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簡稱,俄國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全國人口約1.45億,主要人口為俄羅斯人,

說俄羅斯語,使用俄羅斯文,

位於歐亞大陸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橫跨兩大洲,

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擁有1707萬平方公里的面積,

占地球陸地面積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國家,

77%居住於其較為發達的歐洲部分

俄羅斯國土覆蓋整個亞洲北部東歐大部,橫跨11個時區

涵蓋廣泛的環境和地形,擁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儲備

和含有約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

俄羅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時針序,挪威芬蘭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

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

另外與阿布哈茲南奧塞提亞兩個,

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

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格陵蘭丹麥),

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

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太平洋包圍,

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黑海通往大西洋

 

羅斯,此一詞源於當時征服者,諾曼人,

在芬蘭語中,諾曼人就是北方人的意思,諾曼人侵略俄羅斯平原後,

並在基輔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諾曼人的名稱自然也被稱為帶到這裡,

所以不僅他們的國家被命名為基輔,基輔羅斯也包括被征服地區的羅斯人,

在中國,原來稱俄國為羅斯或是羅剎國,清朝時將蒙古語為方便發音,

而將羅斯添加一個o的母音,orocian,轉為漢語而造出了,

俄羅斯,此一名詞,

 

封建制度的形成

斯拉夫人的祖先原來居住在維斯杜拉河,上游以東的第聶伯河,

中游以西的普魯特河口,以北一帶的區域,

地方不大且自然條件即為惡劣,

後來斯拉夫人分別向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展,

向東發展的部份斯拉夫人定居在俄羅斯平原,形成了後來的,

東斯拉夫人,成為今日俄羅斯人的祖先,東斯拉夫人來到俄羅斯平原後,

發現這裡的冬天寒冷的讓人難以忍受,

且大部分地區被茂密的森林和沼澤所覆蓋,

但東斯拉夫人為還是頑強的活下來了,最先到這裡的東斯拉夫人,

主要以畜牧業為主,過著群居的氏族生活,

 

八世紀時,北歐的維京人又稱為諾曼人,當時諾曼人還處在從氏族社會,

向階級社會過的的階段,但諾曼人的生活中,軍事民生色彩更為濃厚,

擅長在水上生活的他們,在其首領的率領下乘船從,芬蘭灣,

的各個河口逆流而上,深入東歐腹地劫掠,

入侵東歐的諾曼人又被稱為,瓦蘭吉亞人,

他們開始在征服的土地上,建立了獨立的政權,

西元862年,瓦蘭吉亞人的首領,留里克,率領部族入侵東歐,

推翻俄羅斯平原上的諾夫哥羅德政權,成為諾夫哥羅德的王公,

而南方的基輔政權也被瓦蘭吉亞人的另一個首領,阿思科德和速爾,

所率領的部族推翻,建立起了基輔羅斯,

西元879年,留里克死後,由其臣子,奧列格,輔佐留里克的幼子,

伊戈爾,由奧列格總理朝政,奧列格雄心勃勃,

於西元882年,帶兵沿著水路南下征服了,基輔羅斯,

並將首都由諾夫哥羅德遷移到基輔,隨後奧列格就任,基輔大公,

此後,留里克的子孫迅速合併,逐漸征服了東斯拉夫人的部落,

以及週遭部族,形成了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

俄國史學家稱之為基輔羅斯,基輔城,公認是俄羅斯的母城,

留里克王朝的瓦蘭吉亞人,跟東斯拉 夫人相互融合,

接受了斯拉夫人的語言和文化,逐漸斯拉夫化,由於生展力的迅速發展,

以及受到鄰國社會發展狀況的影響,

基輔羅斯在奴隸制度尚未普及的情況下,直接進入的封建社會,

八世紀時,北方森林地帶的居民,用鐵斧砍罰森林,

南方地區的居民,則用鐵鐮剷除野草,已開闢農地,

農民在土地上種植黑麥,小麥,大麥,燕麥等農作物,

逐漸形成了農村社會,又稱為,維爾斯,或,斯莫爾德,

意即農民的意思,隨著生展力的提升,

在八世紀左右,一些氏族的首領,以及首領的親兵和僧侶,

逐漸從氏族成員中分離出來,形成了氏族貴族,

 

九世紀左右,俄羅斯平原雖然環境惡劣,卻蘊藏了豐富的資源,

鐵礦埋藏的很淺,容易挖掘出來,東斯拉 夫人將鐵器應用於生產方面,

利用鋒利的的鐵器,征服了廣擴的森林,與此同時,

東斯拉 夫人也從遊牧生活,過渡到了以農業為主的定居生活,

加劇了社會的分層化,氏族逐漸解體,形成許多階級化的部落聯盟,

這些聯盟都已大城市為中心,過著穩定的活,其中以北部的諾夫哥羅德城,

和南部地聶伯河中遊的基輔城,勢力最為強大,在俄羅斯平原上陸續出現,

諾夫哥羅德公國,斯摩梭斯克公國,車爾尼雪哥夫公國,

等一批風封建小國,東斯拉夫人與拜占庭帝國相鄰,基輔羅斯建國之前,

就和拜占廷有貿易上的往來,拜占廷先進的生產力和文化,

對東斯拉夫人產生重大的影響,期輔羅斯早期的封建關係不見采邑,

卻有貢賦制度,留克里王朝初期,大公通常以索貢巡行的方式,

向人民徵收糧食和毛皮等貢物,

 

到了十到十一世紀,隨著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貧富分化加劇,

農村社會中的自由農民破產,土地被富戶兼併,

失去土地的農民淪為依附者,封建關係因而更加擴展,

 

宗教

東正教傳到俄羅斯之後,統治者捐贈大片土地給教會,教會的地產猛增,

王公貴族們和教會,爭相搶占公社土地的結果,最終形成了下地主制,

智者,亞羅斯拉夫,的統治時期頒布了,亞羅斯拉夫法典,

規定領主對領地上的農民有司法裁判權,

領主殺死農民止需支付少許的賠償金,透過立法,封建關係進一步鞏固,

還成立了教會管理機構,修建修道院,將封建統治加以神格化,

封建制度至此完全確立起來,

 

基輔羅斯的擴張 奧列格伊戈爾

為了爭奪黑海的商路控制權,

基輔羅斯與拜占庭帝國多次發生衝突,雙方互有勝負,

西元907年,奧列格,曾率領基輔羅斯軍進攻拜占庭,

戰後雙方簽訂合約,羅斯人獲得免繳貿易稅的權力,

此後,伊戈爾掌權之後再次出兵拜占庭,

西元941年,期輔羅斯軍隊被拜占庭軍擊敗,

但西元944年基輔羅斯在次進攻拜占庭,卻擊敗了拜占庭軍隊,

伊戈爾的兒子,斯維托斯拉夫,繼任基輔羅斯大公後,

依靠武力不斷向外擴張,

 

斯維托斯拉夫

斯維托斯拉夫,一生都在爭戰中度過,出征時除了武器之外,

不帶別的東西,夜晚則席地而睡,以馬安危枕頭,

他先率領基輔羅斯軍擊敗位於伏爾加河上的,保加爾人,

接著又擊敗,哈查爾人,征服了北高加索,

打通了通往東方的道路,與拜占庭相聯,

西元967年,斯維托斯拉夫又率領基輔羅斯軍隊擊敗了保加利亞人,

之後在保加利亞首都定居下來,並宣稱這裡是斯維托斯拉夫的領土,

希臘的黃金,捷克的白銀,匈牙利的馬匹,一切的東西都集中到這裡,

這時,拜占庭帝國擔心基輔羅斯的過分強大,會威脅到自身的利益,

於是派遣拜占庭軍隊,將基輔羅斯軍對給打敗,

把斯維托斯拉夫趕出了保加利亞,斯維托斯拉夫撤軍的消息,

由拜占庭密報給突厥,突厥人乘機在半路上伏擊,

斯維托斯拉夫,斯維托斯拉夫因此兵敗被殺,

突厥酋長將斯維托斯拉夫的頭蓋骨做成了飲酒器,用來飲酒慶祝,

 

弗拉基米爾

斯維托斯拉夫死後,他的三個兒子發生了爭權的內鬨,

國家瀕臨瓦解,後來斯維托斯拉夫的幼子,弗拉基米爾,擊敗了眾兄弟,

重新統一了基輔羅斯,接著弗拉基米爾繼續率兵擴張領土並兼併了,

波瀾,立陶宛,保加利亞,

 

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大貴族勢力不斷增加,

西元1054年,基輔羅斯又發生了內鬨,分裂成三個小國,

各王公不斷互相爭伐,戰爭迭起,

十三世紀時,基輔羅斯又分裂成十幾個小公國,

儘管基輔羅斯漸漸衰亡,但他卻依舊是日後,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

三大斯拉夫民族的文化搖籃,

 

楚德湖戰役

期輔羅斯分裂之後,封建局面開始出現,

內部的分崩離析,給外部侵略勢力有機可乘,

十三世紀時,基輔羅斯遭到東方和西方兩股強大力量的侵略,

一個是來自東方亞洲的蒙古人,一個是來自西方歐洲日爾曼的條頓騎士,

條頓騎士出使小有斬獲,占領了基輔羅斯的波羅的海沿岸的一些土地,

西元1424年,諾夫哥羅德附近的,楚斯湖,

雙方在楚斯湖之上發生了一場激戰,史稱,冰湖戰役,又叫,楚斯湖戰役,

據估計當時條頓騎士團約有1萬人參戰,以步兵為主,

諾夫哥羅德公爵,亞歷山大,為羅斯聯軍隊總指揮,

羅斯聯軍聚守在冰湖的東岸,條頓騎士則發動形攻勢,以重騎兵作為箭頭,

進行突擊,步兵在後跟進,兩翼和後方則由騎兵保護,

這是條頓騎士團的慣用戰術,能夠迅速撕開敵人的防線,達到由點到面,

進而擊敗敵軍的效果,但其缺點是兩翼的防禦力量較薄弱,

容易被敵軍打開缺口,羅斯連軍隊總指揮,諾夫哥羅德公爵,亞歷山大,

瞭解到這種戰術的特點,而將羅斯聯軍中的輕裝步兵安排在中間,

列隊成加厚的方陣,並把精銳的步兵放在部隊的兩翼,

同時在地理上的劣勢,也給條頓騎士團帶來麻煩,由於湖岸結了冰的斜坡,

使得條頓騎士的重騎兵,難以發揮衝擊力,

使得對羅斯聯軍的攻擊陷入僵局,在諾夫哥羅德精銳步兵的攻擊下,

條頓騎士團的兩翼慢慢向中心收縮,逐漸陷入羅斯聯軍的包圍中,

羅斯連軍隊總指揮,諾夫哥羅德公爵,亞歷山大,

派出了最精銳的親衛騎兵,從右翼後方攻擊條頓騎士,

對條頓騎士團作出致命的一擊,條頓騎士的重騎兵,

在沒有足夠的施展空間之下,優勢無法發揮,

接著羅斯聯軍的步兵用長矛將條頓騎士挑落下馬,

不少穿著厚重鎧甲的騎兵,皆掉進的冰窖裡,

此戰後,條頓騎士團只有少數人突圍出去,

包括大團長在內的50多名貴族,和500騎士也成了羅斯聯軍的俘虜,

該戰役給予條頓騎士沉重的打擊,條頓騎士擴張的步伐就此停止,

 

