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共和國,通稱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勒,
全國人口約692多萬人,主要人口為塞爾維亞人,
說塞爾維亞語,使用西里爾字母,
六世紀七世紀時,南部斯拉夫人西支的三個部落,
塞爾維亞人,斯洛伐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
遷居到巴爾幹半島西部,之後他們同化了當地的土著居民,伊利里亞人,
塞爾維亞人分布於薩瓦河中下游以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
其中心地區是,拉什卡,它們和其他斯拉夫人一樣,
最初仍是部落社會,各部落均有半獨立的自治權,
部落的酋長稱為,祖潘,後來受到強鄰保加利亞和拜占庭的威脅,
必須互相團結,於是由部落集會共推強者一人為,大祖潘,地位略似君主,
拉什卡大公
弗拉斯吉米爾
九世紀中葉,保加利亞出兵塞爾維亞,
拉什卡大公弗拉斯吉米爾,經過三年的戰鬥,
終於打敗保加利亞大軍,
穆吉米爾(西元872年至西元891年)
弗拉斯吉米爾逝世後,他的的三個兒子,
哥尼克,穆吉米爾,斯特洛伊米爾,也打敗了保加利亞人,
但勝利過後卻發生內鬨,國勢漸漸衰弱,
西元872年,穆吉米爾在拜占庭的支持下,擊敗了他的兩個兄弟,
彼得.哥尼科維奇(西元891年西元917年)
西元891年,穆吉米爾逝世後其堂兄,
彼得.哥尼科維奇,奪取了塞爾維亞大公之位,
西元917年,保加利亞大公西蒙,出兵推翻彼得.哥尼科維奇,
契斯拉夫,克隆尼米羅維奇
並於西元924年,將塞爾維亞併入第一保加利亞王國,
曾做為人質被扣留在保加利亞的拉什卡貴族,契斯拉夫,克隆尼米羅維奇,
於西元927年逃回塞爾維亞,在拜占庭的支持下收復了拉什卡,
還把波士尼亞和特拉布尼亞,納入自己的版圖,
但十世紀末,塞爾維亞又一度處於保加利亞的統治之下,
西元1018年,拜占庭滅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迫使塞爾維亞屈服,
此後,塞爾維亞政治中心轉到了,塔則,
米哈伊米爾
哈伊米爾大公在位時期,將塞爾維亞合併拉卡什,
為了提高塞爾維亞的國際地位,
西元1077年,米哈伊米爾從羅馬教皇格利高里七世那裡,
得到了一頂王冠,開始稱王,
博丁
米哈伊米爾逝世後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博丁,
博丁在位時合併了波士尼亞,博丁逝世後塞爾維維亞再度陷入分裂,
波士尼亞依附於匈牙利,其他地區則在拜占庭的控制之下,
塞爾維亞人分別形成了東西兩個小國家,
西區稱為,齊塔,在今天黑山國和赫賽哥維納一帶,以撒庫塔里湖為中心,
東區稱為,拉西亞,在內陸山區及今天塞爾維亞一帶,
尼曼亞王朝
史蒂芬.尼曼亞(西元1151年至西元1196年)
十二世紀下半期,拉西亞的大祖潘,史蒂芬.尼曼亞將兩區統一起來,
推翻拜占庭帝國的統治,
建立了塞爾維亞第一個國家組織,是為尼曼亞王朝,
西元1185年,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締結同盟條約,
西元1186年合併了澤塔,
西元1190年,史蒂芬.尼曼亞,又迫使拜占庭承認塞爾維亞獨立,
尼曼亞統治時期,塞爾維亞的封建生產關係得到了發展,
但階級矛盾上升,引發了鮑格米勒派運動,
鮑格米勒派運動是從保加利亞傳入,參加這主要為農民和工業者,
也有少數不滿朝政了領主,
史蒂芬.尼曼亞對鮑格米勒派實行野蠻的鎮壓,
採取各種刑罰以及驅逐出國等手段,
並將他們的房屋和財產分給乞丐和痲瘋病人,
企圖根絕它們在國內的生存空間,但鮑格米勒派並沒有完全消滅,
西元1196年,史蒂芬.尼曼亞讓位給他的兒子,
史蒂芬.尼曼亞二世,史蒂芬.,尼曼亞自己退隱阿托斯山,
並建立琪蘭達修道院,
史蒂芬.尼曼亞二世(西元1196年至西元1228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建立拉丁王朝,
史蒂芬.尼曼亞二世利用機會擺脫拜占庭帝國的控制,轉而向羅馬教廷聯繫,
西元1217年,史蒂芬.尼曼亞二世,
得到教皇賜予的王冠,加冕為塞爾維亞國王,
西元1219年,史蒂芬.尼曼亞二世,
促使塞爾維亞教會,擺脫奧赫里德大主教的控制,
由史蒂芬.尼曼亞二世的兄弟,薩瓦,
擔任獨立的塞爾維亞教會第一大主教,
薩瓦(西元1169年至西元1236年)
西元1222年,薩瓦再由塞爾維亞大主教重新加冕為塞爾維亞國王,
保持了塞爾維亞傳統的東正教信仰,提高了塞爾維亞的地位,
薩瓦後來封聖,史稱聖.薩瓦,
史帝芬七世(西元1321年至西元1331年)
史帝芬七世武功甚盛,
西元1330年,先後擊敗保加利亞和拜占庭帝國,
史帝芬七世並取拜占庭帝國公主為繼室,生有一個兒子,
公主為了任其子史蒂芬杜山立為王儲,
於是結黨對付史帝芬七世前妻所生的兒子,
史蒂芬杜山逐興兵反叛,塞爾維亞貴族不願見拜占庭勢力伸入國內,
於是紛紛支持史蒂芬杜山,國王史帝芬七世兵敗被囚後,
史蒂芬杜山密派親信將父親史蒂芬七世殺害,
成為一場宮廷弒父的悲慘局面,
史帝芬杜山(西元1337年至西元1366年)
十四世紀中葉,史帝芬杜山繼承王位,塞爾維亞國勢達到頂點,
杜山幼年在拜占庭宮廷中度過了7年,深知拜占庭的典章制度,
33歲回到塞爾維亞繼承王位後, 他馬上派兵長驅直入馬其頓南部,
接連占領了,奧赫里,埔里累普,斯特魯米察,等城市,
西元1330年在,庫斯坦迪耳戰役,塞爾維亞擊敗拜占庭和保加利亞的聯軍,
並擊斃了保加利亞國王米哈伊米爾,
