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通稱幾內亞比索,首都為比索,
全國人口約160多萬,主要人口為幾內亞比索人,
少數為黑人和葡萄牙人混血,說葡萄語,使用葡萄牙文,
幾內亞比索北鄰塞內加爾,
西元1446年,葡萄牙人宣稱幾內亞比索之地為葡屬幾內亞,
但在西元1600年,葡萄牙人建立了少量貿易站,
葡萄牙人從幾內亞比索地區,販運奴隸至維德角,
當時,雖然葡萄牙人聲稱,對整個幾內亞比索擁有主權,
但他們實際控制範圍很有限,
十九世紀,奴隸貿易的衰微,令葡萄牙人向內陸找尋新的利益,
葡萄牙人對內陸的征服十分緩慢,且遭遇激烈反抗,
另外,葡萄牙割了很多土地給法屬西非,
包括繁榮的卡薩芒斯河流域,葡萄牙亦曾為Bolama而和英國爭論,
最後Bolama歸入葡屬幾內亞,
西元1879年,葡屬幾內亞從葡屬維德角分開,在此之前,
葡屬幾內亞歸葡屬維德角管理,
西元1915年,葡萄牙的殖民運動才完成,
但零星抵抗到西元1936年才停止,
西元1952年,經修正憲法後,
葡屬幾內亞殖民地改名為「葡萄牙海外領地」,
西元1956年,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成立,
1961年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
開始組織武裝遊擊隊對抗葡萄牙,
雖然葡萄牙增加駐軍至超過3萬5千人,該黨仍不斷擴張勢力,
西元1968年,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
已控制幾內亞比索大部分地區,
西元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宣告獨立,
同年11月,聯合國大會以93比7的投票結果,承認幾內亞比索獨立,
西元1974年9月10日:葡萄牙正式承認幾內亞比索獨立,
西元1980年當時的總理,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發動政變推翻政府,
西元1981年11月至西元1984年5月,
權力落入由,維埃拉,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
1984年,單黨制的國會通過新憲法,選出維埃拉繼任下一任總統,
亦是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的領導和軍方首領,
西元1983年,西元1985年和西元1993年,
曾傳出有政變計劃推翻維埃拉控制的政府,
西元1994年,舉行第一次多黨總統和國會選舉,
西元1998年,一場軍事暴動引發內戰,,
西元1999年,維埃拉總統被驅逐,
西元2000年舉行選舉,昆巴·雅拉,當選總統,
西元2003年,威利西摩·科雷亞·賽亞布拉將軍,發動政變,
拘捕昆巴・雅拉,理由為「昆巴・雅拉不能解決困難」,
國會大選並被多次延期,最後於西元2004年3月舉行,
西元2004年10月,賽亞布拉將軍,
和其他人在一場軍事叛變死去,引起廣泛的動亂,
西元2005年6月,舉行首次自昆巴・
雅拉被捕後的總統大選,昆巴・雅拉亦參選這次選舉,
但最後由前總統維埃拉勝出,
西元2007年4月9日,總統維埃拉任命,
馬爾提諾·達法·卡比為政府總理,
西元2009年1月,巴蒂斯塔·塔格梅·納·瓦伊,
參謀長命令總統衛隊解散,
接著發生納·瓦伊參謀長遭到暗殺未遂的事件,
3月1日:首都比索的軍隊司令部大樓發生爆炸案,
納·瓦伊參謀長在爆炸事件中身亡,
3月2日凌晨,認為納·瓦伊參謀長,
是遭到總統的人馬殺害的叛軍士兵,襲擊總統府,
殺害了總統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
該國的總理,卡洛斯·戈梅斯,以及國家安全顧問路,
易士·桑卡,確認總統已經身亡,但是尚未公布詳細狀況,
政府軍透過國營廣播電台,宣告叛軍已經是「孤立的勢力」,
並且將要進行鎮壓,同時也強調如果叛軍願意遵守憲法,
也會給予保障,目前比索市內已有派駐軍隊戒備,
並且暫時關閉民營廣播公司,目前比索市內沒有很大的混亂,
3月3日,幾內亞比索臨時總統,雷蒙多·佩雷拉,
即3日上任,他是國會議長,佩雷拉說,
他會在依憲法規定,於60天內舉行選舉之前,承擔國家元首職權,
9月8日,幾內亞比索當選總統,馬蘭·巴卡伊·薩尼亞,宣誓就職,
西元2012年1月,總統馬蘭·巴卡伊·薩尼亞在巴黎病逝,
3月,進行首輪總統大選,
4月12日,政變士兵指控政府意圖縮減軍隊規模,推翻政府,
並逮捕和關押包括臨時總統雷蒙多·佩雷拉,前總理,
總統選舉第二輪候選人,卡洛斯·戈梅斯,在內的一批政府高官,
4月18日,政變軍方同該國多個反對派政黨,簽署協議,
宣布解散全部政府機構,國家進入最長為兩年的過渡期,
並將在過渡期滿後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