蒙古人對俄羅斯的統治

當基輔羅斯逐漸由鼎盛走向衰弱時,來自東方亞洲的蒙古卻迅速崛起,

逐漸強大起來,而羅斯的內鬨,也給蒙古人有了可乘之機,

蒙古人在其首領成吉思汗的率領之下,崛起於蒙古高原,

蒙古人猶如炫風一般,橫掃於歐亞大陸,

這時處於分裂狀態的羅斯各公國,根本無力抵抗蒙古大軍的鐵騎,

西元1223年,蒙古大軍入侵俄羅斯南部草原並在,卡爾卡河畔,

擊敗了俄羅斯聯軍,

西元1237年,成吉思汗的四子,拔都,率領蒙古大軍,

迅速從俄羅斯南方草原打到了北方草原,

連續攻陷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14座城池,

 

西元1240年,蒙古大軍又以銳不可擋之勢,

攻佔了基輔羅斯的首都,基輔,

至此俄羅斯絕大部分地區都陷入蒙古鐵期之下,

西元1243年,拔都以伏爾嘉河為中心建立了,金帳和國,

從此基輔羅斯處於蒙古人的統治下,達兩百多年之久,

而對俄羅斯這樣一個疆域廣闊的大國,

金帳汗國採取了以敵制敵的辦法進行統治,

也就是在所有臣服蒙古人的俄羅斯公國中,挑出一個最順從自己的大公,

授予其,弗拉基米爾,的稱號,作為金帳汗國在俄羅斯地區的代理人,

代表金帳可汗向各公國徵收貢賦,並管管理土地,

為了爭奪這一特殊的地位與權利,各大公間互相明爭暗鬥,

互相告密,以竭力討好蒙古人,

 

在慘遭蒙古人蹂的同時,俄羅斯於十三世紀中葉又遭到北歐的瑞典領主,

和西歐條頓騎士團的侵襲,到了十四世紀時新興的,立陶宛公國,

也開始向俄羅斯地區擴張勢力,經國將近一個世紀的戰爭,

立陶宛兼併了包括基輔在內的整個第聶伯河流域,以及斯摩裬斯克,

而此時金帳汗國也開始走向衰弱,原來金帳汗國侵佔的土地,

有一部份也被立陶宛占去,而西南部的,加利奇公國,

則於十四世紀中葉遭到波瀾併吞,如此一來,

俄羅斯的土地就被一分為三,東北地區由金帳汗國所統治,

西南地區由立陶宛公國所佔據,最西部的部分地區則波蘭所統轄,

到了十五世紀時,東斯拉夫族三大民族逐漸在這個地區形成,

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等三大公國,

 

莫思科公國的形成

莫斯科屬於,羅斯托夫蘇達公國,所管轄,最初只是個偏僻的鄉村,

自有史料記載以來,首次提到莫斯科是在西元1147年,

因此這一年也被認為是莫斯科的建城之年,此後莫斯科迅速發展,

到了十三世紀前期,莫斯科已發展成一個擁有封土的公國,

莫斯科地位置優越,它扼守著奧卡河和伏爾加河的咽喉要道,

它的東南方不遠就是頓河的上游,沿著頓河南下可直入黑海,

便利的交通使這裡的貿易開始繁榮起來,為莫斯科帶來重大的稅收,

由於莫斯科始於俄羅斯的中心地帶,四週公國臨立,

不易受到外族的侵擾,相對安定的環境,更為莫斯科經濟的發展,

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些都是莫斯科公國得以發展的客觀原因,

 

尤里達尼洛維奇

莫斯科公國的歷代統治者都善於權術,他們借助蒙古統治者的威力,

震攝並欺壓其他公國,以壯大自己的力量,尤里達尼洛維奇,

當上了莫斯科大公後,極力逢迎討好蒙古大汗,

並迎娶蒙古大汗的妹妹為妻,博得了蒙古大汗的歡心,

蒙古大汗甚至撥了一支蒙古軍隊給莫斯科大公調遣,但好景不常長,

西元1325年,尤里達尼洛維奇,再和另一位大公,特維爾大公,

爭奪可汗榮寵地位時被其他政敵殺掉,他的妻子也遭到殺害,

 

伊凡達尼維奇

尤里達尼洛維奇,死後他的弟弟,伊凡達尼維奇,繼承大公之位,

他和哥哥尤里達尼洛維奇相比之下,伊凡達尼維奇的能力毫不遜色,

他用錢收買了蒙古的貴族,因此獲得了蒙古大汗賜與的弗拉基米爾,

以及全俄羅斯大公的封號,伊凡達尼維奇善於對人民搜括錢財,

同時也已吝嗇聞名因而有,伊凡卡里達,的美譽,在

俄語中為錢袋的意思,伊凡達尼維奇獲得大公的封號後,

對內拼命剝削,對外瘋狂併購,他幾乎掌控了整個俄羅斯地區,

並把教會地區的牧首駐地,遷移到莫斯科,提

高了莫斯科公國在宗教和政治上的地位,

使莫斯科公國成為俄羅斯境內最大的公國,

西元1328年,斯拉夫人和維京人的後代建立了,莫斯科公國,

斯拉夫人屬於印歐語系,是從俄羅斯平原定居在巴爾幹半島,

以及在歐洲的東歐最大的民族所構成,但因為夾在神聖羅馬帝國,

金帳汗國,土耳其帝國等帝國之間,所以一直無法建國,

十四世紀前半,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奉察哈臺汗國之命,

徵收俄羅斯各公國的納貢,而擴大了財富及領土,

西元1380年,莫斯科大公由米崔在庫林爾夫,

戰勝了金帳汗國的蒙古軍隊,因而脫離了金帳汗國的控制,

  

底米特里

 西元1350年,底米特里生於莫斯科,年僅9歲時就繼承莫斯科大公之位,

 當時封建割據的局面持續著,廣闊的俄羅斯土地上,

散佈著大大小小眾多的公國,而所有的公國中以莫斯科公國實力最強,

不過仍然得向金帳汗國稱臣納貢, 莫思科鄰進的,粱贊公國,

特維爾公國,蘇茲達爾尼什哥羅德公國, 等三個公國的實力也不弱,

但可以像其他公國發號施令的,弗拉基米爾大公,

 的封號仍然掌握在莫斯科公國的手中,他們對此窺視以久,

隨時準備進攻莫斯科公國,而日益強大的立陶宛公國,

也急於向東擴張領土,所以矛頭指向莫斯科公國,

 莫斯科公國雖然四面強敵環伺,但莫斯科公國的大公,底特米里大公,

卻雄心依舊,年幼的底米特里在其,攝政政大主教,阿列克賽,

的輔佐之下,實施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以加強莫斯科大公的權力,

他鼓勵國內人民墾荒,大利發展農業,改革弊政,

為莫斯科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並興建防禦設施,增強軍事力量,

 底米特里對外堅持武力征服,先後征服了粱贊公國,特維爾公國,

 蘇茲達爾尼什哥羅德公國,等實力較大的公國,

隨後揮兵進攻立陶宛公國, 經過幾年的征戰後,

建立了俄羅斯第一座巨大的防禦工事,白石城牆,

 大大提高了莫斯科城的防禦力,這些措施為莫斯科擺脫蒙古人的統治,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沃查核戰役

 而此時的蒙古貴族,為了爭奪勢力而內鬨不已,

馬麥可汗,控制下的金帳和國,以開始漸漸衰弱,

西元1374年,底米特里經過深思熟慮後, 停止向金帳和國稱臣納貢,

並藉著給兒子洗浸的機會於,佩雷雅斯拉夫里城,

招開王公大會,共商抗擊馬麥可汗的大計,

西元1378年秋天,馬麥可汗派,別吉奇王公,率兵進攻莫斯科,

面對強敵來犯,底米特里依然毫不畏懼,並親自率兵在,沃查河,

一帶地區設兵阻擊別吉奇王公,起初雙方只是隔河相望,

 誰也不敢冒然然出擊,此時在河岸的底米特里,

指揮士兵悄悄布下了一個口袋陣, 同時讓士兵們假裝騷動,

以矇蔽別吉奇王公,急於求勝的別吉奇王公果然中計,

 命令部隊馬上渡河迎戰,待蒙古軍渡河之後,

底米特里立刻率軍從三面出擊,慌亂之中的蒙古兵瞬間潰敗,

莫斯科軍隊大勝而歸,此戰史稱,沃查核戰役,

  沃查核戰役的慘敗,讓馬麥可汗怒心中燒,

決定親率大君討伐底米特里,

 

西元1380年,蒙古騎兵和一匹來自高加索山的傭兵,共有6萬之眾,

 直逼莫斯科,面對來勢洶洶的蒙古軍,俄羅斯草原上各個公國,

 紛紛局聚集到底米特里的旗下,共同抵禦強敵,

蒙古大軍行進的頓河岸邊後 安營紮寨,等待後續部隊到達,

這時身穿鎧甲,手握寶劍的底米特里 來到頓河岸邊,

目光落在頓河右岸的一片草原上,那片草原叫做,克里利沃平原,

 平原的西北,北部和東部的溝渠,與河流縱橫交錯,

使得蒙古騎兵難以發揮優勢, 平原的東部有一片茂密的樹林,

可設下伏兵,趁著天黑時的夜幕,底米特里命令部隊渡河,

黎明時,平原上滿山遍野全是莫斯科士兵,

底米特里一改古老的強式隊形,

這時馬麥可汗的大軍也出現在平原上,黎明的濃霧剛剛消散,

平原上馬上戰火燃起,底米特里率先衝在部隊的最前頭,

 蒙古騎兵將他團團圍住,幸虧底米特里的盔甲堅實並未受傷,

 由於蒙古騎兵異常勇猛,底米特里的前鋒部隊紛紛倒下,

連大公的師旗也倒了,底米特里沉著冷靜的帶領部下且戰且退,

但馬麥可汗那肯善罷甘休,他指揮蒙古大軍緊緊追逼,

就在這個時候早上埋伏的莫斯科軍從樹林裡衝出來,

蒙古士兵一下子亂了陣腳,紛紛潰逃,

看到形勢無法控制, 馬麥可汗落得逃走,

但西元1382年,金帳可汗,拖拖迷矣,率領蒙古大軍重返莫斯科,

 並攻破了了首都莫斯科城,底米特里只好再次對金帳和國稱臣納貢,

 西元1389年,年僅39歲的底米特里,不幸病逝,這位大公勵精圖治,

英勇善戰,贏得了俄羅斯人的尊敬和愛戴而被稱為,頓河英雄,

  