保加利亞成為塞爾維亞的附庸國,為了加強王權,
西元1332年,史帝芬杜山,
派兵鎮壓了澤塔和阿爾巴尼亞北部一帶領主的反抗,
西元1345年,又征服阿爾巴尼亞和馬其頓大部分,伊比拉斯,色雷西等地,
建立巴爾幹地區最大的帝國,西至亞得里亞海,東至愛琴海,北至多瑙河,
南至希臘半島的柯林斯灣,塞爾維亞成為東南歐第一強國,
西元1346年4月,塞爾維亞大主教在斯科普里城,
為史帝芬杜山舉行隆重的加冕禮,
尊稱史帝芬杜山為希臘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
阿爾巴尼亞人的皇帝,塞爾維亞首都則遷到,斯科普里,
史帝芬杜山直接統治了希臘,馬其頓,阿爾巴尼亞,
塞爾維亞本土則交由他的兒子烏羅什統治,
西元1348年,史帝芬杜山又佔領希臘的鐵薩利,伊庇魯斯,阿卡納尼亞,
西元1349年,由僧俗貴族參加的斯科普里會議上,通過了史蒂芬.杜山法典,
杜山法典(西元1349年至西元1354年)
這部法典紀錄了塞爾維亞的習慣法,它反應了十三至十四世紀時,
塞爾維亞的經濟制度和階級關係,
當時塞爾維亞的農業生產有了顯著的進步,實行二圃制和三圃制,
教會和世俗的土地制度,是一種世襲領地稱作,
巴士提那,由領主世襲享用,可以自由買賣和轉讓,
只有當領主背叛國王時,國王才予以收回,
另一種稱為,普洛尼,普洛尼不可世襲,也不可以買賣和轉讓,
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和采邑裡,享有徵收組稅,審理一般司法案件,
還有任免役使的特權,而依附農民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稱為,麥洛普赫,他們擁有小塊分地,領主可向國家納稅,
向教會繳納什一稅,向領主交租,地租以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為主,
杜山法典規定,麥洛普赫每年要為領主服勞役106天,
第二類稱為,奧特洛克,其境遇不如麥洛普赫,他們沒有任何權利,
多從事家務勞動,充當僕役,奧特洛克數目不多,
後來其地位逐漸接近麥洛普赫,
第三類稱為,弗拉赫,他們居住於山區,大多從事畜牧業,
因此後來弗拉赫成了牧民的同意語,弗拉赫所受到的剝削較洛普赫輕,
杜山法典將農民牢牢束腹在土地上,逃亡者要受到烙印等酷刑的懲罰,
還規定農民不得集會,違者割去雙耳,土耳其勢力入侵巴爾幹之後,
史帝芬杜山認為此時拜占庭帝國過於衰弱,無力抵抗伊斯蘭大軍的攻擊,
因此欲推翻希臘王朝,由史帝芬杜山接任拜占庭帝國的皇位,
於是興兵8萬塞爾維亞大軍東征,當攻至君士坦丁堡城下時,
史帝芬杜山因病過世,年46歲,也有一說是被拜占庭帝國的潛伏分子毒殺,
史帝芬杜山過世後由他的兒子,烏羅什繼承塞爾維亞王位,
烏羅什(西元1355年至西元1367年)
烏羅什五世能力平庸,帝國迅速瓦解,諸侯分立,尼曼吉德王朝告終,
仍舊恢復類似早期的部落社會,一直到土耳其帝國占領為止,
拉薩兒(西元1368年至西元1389年)
西元1369年6月28日的,科索沃戰爭,塞爾維亞大公,拉薩兒,
除了集結本身的騎士準備應之外,並邀請巴爾幹半島基督教邦國,
波士尼亞,瓦雷琪亞,阿爾巴尼亞等國合組聯軍,
迎戰土耳其大軍於科索沃,在當時在塞爾維亞北部,
馬其頓群山迴繞的一處圓形廣場,決戰土耳其大軍,
結果基督教聯軍被土耳其大軍擊敗,塞爾維亞大功拉薩兒不幸陣亡,
雖然土耳其蘇丹穆拉德也在同一天晚上,
被一個假稱投降的基督徒刺殺身亡,
但塞爾維亞和巴爾幹也注定被土耳其統治,
之後土耳其大軍轉向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暫時成為土耳其的附庸國,
西元1459年,土耳其正式併吞塞爾維亞,開始長達五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西元1804年和西元1815年,
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
西元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
西元1882年塞爾維亞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
在西元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當中,
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收復了科索沃地區,
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西元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
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
刺殺了正在對塞拉耶佛進行訪問的,
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
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西元1914年,塞爾維亞末能成功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
西元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保加利亞王國,
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佔領了全境,
