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共和國,簡稱科索沃,首都普里斯提納,
全國人口約18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阿爾巴尼亞人,塞爾維亞人,
說阿爾巴尼亞語,塞爾維亞語,使用拉丁字母,
是一個主權爭端地區及有限承認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
於西元2008年單方面宣布獨立,塞爾維亞雖然承認其民選政府,
但只承認該地區為塞爾維亞的兩個自治省之一,
中古時期
後來在西元一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西元六世紀末,七世紀初時,古斯拉夫人開始從北方向該地遷徙,
當時的科索沃位於拜占庭帝國控制範圍和斯拉夫移民地區的交匯處,
西元1014年前,科索沃由保加利亞人所控制,
該年科索沃重新併入拜占庭帝國,
十二世紀末至西元1216年,科索沃以北的尼曼雅王朝兼併了科索沃,
尼曼雅王朝,為現在塞爾維亞的前身,
科索沃當時為尼曼雅王朝的政治,經濟中心,
該王朝一度定都,普里斯提納,
鄂圖曼帝國時期
十四世紀中葉,尼曼雅王朝衰弱,同時鄂圖曼帝國開始入侵,
並於西元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
之後科索沃漸漸成為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
被鄂圖曼帝國吞併前,
許多科索沃阿爾巴尼亞人都信仰天主教,
在土耳其人的統治之下,
很多民眾為逃避當局向基督徒徵收的額外稅負,
而改信了伊斯蘭教,
現代
西元1912年,科索沃最終於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時,
由鄂圖曼帝國劃歸塞爾維亞,
之後塞爾維亞於西元1918年加入,
即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王國又驅逐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
並支持塞爾維亞人在科索沃進行殖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科索沃併入了由義大利所控制的阿爾巴尼亞,
大量塞爾維亞移民被阿爾巴尼亞,武裝驅逐出科索沃,
戰爭結束後,科索沃重歸南斯拉夫,
狄托政權將科索沃設立為塞爾維亞的自治區,後又改為自治省,
並給予當地阿爾巴尼亞人地方自治,
當地塞爾維亞人則認為科索沃所實行的民族政,
策實際上是對塞爾維亞人的歧視,
西元1989年,塞爾維亞公投修憲,大大縮小了科索沃,
佛伊弗迪納,二自治省的自治權利,阿爾巴尼亞人強烈抗議,
並抵制了接下來舉行的科索沃議會選舉,
後來阿爾巴尼亞人宣布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自行舉行選舉,
同時自行開辦了醫院,學校,廣播電台等,
塞爾維亞開始組織塞爾維亞人移民至科索沃,引發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感,
西元1990年代中葉,阿爾巴尼亞游擊隊,
以塞爾維亞軍政人物及設施為目標,開始進行游擊戰,
西元1998年3月,南聯盟軍隊開始協助塞爾維亞警察,
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
有二十萬阿爾巴尼亞人在南聯盟的軍事行動中流離失所,
淪為難民,阿爾巴尼亞人及西方普遍認為,
這是南聯盟種族清洗政策的結果,認為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
當時圖謀把科索沃的主要民族由阿爾巴尼亞人換成塞爾維亞人,
西元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開始轟炸塞爾維亞,
北約稱戰爭的目的為保證阿爾巴尼亞難民可以重歸家園,
但戰爭又造成數十萬阿爾巴尼亞人及塞爾維亞人逃離家園,
戰後,阿爾巴尼亞人大量重返家園,
但大量塞爾維亞難民則不願回到科索沃,戰爭結束後,
科索沃改由北約管轄,後來北約將管轄權交予聯合國,
部分西方國家如美國支持科索沃獨立建國,
美國總統布希在西元2007年訪問阿爾巴尼亞時,
科索沃總理,哈辛·塔奇,於西元2008年2月17日,
宣布科索沃脫離塞爾維亞獨立,並由國會通過獨立宣言,
然而,塞爾維亞政府宣布絕不放棄科索沃的主權,
準備採取多項制裁措施,但保證絕不使用武力阻止科索沃的獨立,
塞爾維亞之盟邦俄羅斯,也堅持反對該獨立行動,
聯合國為此召開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但並未達成共識,
科索沃解放軍KLA,是一支在西元1996年到西元1999年之間,
活躍於科索沃戰爭,爭取以科索沃獨立於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為目標,
而當中有很多KLA的領導人和成員,
他們認為要以武力手段,捍衛阿爾巴尼亞人在科索沃的各種權益,
是因為塞爾維亞政府故意把在科索沃居住的阿爾巴尼亞人,
加以屠殺和迫害,消滅屬於阿爾巴尼亞人的古蹟,
以武力手段阻止科索沃獨立,以及故意詆毀阿爾巴尼亞的傳統文化,
和宗教信仰而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