留理克王朝

伊凡三世

 十五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合併俄羅斯各公國,

近一步擴大了領土,並大力發展經濟,

莫斯科公國出現空前繁榮的景象,

經濟的繁榮為政治的統一奠定了根基,

同時也激勵伊凡三世擴張領土的野心,他先後併吞,

亞羅斯拉夫里公國,以及,羅斯托夫公國,莫斯科公國興起之時,

 正是金帳汗國衰敗之時,此時金帳汗國東南方的,帖木兒帝國,

迅速崛起並侵擾金帳汗國的邊境,更加削弱了金帳汗國的實力,

局勢的改變, 為莫斯科公國的獨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伊凡三世抓住這有利的時機,拒絕向金帳汗國稱臣納貢,

於是金帳汗國的,阿哈瑪大汗,

立即與立陶宛公國結盟,準備雙面夾擊莫斯科公國,

西元1480年,雙方在奧卡河的烏格拉河的兩岸佈陣,

 阿哈馬汗的大軍,與伊凡三世領導下的俄羅斯聯軍,隔河對壘,

最後,阿哈馬汗的軍隊因糧草耗盡,只好撤軍,

對莫斯科公國來說,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結束了蒙古人在俄羅斯整整240年的統治,

莫斯科公國在全俄羅斯的威望也大大的提高,

伊凡三世成為全俄羅斯人心目中的英雄,奠定了俄羅斯統一的基礎,

   伊凡三世統一全俄羅斯之後,欲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

西元1487年, 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

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姪女,索菲亞巴列奧略, 並封為王后,

以此與拜占廷修好,又與義大利,土耳其,伊朗等國建交,

 希望透過外交手段,實施建立一個與古羅馬帝國,

以及拜占庭帝國一樣的大帝國,伊凡三世自稱為拜占庭的繼承人,

繼承了沙皇的稱號,伊凡三世甚至把拜占庭皇室的雙頭鷹徽紀,

挪為俄羅斯的徽章,還把各王公降為世襲的領主,

並仿效古羅馬元老院建立的諮議機關,羅馬,

 此時的莫斯科被稱為,第三羅馬,伊凡三世國家的統治者,

掌握著最高權力,下設中央權力機構,來管轄全國,

並派遣總督管理地方,而對總督的任期,薪俸,

許可權等都有規定,對全國實施著血腥的統治,

 

西元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了新的法典,改革國內的司法制度,

 規定一切殺死主人,以及反對封建制度的人,一律處死,

還限制農民的遷徙自由,農民只能在,由里里節,的前後一週內,

在清償租金的前提下才能離開,使得俄羅斯的封建制度,

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所謂沙皇,是俄語對凱薩的稱呼,

是斯拉夫人對拜占廷帝國國君的尊稱, 

沙皇是莫斯科公國的稱號,在俄羅斯平原的土地上,

沙皇是指最高的統治者, 特別止拜占庭皇帝,

西元1240年蒙古人強盛時,沙皇也是只蒙古大汗的意思,

 西元1547年,伊凡四世使用了這個稱號,

但實際上卻受到,東方正教會,大公會議,法典等權利的限制,

西元1721年,彼得一世,正式改沙皇為皇帝,

 但沙皇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到西元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為止,

  

伊凡四世

 西元1533年,沙皇瓦西里三世年僅3歲的兒子,伊凡四世,繼承王位,

 他的母親,葉琳娜格林斯卡婭,負責攝政,處理王朝的事務,

不讓鬚眉的她,鎮壓了兩位皇叔的叛亂,

然而他卻不幸於西元1538年去世,

十六世紀的俄羅斯帝國,雖然國土遼闊,但僅偏於東歐一偶,

西元1533年,伊凡四世即位時,俄國的疆界西自斯摩祾斯克,

和普斯科夫東部尚未到達喀山一帶,南部直抵基輔,

面積約280萬平方公里,

 

西元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成為沙皇後,成為俄羅斯沙皇,

對內部稅收進行改革,對外加強軍事實力,

積極擴張領土,還試圖進行水域的擴張,爭奪出海口,

 由於政府連年的橫徵暴斂,使得人民不堪忍受,

各地方反暴政的起義不斷,伊凡四世在親政後,

一方面受取鎮壓起義的措施,一方面著手改革內政,以加強王權,

 他首先從司法、行政、軍事三方面著手,進行改革,

 

 西元1556年,伊凡四世頒布新的法典,以懲治國內貪治腐敗的現象,

 並在各地設置司法機構,以削若地方總督的司法職權,

提拔中小地主,使中小地主擔任官職,

在軍事方面,伊凡四世用火器配備步兵,

 並由精銳部隊組成近衛團,加強砲兵組織,

 西元1555年,伊凡四世在中央設置,領地衙門,和,軍事衙門,

 西元1556年,伊凡四世又頒布了,軍役法,

規定不管是大貴族的世襲領地,還是中小貴族的領地,

每150俄畝的土地,必須推出一名騎兵,

 使得大貴族在軍役方面的特權被取消了,騎兵人數大大的增加,

 進一步加強了國內王權,當時俄羅斯境內,

擁有大片領地的大貴族,仍為數不少,

 西元1556年,為了徹底解決大貴族王權對沙皇構成的威脅,

 伊凡四世再次推行新的政策,他將全國劃分為普通區和特轄區兩個部份,

 土地肥沃,商業發達,且具軍事戰略重要性的地方,統統劃為特轄區,

 並收回特轄區內大貴族的世襲領地,由他轉分給效忠沙皇,

並服軍役的中小貴族, 而普通區則交由林馬管理,

伊凡四世還從中小貴族內,挑選親信, 組成一個特轄軍團,

以鎮壓大貴族的反抗,這些措施引起了大貴族的不滿,

 有些大貴族蓄意謀反,但都被伊凡四世血腥消滅了,

伊凡四世因此獲得了 恐怖伊凡的稱號,又稱為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在為期間,對外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張,

西元1550年和西元1552年,他兩度出兵,喀山汗國,

 迫使喀山汗國被迫向俄羅斯稱臣,之後又派兵併吞,阿斯特拉罕汗國,

 伏爾加河中游和烏柆山以西的嶺土,都被併入俄羅斯的領土內,

這片土地上地上的,韃旦人,瑪里人,楚瓦什人,烏德摩特人,

莫爾達人,等各族人都變成了俄羅斯人,在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

成了多民族的俄羅斯帝國,

 

 窩尼亞戰爭

 伊凡四世上臺之後野心勃勃,積極對外擴張領土,

他首先將矛頭對準西方,

 征服波羅的海是他的夢想,波羅的海地處北歐交通要道,

要想自由出入波羅的海,就必須先占領,窩尼亞,

這一地區從十二世紀便由,日爾曼窩尼亞騎士團,

又稱,寶劍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所占據,

西元1558年1月,伊凡四世以窩尼亞騎士團與立陶宛有所勾結,

反對俄羅斯為名,挑起了戰爭,這時的俄羅斯已相當強大,

窩尼亞根本沒有力量與俄羅斯抗衡,

伊凡四世首先派出四萬名俄羅斯精兵,越過窩尼亞邊境,

很快的攻陷了芬蘭灣南部的愛沙尼亞的港口,

包括,納爾瓦城,塔爾圖城,並包圍了里加主教區,

西元1559年,受俄羅斯軍隊逼迫的,窩尼亞騎士團,

 在無奈之下只得與俄羅斯簽訂停戰協定,

西元1556年2月,戰火又重新點燃,俄羅斯再次進攻窩尼亞,

窩尼亞騎士團的主力大部分被殲滅,

這直接威脅到了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安全,使得波蘭,瑞典,丹麥,

立陶宛紛紛於西元1561年對俄羅斯宣戰,

瑞典首先出兵佔領了包括塔林在內的愛沙尼亞西北部,

立窩尼亞和波蘭將,西德維河,以北地區併入立陶宛境內形成了,

西德維納公國,西德維納河以南的地區建立的,

庫爾蘭公國,則屬於波蘭立陶宛,

 

西元1562年,俄羅斯直接出兵立陶宛,直逼立陶宛首都,維爾納斯,

西元1579年,波蘭也參加了戰爭,同時瑞典也從北方近辜俄羅斯,

 面對四面強敵的圍攻,俄羅斯不敢造次,先後與波蘭和瑞典簽訂停戰條約,

 歷時25年的窩尼亞戰爭,使俄羅斯喪失了波羅的海沿岸地部份土地,

 吃下慘敗的苦果,

  

到了十六世紀後半期,

沙俄侵略的魔爪轉向西伯利亞的伏爾加河一代,

首先併吞了與俄羅斯接壤由蒙古人建立的幾個汗國

如諾該汗國,克里米亞汗國等均被俄國蠶食併吞,

伏爾加河中下游和烏柆山以西廣大的地區,也逐漸受沙皇所控制,

 

西伯利亞

 征服伏爾加河流域後,伊凡四世繼續派兵向東侵略西伯利亞地區,

 西伯利亞成為沙皇新的侵略目標,沙皇授權大地主,斯特羅甘特夫家族,

 招募傭軍,沿河蠶食,當時西伯利亞社會水準較低,

沙俄又無其它競爭對手,因此擴張十分迅速,

西元1555年,西伯利亞的,失必兒汗漍,都對沙俄稱臣納貢,

西元1558年,伊凡四世將卡馬河中游的土地賜給了,

 斯特羅甘特夫家族,以示獎勵,並授予該家族在此地構築堡壘,招兵拓地,

 

西元1574年,伊凡四世受意,斯特羅甘特夫家族,直接出兵失必兒汗國,

 西元1579年以,葉爾馬克,為首的一批哥撒克人,

為斯特羅甘特夫家族收編為傭兵,

 

西元1581年9月,葉爾馬克糾集了一批184人的軍隊,入侵西伯利亞西部,

 失必兒汗國的首領堅決抵抗,但終因兵力懸殊,其汗國首都,伊斯堪城,

 被葉爾馬克派去的哥薩克傭兵攻陷,葉爾馬克因戰鬥有功,

 得到伊凡四世親自接見,並被葉爾馬克奉為英雄, 

然而失必兒汗國的人民並沒有屈服,仍然堅持進行游擊戰,

伊凡四世得知後連續派去兩支援軍,援救葉爾馬克的軍隊,

當時因俄軍缺糧,又染上了壞血病,戰鬥力大減,

西元1584年,失必兒人連夜襲擊俄軍,成功殲滅了俄軍主力部隊,

 葉爾馬克在跳船逃跑時,不幸掉入水中淹死在,額爾濟斯河,

 西元1586年,沙皇又兩度派兵攻打失必兒汗國先後構築了,

秋明城,拉塔城, 托伯爾克城,等城堡,失必兒汗國的庫程汗的軍隊,

在退入南方草原後, 他本人被宿敵殺害,失去首領的失必兒人,

再也無力抵抗,堅持了17年之久的抗戰,宣告失敗,

而葉爾馬克則被俄國教會捧為民族英雄,沙俄政府特別為葉爾馬克,

特別樹立了一座高16公尺 的紀念碑,以玆獎勵,

 

