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比瑞亞共和國,通稱賴比瑞亞,首都為蒙羅維亞,
全國人口約45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克佩爾人,
和其他原住民,還有一些十九世紀從美洲回來的非洲裔人口,
西元1462年起,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殖民者相繼進入,
西元1821年,美國殖民協會,在沿岸建立黑人「移民區」,
西元在1822年至西元1860年代,主要定居者是獲得自由的奴隸,
並將美國一部分黑人移入,稱「蒙羅維亞」,
西元1824年改稱賴比瑞亞,後不斷向內陸擴張,
西元1838年合併各移民區,改稱「賴比瑞亞聯邦」,
西元1847年7月26日,賴比瑞亞宣布獨立,
是非洲最早獨立的現代主權國家,
而阿比西尼亞帝國為非洲大陸殖民時代之前獨立的國家,
西元1878年起,真輝格黨,連續執掌政權102年,
禁止一切反對政黨活動,該黨成為自近代政黨制度建立以來,
連續執政時間最長的政黨,
西元1885年,賴比瑞亞戰敗於英國,割讓馬諾河以北土地,
西元1892年,又戰敗於法國,割讓大部分馬里蘭移民區,
之後又多次向英,法兩國割讓土地,
西元1908年後,基本確定現有邊界,
西元1944年至西元1971年,威廉·瓦坎納拉特·沙德拉奇·杜伯曼,
出任總統二十七年,逐步提高土著非洲人地位,
提出民族一體化綱領,致力於消除美國黑人後裔和,
土著民族之間的隔閡,
西元1971年杜伯曼逝世,威廉·理察·托爾伯特,繼任總統,
西元1979年,反對派發動暴動,遭武裝鎮壓,
西元1980年4月,以克蘭族人總統衛隊的,山繆·卡尼翁·多伊,
軍士長為首的17名士兵發動政變,推翻並處死了托爾伯特,
結束了美洲裔賴比瑞亞人,對國家政權的長期壟斷,
成為第一個土著黑人國家元首,
1984年,多伊政權決定還政於民,重新召開議會,
制定憲法。多伊辭去軍職後於1985年當選總統。
西元1989年12月24日,賴比瑞亞全國愛國陣線,
攻入賴比瑞亞,全面內戰爆發,
西元1990年7月,愛國陣線攻入蒙羅維亞,
旋即分裂為兩派,賴比瑞亞陷入混戰,
與泰勒派武裝發生衝突,在國際社會斡旋下,
9月,多伊被俘,槍決後陳屍蒙羅維亞街頭,
11月,索耶,就任全國團結臨時政府總統,但遭到泰勒的反對,
成立五人國務委員會,掌握國家最高權力,
1994年5月,過渡政府組成,
1995年,由於各派均不滿意權力分配方案,戰火再起,
以六人國務委員會取代五人國務委員會,
9月,再次組成過渡政府,
西元1996年,泰勒試圖逮捕敵對派系首腦,導致內戰再起,
8月,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各派又一次達成協議,
同意全部解除武裝,長達7年的內戰,
共造成了15萬人死亡,85萬人成為難民,
徹底摧毀了賴比瑞亞經濟,
西元1997年2月,各派全部解除武裝並改組為政黨,
7月,舉行大選,泰勒當選總統,泰勒使用強力控制了國家,
實現了國內的和平,並著手開始重建經濟,
然而,西元1999年,賴比瑞亞北部又出現一支反政府武裝,
據信有著幾內亞政府的支持,又一次發動了內戰,
到西元2003年,泰勒政府僅控制不到三分之一的全國領土,
蒙羅維亞也陷入圍攻,以奈及利亞為首的西非國家共同體,
再一次派出了維和部隊,
8月11日,泰勒宣布辭職,向副總統,摩西·布拉,移交權力,
並流亡奈及利亞,雖然國際刑警組織以貪污和戰爭罪,
對泰勒發出了通緝令,奈及利亞仍拒絕交出泰勒,
它宣稱除非賴比瑞亞合法政權提出引渡請求,
奈及利亞不會放棄泰勒,
西元2003年10月1日,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接管了賴比瑞亞,
著手解除內戰各方武裝,時至今日,仍有5500名聯合國軍人,
駐紮在賴比瑞亞,雖然騷動事件屢有發生,
但是解除武裝的工作仍在緩慢進行中,
西元2003年8月18日,布拉政府與各政黨社團共同簽署,
《阿克拉和平協定》,並於10月中旬組建全國過渡政府,
查爾斯·久德·布萊恩特,被推舉為全國過渡政府主席,
並於10月14日宣誓就職,經過兩年的過渡,
西元2005年10月11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再次舉行了民主選舉,
在第一輪的投票中,喬治·維阿得票領先,但是未過半數,
但在11月8日舉行的第二輪角逐中,
愛倫·約翰森·希爾麗夫,獲得了最終勝利,
西元2014年,伊波拉病毒在西非蔓延,賴比瑞亞也遭受波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