同時在南部新里斯本,也有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
全國聯盟的政治組織出現,他們各自擁有一支游擊武力,
但是這三個當地的政治性組織並不互相協調,
它們各自為政,並且互相爭鬪,
西元1975年1月,葡萄牙政府終於同意安哥拉走向獨立,
同時簽訂了,彭民納協定,要安哥拉三派政治勢力自行達成協議,
以便在安哥拉獨立的時候,有統一合法的代表,
自葡萄牙人手中接收安哥拉的統治權,
西元1975年11月10日,最後一批葡萄牙軍隊撤離安哥拉,
11日,安哥拉宣告獨立,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
結束了葡萄牙人五百年來的殖民統治,
同年,安哥拉獨立後由蘇聯支持的,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MPLA;安人運),
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UNITA;安盟),引發對立衝突,
後演變成全國性內戰,結果親蘇聯的安人運獲勝,並掌握政權,
由這時開始安哥拉政府和蘇聯結盟,而且實行一黨專政,
西元1990年安哥拉政府決定放棄社會主義的路線,次年實行多黨政制,
1991年5月,安人運政府和安盟的領導人,薩文比,
在葡萄牙介入下簽定和平協定,
不過在西元1992年的議會選舉中,安人運和安盟再次爆發內戰,
經聯合國居中斡旋,西元1994年11月再恢復和平,
但西元1998年內戰不幸再度爆發,
2002年4月4日,雙方簽訂停戰協定,
加上安盟的領導人薩文比也在西元2002年2月戰死,
持續了27年的內戰正式告一段落,
安哥拉總統為國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腦,
並對外代表安哥拉共和國行使主權,
立法機構是議會(人民議會),220個議席(一院制),
以政黨得票比例產生代表,任期四年,
內閣由23名部長及18名省長組成,總理由執政黨推舉,
安哥拉武裝部隊由陸軍,海軍,空軍,三軍組成,
西元2013年,安哥拉全軍總人數約為10.7萬人。[5]
有6個師,第1,5,6師分別下轄2至3個旅,
第2,3,4師分別下轄5至6個旅,第4師還下轄一個坦克團,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獨立坦克旅和特戰旅,
截至西元2011年,地面部隊共有16個步兵旅,42個坦克團,
步兵團,包括輕步兵,坦克,裝甲車,炮兵和防空單位,
主要裝備包括140多輛主戰坦克,120多輛裝甲戰車和步兵戰車,
600輛偵查車輛以及298門榴彈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