哥薩克人

哥薩克,為突厥語中自由人的意思,

原來是指中亞的突厥人逃到黑海北部,從事遊牧的人,

最後群居頓河沿岸和第聶伯河下游,大至分為三區,

一為在裏海一帶烏拉河的哥薩克人,二為頓河中下游的哥薩克人,

三為聶柏河下游的哥薩克人,又稱烏克蘭哥薩克人,

十五世紀末至十七世紀時,泛指不能忍受農奴制而逃出的農民,

家奴,以及城市中的農民,他們大多逃往人煙稀少的偏遠地區,

以當雇工謀生,從十六世紀開始,哥薩克人因替俄羅斯政府鎮守邊疆,

因而受到免除賦役的待遇,在獲得固定的俸祿和土地後,

哥薩克人發展為特殊的軍人階級,他們驍勇善戰,

是俄羅斯兵力的主要來源,

到了十八世紀時,西伯利亞等地的發現,哥薩克人隨著俄軍征服,

烏拉爾,高加索,中亞細亞,伏爾加河下游等地區,

隨著俄羅斯疆土的擴大,薩克人內部也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

 

羅曼諾夫王朝

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

西元1598年,沙皇,費里奧多,因死後無子嗣而被其大臣,

伯里斯戈督諾夫,奪取了皇位,由諾曼人所建立的留理克王朝,

在俄羅斯的統治宣告結束,俄羅斯陷入皇位爭奪的混亂中,

 

西元1610年,僅僅30年的時間,

俄國邊界就向南推進450公里 ,向東則擴張了4500公里,

西元1613年1月,俄羅斯貴族,商人,僧侶,以及哥薩克貴族上層的代表,

共同推舉了,羅斯托夫主教,菲拉烈特,的兒子,

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俄羅斯沙皇,

從此開啟了,羅曼諾夫王朝,在俄羅斯長達300多年的統治,

羅曼諾夫王朝採取各種措施,加強國內的農奴制,

西元1649年,沙皇,阿列克斯.米哈伊洛維奇,頒布了新的法典,

規定貴族有無限期追捕逃亡農奴的權力,被追回的農奴連同其家屬,

全部都歸屬於原主人所有,農奴志在法律上得到確立,

使得農奴可說是完全喪失了自由,被牢固在地主莊園裡,

任由地主任意買賣或轉讓,淪為地主的商品,

俄國在吞併了失必兒汗國後,沙皇以此為基地,

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繼續東侵,

 

十六世紀時,當時的立陶宛公國頗為強大,

連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公國,都是立陶宛公國的疆土,

此外,波瀾公國也日漸興起,

西元1597年在,盧布林會議,上立陶宛和波蘭合併成一個公國,

白俄羅斯則仍然屬於立陶宛所有,然而烏克蘭則歸屬於波蘭所有,

波蘭貴族霸占了烏克蘭村中最好的土地,

繼而由強迫烏克蘭人信仰天主教,此政策無視於烏克蘭實際的狀況,

嚴重阻礙了烏克蘭的發展,被波蘭壓迫下的烏克蘭人實在無法忍受,

到了十六世紀末,反對波蘭統治的起義此起彼落,

西元1648年春在哥薩克人,波格凡赫米爾尼茲基,的領導之下,

首先對波蘭起義行動,起義的浪潮從第聶伯河的下游,

迅速席捲到烏克蘭全境,

5月至9月間,起義軍兩度擊敗波蘭軍,連波蘭統帥也成為俘虜,

年底時,基輔城被起義軍收復,無奈之下,

波蘭國王只好不得不承認烏克蘭的獨立,

 

西元1651年,不甘心失敗的波蘭,再度集結大軍開往烏克蘭,

大敵壓境,起義軍首領,波格凡赫米爾尼茲基,先後再次向,

克里米亞汗國,請求克里米亞和國,聯手攻陷基輔城,

可里底亞和國卻與波瀾聯手對付,烏克蘭慘遭蹂,

無數的烏克蘭人被擄為奴,無奈之下,起義軍首領,

波格凡赫米爾尼茲基,只好向俄國沙皇求援,

沙俄逐以保護烏克蘭為由向波瀾宣戰,

西元1654年1月,烏克蘭人在,配累亞斯拉夫,召開特別會議,

部份烏克蘭貴族表態願意歸屬於俄國,戰局轉而對沙俄有利,

 

西元1667年,沙俄藉機與波蘭簽訂,而德魯索沃停戰協定,為期13年,

條約規定白俄羅的部分地區,斯摩祾斯克,

第聶伯河東岸的烏克蘭地區,規俄國所有,

西元1686年,俄國與波蘭兩度簽定條約,基輔也歸俄國所有,

從此, 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皆處於沙皇的統治下,

 

沙俄勢力在擴張至東部的西伯利亞之初,並不知道中國的內河,黑龍江,

直到西元1636年,俄國人才傳言在外興安嶺以南,有一條河叫黑龍江,

西元1643年,藉著清軍入侵中原之際,沙俄亞庫次克基地的統領,戈洛,

派遣其部將,波雅科夫,率領俄軍入侵黑龍江支流的,精奇里江,

一帶地區,波雅科夫的行動得到了沙皇大力支持,據說俄軍的哥薩克兵,

吃掉了當地50個異族人,當地居民稱他們為食人魔,此後,

沙皇又再度派遣由奸商和竊盜犯所組成的沙俄侵略軍,

在暴發戶,哈巴羅夫,的帶領下入侵黑龍江流域,

 

西元1650年9月,達斡爾族人的駐地,雅克薩,被俄軍占領,

哈巴羅夫手持西元1644年,沙皇下發的遠征令,揚言只要拒絕臣服沙俄,

就要以武力征服,並將境內的男女老幼全數趕盡殺絕,

西元1651年6月,伊古達爾城,也遭到俄國侵略軍的攻占,

俄軍一次就屠殺了城裡661名幼子,掠奪243名婦女和118名兒童,

許多老弱之人被投入火海中,俄國侵略軍的血腥暴行,

激起了黑龍江流域各族人的堅決抵抗,

西元1654年4月起,清軍和黑龍江各民族聯合抗俄,

西元1658年的,兩江之戰,清軍還擊了俄軍首領,斯提潘諾夫,

 

西元1660年的,古法壇之戰,和西元1665年的,巴海之戰,

都沉重打擊了沙俄的侵略,,斯提潘諾夫只好率領俄軍撤回雅庫次克,

但西元1685年,雅庫次克城也被清軍收復,

 

十七世紀後半,俄羅斯幾乎佔領了整各西伯利亞,

並於西元1689年,和中國清朝的康熙皇帝簽定了尼布楚條約,

規定大興安嶺以北屬俄羅斯,大興安嶺以南為中國清朝所有,

並佔領了,勘察加半島,

 

傑斯潘拉辛

農民起義

這種蠻橫而殘暴的統治,招致了西元1667年,

在西南地區爆發的由哥薩克人領導的農民起義,

他不僅長得高大威猛,為人也謙虛老成,

在軍事和外交方面也很有經驗,會講多種語言,

西元1667年春,傑斯潘拉辛,率領走投無路的窮人在頓河,

伏爾加河下游,裏海以南等地方,襲擊過往的富商船隊,

起義軍的規模也一天天的壯大,

 

西元1670年6月起義軍攻下了,阿斯特拉罕,

他們沿著伏爾加河北上奪取了,薩馬拉,薩拉托夫,等地區,

9月起義軍圍攻,比爾斯克,同時另外領之農民起義軍已逼近了莫斯科,

傑斯潘拉辛把戰利品分送給大家,受到人迷的擁載,紛紛稱他為父親,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傑斯潘拉辛領導的起義軍隊伍不斷增加,

實際上已掌握了頓河地區,弭平了哥薩克上層的反抗,

就連受沙皇之命到頓河刺探起義軍軍情的使臣,葉夫多基莫夫,

也被傑斯潘拉辛處死,等同公開反抗沙俄政府,為了振奮士氣,

傑斯潘拉辛召開了全體大會,他在會議上提出了給百姓自由,殺盡貴族,

督軍與衙門官史,做出進軍伏爾加河,再取俄羅斯的口號,

7千多人的起義軍向伏爾加河的察里津,步步逼近之後包圍了察里津,

當地市民和哥薩克人將該城雙手奉上,

一支派沙俄派了增援的部隊也被起義軍擊敗,此後,

傑斯潘拉辛領導的起義軍連續攻克許多城市,

當時俄羅斯中部需多地區也有起義軍的活動,農民們的騷動,

席捲了俄羅斯中部,烏拉爾,西部的西伯利亞等地區,

伏爾加河中游的絕大多數城市,皆被起義軍所控制,

4日,傑斯潘拉辛派遣手下率領的起義軍進抵,辛比爾斯克,

幾乎殲滅了前來支援的部隊,並攻占了辛比爾斯克,附近的大部分地區,

面對浩大的起義軍,沙皇的軍隊大量集結成討伐軍,

討伐軍在武器裝備和軍事素質上都占有優勢,起義軍雖然規模較大,

但因行動不協調,而導致後來接連的失敗,

傑斯潘拉辛在戰鬥中兩次負傷,使得起義軍軍心渙散,

10月4日,聚集在辛比爾城下的討伐軍,再次挫敗起義軍,

傑斯潘拉辛率領起義軍部隊,乘船沿著頓河而下,撤退至頓河對岸,

10月底,討伐軍轉入進攻,

12月20日,起義軍在伏爾加河中游的最後一個堡壘,奔薩,被討伐軍攻陷,

西元1671年4月,傑斯潘拉辛被沙皇的討伐軍俘虜,

6月6日 ,傑斯潘拉辛不幸遭到沙皇政府處死,

 

彼得一世

十七到十八世紀,俄羅斯在專制君主沙皇的統治下,

形成強而有利的中央集權國家,其中,

羅曼諾夫王朝(西元1613~1917年)的,彼得大帝,又被稱為,

俄羅斯開啓通往西方大門的人,

此時俄羅斯已成為一個橫跨歐亞大洲的大國,但在平均水準上,

俄羅斯仍然還是落後歐洲各國,為了國家的近代化,

沙皇彼得一世首先在國內興辦工場,興建水利工程,

促進國內的商業經濟發展,對於軍隊的改革,

他則積極向西歐學習先進的技術,當時俄羅斯為一個內陸國,

為了使俄國富強起來,他開始為俄國尋找通往西方的出海口,

彼得一世派了250多人的使節團,前往歐洲(西元1697~1698年),

學習歐洲各種先進技術,彼得大帝還把陸軍重新編制,定為常備軍,

另外還創設了海軍,彼得大帝本人還親自到荷蘭的造船廠,

拿起鐵鎚工作,學習造船技術,故又被稱為,造船工匠沙皇,

據說彼得大帝一回國,便立刻下令悌掉俄羅斯貴族們視為傳統的長鬍鬚,

以及廢除俄羅斯風格的大擺,以表明俄羅斯西歐化的意圖,

此外,他還在國內改革稅制以及官僚制度,發展礦工業,

在改革的同時,彼得大帝仍然對農奴課徵人頭稅,固定農奴身分,

強化彼得大帝的主權,是一種建立在農奴制度上的改革,

彼得大帝還和鄰國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交國手,

進而確立了俄羅斯在黑海的立足之地,

同時彼得一世為給俄國尋找通往西方的出海口,

因此與波羅的海強權國,瑞典,展開了爭戰,

 