西元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
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蒙特內哥羅,
佛伊弗迪納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
西元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
科索沃併入義屬阿爾巴尼亞,
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和保加利亞佔領,
開始反抗納粹德國的佔領,
狄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
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
但在西元1948年,南聯邦與蘇聯決裂,
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狄托的領導下,
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著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
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狄托於西元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
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西元1990年代初期解體,
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
西元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兩國,
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
西元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國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
戰爭以西方列強接管科索沃告終,
西元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
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西元2006年5月21日,蒙特內哥羅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
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布獨立,
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
並且成為塞蒙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蒙聯邦因而解散,
10月28日,塞爾維亞就是否接受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
結果顯示草案獲得通過,
2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共和國舉行獨立後的首次議會選舉,
塞爾維亞激進黨在議會250個席位中獲得81席,民主黨64席,
塞爾維亞民主黨-新塞爾維亞黨聯盟47席,塞爾維亞名人黨19席,
塞爾維亞社會黨16席,塞爾維亞自由民主黨為首的競選聯盟15席,
另外8個議席由5個少數民族政黨和競選聯盟分享,
另外,塞爾維亞共和國南部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自西元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
就脫離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
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
西元2006年2月20日起,各方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
西元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自行宣布獨立為科索沃共和國,
塞爾維亞議會行一院制,總統直接由民選,
五年一任,可連任一次,只有小量實權,
總理人選需獲國會多數支持,再由總統任命,有大量實權,
西元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軍,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
戰爭以西方列強接管科索沃告終,塞爾維亞此後軍事受到西方圍堵,
只能採用俄式武器為主,空軍僅由十四架米格29,
四架米格21,26架J22及二十架G-4 Super galeb組成,
陸軍有200多輛M-84主戰坦克,和十幾輛T-72組成裝甲兵,
搭配若干2S1自走砲的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