北方戰爭

西元1700年9月2日 ,彼得一世率領3萬5千名俄羅斯大軍,

包圍瑞典的要塞,納爾瓦,當時瑞典是歐洲首區一指的強國,

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是有名的常勝將軍,

他正率領瑞典大軍圍攻,丹麥,

當查理十二世得之俄軍正在圍攻瑞典的納爾瓦城時,

他迅速帶領1萬名瑞典精兵救援,

11月9日,瑞典軍突然出現在那爾瓦城下,在一陣猛烈而迅速地衝風後,

打得俄軍抱頭鼠竄,首尾不能相顧,俄軍逐全面崩潰,

彼得一世只好隻身逃回莫斯科,這一戰充分暴露了俄軍的缺點,

但彼得一世並不恢心,他盡最大的力量就是俄羅斯全國,

每25戶要出1名士兵,進而建立了20萬大軍,

同時指示國內每3座教堂,要交出1口鐘,很快的鑄造了30門大砲,

接著指示國內每1萬個農民,要交納1艘戰艦的錢,然後集中全國的工匠,

造出40艘戰艦和200隻小船,建立了俄羅斯首支海上艦隊,

西元1701年,俄羅斯恢復了對瑞典的軍事行動,

西元1704年,俄軍又一次包圍瑞典的那爾瓦,

俄軍在戰爭中抓獲了瑞典軍求援的信使,於是就讓4個團的兵力,

偽裝成瑞典的援軍,假裝和俄軍廝殺,

誘使納爾瓦城內的瑞典守軍出城接應,最後終於攻占了納爾瓦城,

西元1705年,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率領瑞典大軍打敗波蘭後,

於西元1707年,集結瑞典大軍進攻俄國,俄軍從波蘭撤回,

轉入戰略防禦攻勢,俄國實施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

使得瑞典軍一路受凍挨餓,只好轉入烏克蘭,打算在哪裡補出糧草,

等待救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首先決定派軍攻打瑞典的援軍,

他率領1萬2千人的飛行軍,前往征戰,

10月9日雙方在,列斯納亞村,展開激烈的戰鬥,

彼得一世的大軍殲滅了瑞典大部分的援軍,

繳獲了瑞典援軍7千輛裝滿糧食和武器的大車,

瑞典援軍只剩下幾千殘兵與瑞典會合,

西元1709年4月,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率領瑞典大軍圍攻俄國要塞,

波爾瓦塔,發動了10多次的強攻均未得逞,

7月6日 ,彼得一世率領俄軍4萬2千人,

和27門大砲的主力軍來到波爾瓦塔,與瑞典3萬1千人的大軍對峙,

8日,雙方展開激烈的大會戰,會戰中瑞典軍不顧俄軍猛烈的砲火,

繼續前進,然後雙方展開兵器的白刃戰,在交戰之中,彼

得一世的帽子和戰馬不幸重彈,而查理十二世則身受重傷,

從戰馬上摔了下來,失去知覺被抬離戰場,戰爭結果瑞典慘敗,

只有查理十二世帶領2千名瑞典殘兵,沿著第聶伯河逃到土耳其,

 

逃到土耳其的查理十二世,鼓動土耳其對俄羅斯宣戰,

西元1711年,彼得一世數領1萬4千名俄軍南下,向多瑙河冒險前進,

土耳其軍則出動了10萬大軍在,克里木軍,的支援之下包圍了俄軍,

使得俄軍彈盡糧絕,彼得一世只好向土耳其求和,

西元1714年8月,俄羅斯海軍在,漢科角,打敗了瑞典海軍,

並且以,阿蘭群島,為跳板進入俄國本土,

這時歐洲各國都害怕俄國勢力的壯大,後與俄國議和,

由於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後來不幸在挪威前線戰死,

瑞典新女王又拒絕與俄羅斯議和,於是雙方戰事又起,

 

西元1720年,俄國海軍在,格雷厄島,打敗了瑞典艦隊,

並直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西元1721年夏,俄國艦隊再次擊敗瑞典艦隊,從此,

俄羅斯人得以在波羅的海自由進出,俄羅斯在與瑞典的北方戰爭中,

獲得了波羅的海的制海權後,

在涅瓦河注入芬蘭灣的河口附近建立新的首都,聖彼得堡,

二十世紀時改稱,列寧格勒,

到了二十世紀九零年代又恢復為,聖彼得堡,

 

凱薩琳大帝

出身日耳曼貴族的,凱薩琳,初到俄羅斯時,

開始努力學習俄語,後來因反對其丈夫彼得三世的親普魯士政策,

而得到一些軍隊的支持後,彼得三世另結新歡,

凱薩琳皇后的地位岌岌可危,於是凱薩琳於西元1762年,

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順利即位為俄國女皇

十六世紀時,哥薩克人,普加喬夫,因提倡廢止農奴制度,

而發生,喬夫之亂,

於是凱薩琳於西元1773~1775年,派兵成功壓制了喬夫之亂,

對外,凱薩琳則趁著波蘭積弱不振,

而於西元1772,1763,1795年與奧地利,普魯士,聯合三次瓜分波蘭,

其次於西元1783年,戰勝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並占領了克里米亞半島,

凱薩琳還在聖彼得堡,接見漂流到勘察加半島的日本人,大黑屋光大夫,

之後派,拉克里斯曼,送大黑屋光大夫回到日本,

交涉有關日俄通商的問題, 

 

十九世紀初,法國的拿破崙幾乎征服整個歐洲,

但英國始終不肯與法國議和,拿破崙為了封鎖英國人的貿易命脈,

而實行高壓的政策,使歐洲各國斷絕與英國的經濟貿易,

對英國實行經濟封鎖,面臨經濟破產的英國,

認識到只有使俄國脫離歐洲大陸組織,英國才會有生存的機會,

在英國的說服下,俄國沙皇接受了英國的貨物,

拿破崙對英俄國的行為非常不滿,為了報復俄國,

拿破崙在兼併了由亞歷山大的小舅子,德國公爵所執掌的,

塞爾登公國,之後開始對俄國加強封鎖行動,

這使得俄國和法國的關係迅速惡化,俄國要求法軍撤退到,賽得河,

以西的地區,但遭到拿破崙的拒絕,

拿破崙逐率領法國大軍,揮軍東征俄羅斯,

 

西元1812年6月24日 ,拿破崙調集法國大軍68萬人,火砲1千4百門渡過,

尼門河,開始了對俄國的入侵,拿破崙計畫在,維爾紐斯,

以東的地區殲滅俄軍的主力,面對咄咄逼人的法軍,

俄國採取主動撤退的原則,法軍則緊追在後,但每次都撲了個空,

俄軍後退的同時,實施堅壁清野的政策,以阻滯法軍的前進,

隨著法軍的快速深入,使得法軍的前後方出現脫節的現象,

補給發生了困難,於是拿破崙指示部隊停止前進,以進行修整,

這時俄國兩路大軍在斯摩祾斯克進行會合,構築了防禦工事,

而獲得補給的拿破崙,側迅速向斯摩祾斯克進軍,

 

8月16日俄法雙方在斯摩祾斯克展開激烈的戰鬥,

俄軍在法軍猛烈的攻勢下,頑強的抵抗了3天,終於招架不住,

氣呈繼續後退,俄軍只退不打的態勢,在俄國內部輿論譁然,怨聲載道,

29日,俄國沙皇任命,庫圖佐夫,為俄軍總司令,面對法軍猛烈的攻勢,

深知撤退是正確決策的庫圖佐夫,迫於國內輿論和沙皇的壓力下,

決定與法軍展開一場會戰,他把陣地選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 的,

搏羅迪諾村,附近的地區,庫爾高那亞高地,距周圍地形之上,

其視野遼闊,前方寬8公里,右翼為莫斯科河,可隱藏俄國的預備隊,

俄軍在這構築了,多面堡,以及,鈍角堡,等完善的防禦工事,

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企圖以積極的防禦手段,

達到對法軍最大程度殺傷的目標,

 

9月7日,拿破崙率領13萬法軍開始進攻,在這種對己不利的地形上交戰,

拿破崙失去了軍隊的機動性,

他想率領法軍從左右兩翼包圍俄軍陣地的企圖,也是不可能的事,

若從南面縱身迂迴,只能分散削弱法軍的兵力,

於是拿破崙選擇比較狹窄的地段,採取突破俄軍防線,

直抵俄軍後方的原則,對俄軍實施猛烈的強攻,會戰開始,

雙方都以砲兵互射,發起攻擊,在砲兵的掩護下,兇猛的法軍使俄軍退過,

柯洛恰河,法軍緊追過去,但遭到俄軍猛烈火力的反擊,法軍右被迫退回,

凌晨6時,法軍向俄軍逐的鈍角堡,發起猛烈的攻擊,

雖然法軍在人數和火力上都占優勢,但法軍仍然被俄軍擊退,

凌晨7時,法軍右開始新的攻勢,攻占了左邊的一個鈍角堡,

但隨後俄軍右以勇猛的反擊,奪回了鈍角堡,這時雙方都加強兵力,

法軍對左右兩個鈍角堡,發動了第3次的攻擊,俄軍也不甘示弱,

頑強的抵抗,這充分顯示了俄軍總司令,克圖佐夫,排兵布陣的戰略,

他把俄軍的戰鬥隊形,作縱深的配置達到3到4公里,

使俄軍的步兵,騎兵,炮兵之間能夠配合得非常緊密,

保障積極防禦的堅固性,使法軍幾次得手後又被迫放棄俄軍的防線,

於是拿破崙調集兵力對俄軍實施猛烈的攻擊,

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在危急時刻,果斷地調動強大的俄軍預備軍,

襲擊法軍的左翼,雙方戰鬥持續到下午6時,俄軍仍然堅守陣地,

法軍也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雙方都付出慘痛的代價,

法軍傷亡2萬8千人,俄軍則傷亡了4萬餘人,拿破崙逐退回開始的陣地,

由於缺乏補給,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也率軍撤回內陸,以積蓄力量,

14日,拿破崙率軍攻占了已成為廢墟的莫斯科,

但由於缺乏補給又時至寒冬,法軍餓死的和凍死的士兵不記其數,

10月18日,俄軍開始大舉反攻法軍,法軍節節敗退,

12月,法軍損失了50多萬人,拿破崙對入侵俄國戰爭以慘敗收場而告終,

 

十二月黨人起義

西元1825年12月14日上午,位於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廣場,

3千多民俄國海軍陸戰隊,全副武裝,嚇槍實彈,

在沙皇彼得一世的銅像前,排列成戰鬥方陣,

將槍口直接指向正準備登基為沙皇的,尼古拉一世,

由於這件事發生在12月,所以這些革命者被稱為,十二月黨人,

他們後來被俄國革命家,列寧,高度評價為俄國第一代革命者,

 

亞歷山大一世

其實十二月黨人的革命,多少與拿破崙有關,

拿破崙雖然沒有徹底征服俄羅斯,而且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

反而把拿破崙趕下了沙皇的寶座,舉野史記載,

亞歷山大一世甚至在短時間之內,就占有了拿破崙的女人,約瑟芬,

法國雖然戰敗了,可是法國的文明卻征服了亞歷山大一世的60萬大軍,

當這支勝利之師凱旋歸國之後,帶回的卻是法國大革命的火種,

俄國的軍官和士兵們親眼見到法國的繁文與文明,

於是對窮困祖國落後的農奴制度,越發感到不滿,

他們先於西元1816年,成立俄國史上第一個革命團體,救國協會,

西元1818年後改組為,幸福協會,

西元1821年幸福協會因政見不合而解散,同年成立了以青年軍官,

彼得捷爾,為首的組織,南方協會,

與此同時又成立了以青年軍官,穆拉維約夫,為首的組織,北方協會,

他們贊成君主立憲制,穆拉維約夫原本是沙皇身邊的禁衛軍官,

他親自起草了革命和進步意義的,

俄羅斯國家憲法,明確主張廢除農奴制度,

 

西元1822年,南北協會第一次建立聯繫,

他們達成的共識是消滅和廢除腐朽的農奴制,以及沙皇的專制統治,

第二天春天,西元1823年,經過彼斯捷爾等革命黨人在聖彼得堡與,

雷列耶夫,商討雙方就聯合行動達成的協定,發動各自控制的軍隊,

進行武裝起義,另一方面應立即給予支持,

西元1825年11月9日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神秘去世,這位北方的思芬克斯,

一生留下無數個未解之謎,甚至他的死亡也成為一種懸案,

因為在他死後10年,有一位雍容華貴的老人,

因說不出自己的身分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

可是他卻能說出亞歷山大一世經歷的所有事情,

由於亞歷山大一世死的太突然,甚至使得十二月黨人都還來得及做好準備,

而軍民卻已經準備向本應繼承皇位的康斯坦丁進行宣誓,

 

康斯坦丁

由於亞歷山大一世沒有後嗣,所以按規定應由他的二弟,康斯坦丁,

應當繼承王位,也許康斯坦丁想再給十二月黨人一次機會,

不過史書上說,他因為愛上一位波蘭小姐,而自動放棄王位,

總之康斯坦丁後來把王位讓給了三弟,尼古拉一世,

這彷彿註定要讓第一代革命者成為十二月黨人,

 

尼古拉一世

可是不幸的是,尼古拉一世卻不想做開明的君主,

而且極其贈恨君主立憲制與共和制度,

當宮廷指定12月14日,再度向尼古拉一世宣誓時,

十二月黨人按計畫開始武裝起義,不過與其叫武裝起以還不如以,兵諫,

稱呼更為合適,因為3千多民俄國海軍陸戰隊,列開陣式並高喊著口號,

卻沒有衝進東宮,逮捕尼古拉一世,但是尼古拉一世卻派出軍隊,

對兵諫的士兵進行殘酷的鎮壓,於是在元老廣場便發生了激烈的血戰,

由擔任起義統帥的,特魯別茨科依,因為不在現場,

這就為尼古拉一世創造有利的條件,他調集了9千名步兵和3千名騎兵,

使用彈槍向起義部隊進攻,起義軍被迫退到冰凍的涅瓦河上面的冰面,

冰面被砲彈炸裂,使得很多起義士兵落水而亡,元老廣場則彈痕累累,

血跡斑斑,橫屍遍地,北方協會的兵諫恨快就被鎮壓下來,

而南方協會的首領,彼斯特爾,卻突然遭到逮捕,

在穆拉維約夫等人的領導下匆忙起義,但也很快的就被鎮壓下來,

在殘酷的鎮壓時十二月黨人的起義後,尼古拉一世踩著革命者的鮮血,

登上了沙皇的寶座,他親自審訊被逮捕的十二月黨人,

對革命軍進行徹底的絞殺,

 

西元1826年7月12日,彼斯捷爾等5位革命領導人被處以絞刑,

1百多人遭到流放,穆拉維約夫雖被判處死刑,但經過多方的營救,

改判為20年的流放,押往西伯利亞服苦役,

尼古拉一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斷然實行公開的暴政,

為了防止十二月黨人捲土重來,他加強員警的職能設立了,官兵團,

此外他還設立了,內廷第三廳,專門負責懲辦國事犯,

監視分裂分子和外國人,放逐嫌疑犯,蒐集秘密情報等,

因此尼古拉一世被稱為,戴王冠的員警,尼古拉一世不需要博學之士,

他需要的是忠臣,他讓教育部門制定了,東正教,民族性,專制制度,

三位一體的教育方針,在大學裡禁止講授哲學,自然法學,

以及政治學和經濟學,並在教材中宣揚農奴制度對俄國的好處,

進行自欺欺人的愚民教育,恰達耶夫,赫爾岑,別爾林斯基,

等進步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都因發表反對專制統治的作品,

而遭到尼古拉一世的迫害,還有偉大的詩人,普希金,

被沙皇政府設計殺死,還有另一位偉大的詩人,萊蒙托夫,

因反對沙皇政府殺害普辛金,而被流放到高加索,

尼古拉一世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鞏固了貴族的地位,

並規定禁地只能由長子繼承,為了削弱資產的政治地位,

他規定這些人只能成為世襲的榮譽公民,

 

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的管轄權,一直是天注教和東正教,爭奪的焦點,

西元1852年,以天主教為國教的法國,

迫使蘇丹政府將管轄權交給天主教,

因而引起以東政教為國教的俄國強烈的不滿,

俄國要求蘇丹政府恢復東正教的權利,

但在英國和法國的支持下,蘇丹政府拒絕了俄國的要求,

於是俄國便以保護土耳其境內東正教徒的名義,出兵土耳其,

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奧圖曼土耳帝國開始陷入危機,

逐漸走向崩潰,俄國趁機準備奪取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堡,

以控制黑海海岸,將勢力伸進近東地區,

土耳其對於英國來說是英國殖民國,印度,之間陸上的交通樞紐,

一旦土耳其被俄國占領,將直接影響英國維護亞洲殖民地統治權的利益,

於是英國力圖重挫俄國向近東擴張的野心,

而在近東地區的也有大量投資的法國,

當然也不會放過極力加強對近東地區的控制機會,

英法兩國為了牽制俄國在歐洲勢力的擴張,

於是聯合奧地利和普魯士等國,一起對抗南下入侵的俄國,

  

克里米亞之戰

十七世紀時,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一世,

不顧自由主義以及國內頻頻發生的農奴叛亂,

積極推動俄國南下政策,企圖用對外戰爭來模糊過內民眾的焦點,

並且以保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希臘正教為藉口,發兵入侵土耳其的領土,

隔年,支持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英國和法國也加入戰爭,

於是爆發了克里米亞之戰,克里米亞之戰中(西元1853年~1856年),

西元1853年7月,俄軍渡過,普魯特河,迅速占領了,摩爾多瓦國,

以及,瓦拉幾亞國,土耳其皆會消息後立即應戰,

11月30日,俄軍和土耳其軍為了爭奪黑海的控制權而在,湯諾魯海,

展開激烈的海戰,結果土耳其軍幾乎全軍覆沒,

12月,俄國又先後占領了,使得英法聯軍坐立不安,

 

西元1854年初,英國和法國對俄國宣戰,

6月,英法聯軍投入戰爭,

9月14日英法聯軍在,拉格倫,以及,聖阿爾格諾,

的率領之下從克里米亞島的,葉夫帕托里亞,登陸之後,

直逼克里米亞半島的險要位置,同時也是重要港口的,塞瓦斯托波爾,

此地的西北兩邊都是寬廣的港口,海岸都是懸涯峭壁,

俄軍則在俄軍統帥,柯爾尼洛夫中將,的指揮之下,充分利用地理優勢,

加強防禦工事,增強防禦火砲,俄羅斯首先把位於面對黑海的,

克里米亞半島,西南部的都市,塞瓦斯托波爾,當作前進要塞,

和登陸克里米亞半島的英法聯軍,展開激烈的攻防戰,

10月17日,英法聯軍迂迴到俄軍防守較弱的南邊,開始砲轟俄軍要塞,

塞瓦斯托波爾,俄軍隨即奮力還擊,但俄軍舊式火槍和火砲其射程較短,

很難擊中英法聯軍,而英國和法國在經過工業革命之後,

科學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火槍和火砲也得到了改進,

射程和命中率大大的提高,而汽船的使用,

也增加了英法聯軍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俄

軍的防禦工事,砲臺,在震耳欲襲的英法聯軍炮火轟擊下,紛紛倒塌,

但俄軍仍然憑藉著險峻的地勢和頑強的抵抗,

粉碎了英法聯軍欲速戰速決的攻城計畫,

雙方戰爭轉入持久消耗的階段,

暴露出俄國當時軍事力量的落後,為了改變被動防守的局面,

俄軍於10月25日,調集援軍襲擊英法聯軍的基地,巴拉克拉瓦,

但遭到英法聯軍的反擊而宣告失敗,

11月5日,俄軍3萬餘人向英法聯軍1萬4千餘人發起進攻,

但由於俄軍內部協調不力,連連失敗,使得俄軍陷入更為被動的局面,

而冬天的嚴寒,也給雙方帶來很大的麻煩,

英法聯軍只得免強對俄軍進行幾次砲擊,不久,薩丁尼亞,也加入戰場,

 

西元1855年2月,俄軍對英法聯軍的進攻再次受挫,

直到8月16日 ,俄軍為打破英法聯軍的圍攻而兵分兩路,

向法軍陣地發動全面性的進攻,法軍指揮官,聖阿爾諾,

果斷的決定以一小股部隊,牽制俄軍的左路進攻,

並集中兵力形成局部優勢,以迎擊俄軍右路軍,

在法軍的猛烈火力下,俄軍右路軍很快就被擊潰,

法軍主力轉而猛攻俄軍左路軍,俄軍損失了8千餘人,

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到黑海對岸,

17日,英法聯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重砲轟擊,塞瓦斯托波爾,

在英法聯軍一輪接一輪的猛烈轟擊下,俄軍防禦設施被摧毀,

險峻的地勢佈在顯示出它的威攝力,俄軍被迫通過浮橋,渡海撤退,

9月8日,英法聯軍向幾乎被炸成廢墟的,塞瓦斯托波爾,發起強攻,

很快的就拿下了制高點,俄軍在349梯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之中總共動員了1百萬人,以舊式滑膛火槍,火砲,

木製帆船為主要武器,損失了約12萬餘人,

而英法聯軍則已先進的,線膛火槍,火砲和汽船為主要武器,

總共動員了1百萬人,也損失慘重,

經過一年多後由英國,法國,,薩丁尼亞,三國獲得勝利,

 

西元1856,俄軍被迫在法國巴黎與英法聯軍簽定了,巴黎條約,

內容明文禁止俄國在黑海設置軍事設施,

至此,俄國南下歐洲的政策只好告吹,克里米亞之戰的失敗,

使俄國受到沉重的打擊,喪失了俄國對歐洲的霸權,

也加深了俄國農奴制的危機,此外,這位戴著王冠員警,

還想成為國際刑警,把保護歐洲封建專制制度,和解決東方的問題,

作為俄國對外政策的兩個主要目標,並極其野蠻地陣壓波蘭民族起義,

以及鎮壓西元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憲兵,

尼古拉一世雖然鎮壓了十二月黨人,並且在自由言論上加上鐵罩,

但仍然無法阻止進步思想的傳播,

其中以,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等為代表的民主主義者,

繼續抨擊沙皇制與農奴制的缺點,而國內也接連不斷的發生農民起意,

並且越演越烈,俄國在與四國聯盟的克里米亞戰爭中,

更是暴露了農奴制度在俄羅斯的腐敗,

尼古拉一世原本想將多年來的手下敗將,土耳其的身上咬下一塊肥肉,

結果卻由於從槍到砲到船,都極端落後的情況下,連連敗北,

使得尼古拉一世於西元1856年,因精神錯亂而服毒自殺,

使得亞歷山大一世以來的成果,也因此歸零,

俄國不再是神聖同盟的主幹,也無法在充當國際憲兵,

曾經佔領的土地也被迫還給人家,所以尼古拉一世的兒子,

亞歷山大二世,繼承皇位後,痛定思痛,開始考慮如何重新振興俄國

 

亞歷山大二世

亞歷山大二世自幼被立為太子,開始學習治國之策,

而他的老師正是主張實行 君主立憲制的,茹科夫斯基,

年輕時周遊歐洲各國,深知農奴制度與俄國沙皇的統治基礎,

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至於歷代的沙皇包括凱薩琳二是和尼古拉一世,

都不敢去面對這個問題,但是面對岌岌可危的形式,

亞歷山大二世已經別無選擇,為了不引起地主階級的反對,

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秘密籌備改革計畫,

西元1857年1月28日,亞歷山大二世在宮廷秘密成立,農奴事務總委會,

專門調查各地農民的生活和生產的情況,草擬改革的措施,

當改革方案正在秘密擬定時,為了社稷的穩定,

亞歷山大二世必須在農民與地主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因為如果徹底改革,地主階級將會推翻沙皇的統治,

但如果只保護地主的利益,那麼又會暴發農民起義,

 

所以西元1861年2月1日 的國務會議開幕上,

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一邊強調改革的重要性,

一邊表示一定保障地主的一切利益,

3月3日,正好是亞歷山大二世登基一週年紀念日,

他簽署了關於農民擺脫農奴制度所依附地位的,總法令,

其中包括關於,贖買法令,地方法令,

它宣布農奴從此獲得人身自由,農奴可以自己的名字,

擁有自己的動產和不動產,可以自由遷徙,選擇配偶,

可以締結任何合同,可以進行訴訟,

地主必須尊重農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權力,

不得隨意處置或買賣農民,法令頒布後,

亞歷山大二世在陸軍大臣,米留金,等人的建議下,

還進行了國家機關和軍事方面的改革,

西元1863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新的,大學法令,授予大學的自治權,

西元1864年亞歷山大二世進行了省和縣的地方自治改革,

同年還進行了司法的改革,

建立了資產階級性質的司法改革和訴訟程序,

這一年還進行了,初等教育改革,這些改革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但這些改革還不夠徹底,離真正的憲政還很遙遠,

而被解放的農明,由於土地減少,支付贖金等問題,

使得農民暴動由西元1860年126次,增加到1176次,

亞歷山大二世也成為歐洲歷史上,遭到刺殺最多次的君主之一,

西元1870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城市自治法,

而軍事上的改革則一直拖到西元1874年,

才邁出了俄國軍事現代化的重要步伐,

 

俄土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後,沙俄進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結束了過內的農奴制,

並加強軍備,實行普遍兵役制後,積極備戰,

為了報上次克里米亞戰爭的一箭之仇,俄國又把戰爭的槍口對準土耳其,

西元1877年到西元1878年,俄國為了奪取黑海和巴爾幹半島地區的霸權,

而向土耳其進行了,俄土戰爭,

西元1877年4月,俄國和羅馬尼亞達成了對付土耳其的協議,

24日,俄國對土耳其宣戰,俄軍首先通過羅馬尼亞的領土,

接著沿著多瑙河進入土耳其境內,

土耳其守軍被俄軍擊潰,俄軍完成渡河,

6月25日俄軍攻佔了保加利亞首都,西普卡山口,

7月,土耳其軍行進到俄軍的右翼,

2日,俄軍越過巴爾幹山頂佔領了希普卡山口,

打開了通往博斯普魯斯海峽以及伊斯坦堡的通路,

俄軍先遣部隊佔領了土耳其的,埃斯基札格拉城,之後遭到了,

蘇里曼帕夏,所指揮的3萬7千人的,黑山土耳其軍,

對俄軍的反突擊,俄軍被迫撤至希普山口,

20日俄軍對,普列文,發動了3次強攻,雙方進行了,普列文會戰,

但這次會戰土耳其軍率先使用了新式的,連珠槍,

使得俄軍被土耳其軍打敗,俄軍被阻止在巴爾幹半島的山脈以北,

8月26日俄軍和,保加利亞民團,聯合奪取希普卡山口,土耳其軍損失慘重,

9月7日,沙俄和羅馬尼亞聯軍共11萬人,第3次進攻普列文,

進攻至12日,轉而進行圍困,

12月,土耳其軍突圍失利而投降,從12月一直到西元1888年的1月,

俄軍越過巴爾幹山脈,連續擊潰土耳其軍,

 

西元1878年1月9日俄軍攻佔了,謝伊沃諾,

20日俄軍攻佔了,亞得里亞那堡,最後俄軍逼進了伊斯坦堡,

30日俄軍停火,俄國的擴張引起了英國和奧地利的反對,

英國地中海艦隊駛往,馬爾馬拉海峽,以阻止俄軍佔領伊斯坦堡,

奧匈帝國則向俄國邊境調集軍隊,使得俄國被迫放棄侵佔土耳其的打算,

3月3日土耳其被迫簽訂和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土被分解,

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紛紛脫離了土耳其的統治而獨立,

俄國則併吞了大片波黑自治區的土地,

9月,俄軍向高加索地區發動新的進攻,

以牽制敵軍,使得土耳其不能像巴爾幹戰區增兵,

20日至22日俄軍向,阿拉賈山土耳其軍陣地,發起多次的進攻,

但均未奏效,戰鬥中俄軍傷亡約3千7百人,土耳其軍則傷亡4千7百人,

10月3日俄軍又向,阿夫利亞爾山土耳其陣地,發動了連續的攻擊,

結果俄軍成功佔領了,阿夫利亞爾山,土

俄戰爭決定了土耳其從此衰弱的命運,不僅喪失了大片的領土,

也喪失了在西方歐洲列強的地位,

 

西元1879年,激進組織民主黨,自行宣布判處亞歷山大二世死刑,

組織了許多專業的刺殺人員,

 

西元1881年3月1日 ,埋伏於冬宮拐角的刺客,

用炸彈炸死了這位被稱之為解放者的,解放者沙皇,

 

日俄戰爭

西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侵占中國的遼東半島,

台灣和澎湖列島,這與旨在控制中國東北的俄國產生了衝突,

於是俄國聯合德國和法國出面干涉,迫使日本退出遼東半島,

日本統治感到這是千古未有的恥辱,於是加緊軍備,

制定了10年擴軍的計劃,決心以武力與俄國沙皇再度爭戰,

而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勢力也迅速擴大,

西元1898年,整個中國東三省,都淪為俄國的勢力範圍,

 

西元1900年,中國爆發義和團運動,俄國藉口保護俄國在東北的僑民,

和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一舉占領中國的東三省,

此舉引起了日本和英國的強烈不滿,在英國的支持下,

日本開始對俄國展開報復行動,

西元1903年8月,日俄雙方就重新瓜分中國東北和朝鮮問題而進行談判,

這時已完成擴充軍備的日本,態度非常強硬,日俄雙方因此談判破裂,

 西元1904年2月6日 ,日本斷絕與各國的外交關係,

8月,日本不宣而戰,

日本海軍艦隊首先用魚雷偷襲停泊在旅順的俄國艦隊,

隨後幾艘俄國船艦遭到擊沉,俄國艦隊被迫退入港內,

日軍逐將旅順港封鎖起來,此時俄國面臨著兩個問題,

一方面是路上的支援和補給,要經過西伯利亞鐵路,

從莫斯科到旅順距離較遠,約有6千英哩 ,

而且中途有貝加爾湖擋在中間,切斷了西伯利亞鐵路,

所有的物資經過貝加爾湖的一面,必須先卸下來運到對岸後,

再裝運列車,使得通常俄國把1個營的兵力運到旅順,

需要1個月的時間,另一方面,俄國在東北有海蔘威和旅順兩各港口,

而海蔘威港口因為冬季海面會封凍,因而不能使用,

所以只有旅順港為不凍港,基於此原因,俄國陸軍司令,

克魯泡特金,建議將俄軍主力撤出遼東半島,並在哈爾濱集結兵力,

等後從莫斯科運來的援兵,在對日本進行反攻,擊退日本軍隊,

以解救在旅順孤軍死守的俄軍,但由於俄軍內部指揮意見紛歧,

於是將俄軍主力焦點改為遼陽,然後把部分兵力往旅順推進,

 此時日本也在考慮對俄軍作戰計畫,他們認為作戰的關鍵在於海軍,

但如果在陸上不給俄軍決定性的打擊,否則無法將俄國勢力逐出滿州,

對於日本來說,朝鮮半島是一段較安全的補給線,

是進退自如的便利基地,而來自俄軍的海上威脅,

就是駐旅順港的俄軍艦隊,他們足以切斷日本的海上交通,

制海權對日本極為重要,針對這些情況,

日本一方面引誘俄軍鑑隊接戰,否則就要封鎖旅順港口,

另一方面日本海軍在艦隊的保護下,從朝鮮的仁川港登陸,

控制了整個朝鮮半島,建立了穩固的基地後,

日本用3個軍團的兵力,從朝鮮灣的北岸登陸,

向中國滿州的遼東進軍,以阻止南下支援旅順的俄軍,

而日本第4軍團則負責圍攻旅順港,攻克旅順港後在北上,

與日本第3軍團會合,在俄軍援軍還未到達之前擊敗俄軍,

 5月初,日本在朝鮮站穩腳跟後,便從朝鮮灣登陸,

25日,日軍攻入朝鮮的金州,

6月,日本攻下南山高地,進而占領了大連,

使得旅順港口完全處於日軍的包圍中,

旅順港有俄軍的3道防禦工事,依附地勢,人工建設了保壘和碉堡,

並利用鐵絲網包為四週,防禦性極高,日軍連續發動了兩次攻擊,

期間採用了坑道戰,地雷戰,砲擊戰,等戰略均被俄軍頑強地抑制住,

日軍損失慘重,但日軍也攻占了一些關鍵性的陣地,

但俄軍防禦體系的總樞紐,203高地,仍牢牢地牽制在俄軍手中,

11月26日 ,日軍向203高地發起了第3次的進攻,

火力連續轟炸數天,日軍付出1萬1千人的血本,

終於在12月5日 ,成功登上203高地,

旅順內的俄軍船艦,從這裡進收眼底,

7日,俄軍船艦全數被日軍擊沉,

 西元1905年1月4日 ,日軍成功占領旅順,日軍按照計畫北上與日軍元帥,

大山郁夫,乃木希典,東鄉坪八郎等人會合,接著投入對俄軍主力的進攻,

 

黑河會戰

1月25日的,黑河會戰,日軍陷入苦戰,但日軍第8師軍團,

於29日還是將渾河右岸的俄軍擊退,

 2月23日,日軍30萬大軍與俄軍31萬大軍,在奉天展開大規模的會戰,

雙方都控有塹豪等防禦工事,雙方交戰極為激烈,

直到3月10日,日軍才攻克奉天,俄軍則向哈爾濱撤退,

5月9日,俄軍波羅的海艦隊駛入中國海峽,

 

對馬海戰

當俄國太平洋第一分艦隊,被日軍艦隊封鎖在旅順港口內時,

27日,趕來支援俄軍波羅的海艦隊主力的38艘艦艇,

所編成的太平洋分艦隊,和第二分艦隊以及第三分艦隊,

俄軍海軍中將,季諾維羅日傑斯特文斯,統一指揮,

一路經由蘇伊士運河,一路繞過非洲好望角,

於西元1905年5月27日駛入,對馬海峽,遭到日軍99艘艦艇的截擊,

日軍艦隊以多勝少,以逸待勞,發揮艦艇的火力,速度的優勢,

機動的作戰,結果擊敗了俄軍艦隊,俄軍被擊沉了19艘艦艇,

俘虜了5艘艦艇,死亡5千人,被俘虜了6千人,

日軍艦隊僅損失3艘水雷艇,傷亡7百人,

此戰決定了俄國在日俄戰爭的敗局,被日軍艦隊全數殲滅,

對馬海峽之戰的失敗,使得俄國國內人民忍無可忍,

大多數俄國城市爆發了革命,俄國沙皇已接近崩擴邊緣,

9日,俄日雙方都已聲嘶力竭,自美國的調解下,

俄日雙方簽訂合約,此戰,日軍共出動約27萬人,

俄軍則共出動約30萬人,雙方使用的武器有彈匣式步槍,機關槍,

速射砲,榴彈砲,地雷等武器,以日本取勝而告終,

俄軍在黃海海戰戰敗後,日軍便取得了海上的主動權,

從此日本擠身於世界列強之中,

也使得亞洲各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日益高漲,

對馬海戰後的6月下旬,日本朝鮮軍團司令,長谷川好道上將,

在朝鮮元山登陸,接著進取朝鮮的,會寧,

8月1日俄軍投降,日俄戰爭正式結束,

9月6日俄國與日本簽定,樸茨茅斯條約,日本佔領旅順和其它地區,

俄軍則被迫從中國東北的滿州里撤軍,

從此朝鮮半島牢牢地落日本的手中,史稱,日俄戰爭,

 

東普魯士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俄軍西北軍於西元1914年8月到9月在,東普魯士,

對德軍第八集團軍實施進攻的戰役,西線戰爭全面展開,

俄軍答應盟國的要求,決定對德國的東普路士和奧匈帝國的,加利西亞,

同時發動進攻,以減輕盟軍對西線戰場的壓力,

8月19日,俄軍第一集團軍,率先進入東普魯士,接著展開攻擊行動,

迫使德軍向西撤退,同日,俄軍第二集團軍發起了進攻,

這時俄軍第一集團軍卻停止了進攻,錯失了良機,隨後又向德軍,

科尼斯堡,的方向推進,使得俄軍第一集團軍只能孤軍作戰,

未能與俄軍第二集團軍會師,而德軍則決定留下少量的部隊,

以牽制俄軍第一集團軍,並集中主力殲滅俄軍第二集團軍,

由於德軍第一集團軍遭到俄軍頑強的抵抗,

於是德軍假借俄軍第一集團軍長的名義,命令俄軍撤退,

德軍第二十軍團誘導俄軍深入,隨後德軍退至,坦嫩貝格,

經過一兩天的激戰,德軍終於擊退了俄軍第二集團軍,

而俄軍的中路軍則形成了包圍的態勢,部份俄軍則在坦嫩尼格以東的,

科穆辛森林,地區被德軍殲滅,俄軍被俘虜了9萬5千人,

傷亡3萬人,損失火砲5百門,

於是俄軍大本營決定在第一和第二集團軍的中間地帶,組件第十集團軍,

德軍第一軍團在,施塔盧怕嫩,的戰鬥中被擊退,損失1萬餘人,

於是德軍第八集團軍開始向西撤退,但由於這時,

俄軍第一集團軍卻按兵不動,因而喪失了殲滅德軍第八軍團的機會,

29日俄軍將領,薩姆索夫諾夫將軍,自殺,被圍俄軍大部分投降,

30日,由於無線電被截獲,使得俄軍的軍事行動被德軍掌握,

德軍停止卻步,集中力量攻擊俄軍第二集團軍,

由於失去俄軍第一集團軍的支援,

所以俄軍第二集團軍不幸慘敗被迫渡過,納雷夫河,

8月發生在東普魯士的一次巷戰中,俄軍共損失了25萬人,

 

9月6日,德軍發起進攻,但遭到俄軍頑強的抵抗,正面進攻受挫,

9日,俄軍全線撤退,俄軍第一集團軍傷亡士兵14萬人,

俄軍司令長官,倫南埃普夫將軍,

被俄軍總司令,尼古拉大公,處以撤職的處份,

9日至10日,德軍第一集團軍頑強作戰,終於突破了俄軍左翼的防線,

迫使俄軍第一集團軍撤退,並打開了通往貴賓嫩的重要道路,

15日,俄軍全部撤退至涅曼河的東岸一帶,

德軍因為擔心俄軍有詐,所以沒有立即追擊,

此役,俄軍兩個集團軍未能協同作戰,最終以損失27萬人的代價戰敗,

德軍則集中優勢的兵力,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以損失2萬5千人的代價,

取得以少勝多的重大勝利,

 

加里西亞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俄國西南軍在東線,

對奧匈帝國的加里西亞地區,展開進攻,

西元1914年8月,正當德軍大舉進攻法國之際,

俄國大本營應盟國的要求,在發動東普魯士戰役後的同時,

發動加里西亞戰役,從戰略上配合英法聯軍的行動,

俄國也企圖奪取加里西亞,

俄國西南軍和奧匈軍都企圖實現自己的進攻計畫,

但是雙方都不明對方敵情,結果演變成一場大規模混亂的戰爭,

18日,戰役開始,俄軍第四集團軍和奧匈軍第一集團軍,首先相遇,

23日至25日雙方在,克拉希尼克地區,展開激戰,

結果俄軍第四集團軍退守到,盧布林,以南的地區

26日至31日,俄軍第五集團軍遭到奧匈軍第四集團軍的攻擊,

迫使俄軍第五集團軍退至,海烏姆,西南地區的,

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一線,但俄軍第三集團軍向,利沃夫,

地區展開進攻,並在俄軍第八集團軍的配合下,

以30個師的優勢兵力,挫敗奧匈軍第三集團軍地14個師,

之後俄軍強度,格妮拉亞利帕何,

 9月3日,俄軍順利佔領利沃夫,迫使奧匈軍退至,戈羅多克,

俄軍將奧匈軍趕過了,桑河,

21日,俄軍停止追擊,至此,俄軍控制了加里西亞大片地區,

而東普魯士的德軍,卻沒有南下接應奧匈軍,總計俄軍損失23萬人,

奧匈軍則損失了40餘萬人,此戰役後,雙方都沒有圍殲對方的主力,

但俄軍卻成功攻進了戰略要地,西里西亞,

這一結果與俄軍進行東普魯士戰役後,

迫使德國抽調兵力加強東線戰場的防禦,戰役期間,

塞爾維亞軍隊英勇抗擊奧匈軍隊的進攻,箝制了大批的奧匈軍隊,

有利支持俄軍的行動,

 

戈爾利采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奧軍對於西元1915年5月到1月,

德奧軍隊開始準備攻擊俄軍,

2日,德奧軍隊一舉突破俄軍的防線,俄國大本營匆忙抽調部隊增援,

但零星地投入戰鬥,卻無法扭轉局勢,迫使俄軍第三集團軍的潰退,

導致友鄰的兩個集團軍全線後退,

俄軍西南軍先後放棄所佔領的奧匈要地,戰役之前,西線相對的平靜,

而東線展場的奧匈帝國卻面臨俄軍大舉入侵的威脅,由於內部不穩,

加上義大利和羅馬尼亞即將加入協約國,使得奧匈帝國的壓力非常大,

德國統帥為了支援奧匈帝國,以穩定東線戰場,決定從西線戰場抽調兵力,

對俄國西南軍的右翼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計畫規定突破維斯瓦河上游,

以及,貝斯基德,山麓之間被俄軍佔領的,戈爾利采,

以圍殲俄國第三集團軍,由德軍第十集團軍擔任主攻,

奧匈軍隊則在兩翼配合,在35公里寬的地段上,

集中10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的兵力,戰役準備得極其周密和隱蔽,

而俄國西南軍的戰線則長達6百公里,在兵力過於分散和沒有應付德奧軍隊,

發動進攻準備的情況下,俄軍第三集團軍在德軍預定的突破地段上,

只部署了5個步兵師,使得俄軍後勤的協助有限,

6月底俄軍第三集團軍退回俄國本土,在狹窄的地段實施正面的突擊,

但奧匈軍忽視了迂迴包圍,使得俄國西南軍得以保存部分的兵力,

 

俄軍西南軍的夏季進攻

西元1916年夏季,俄軍西南軍對奧匈軍發動了進攻,戰役之前,

英國,法國,義大利的處境都很艱難,紛紛要求俄國在東線戰場大力配合,

俄國計畫由西軍擔任主攻,西南軍則擔任助攻,俄軍西南軍的指揮官是,

布魯西洛夫,他決定以俄軍第八集團軍的9個半師的優勢兵力,

向盧茨克的方向進攻,同時其他各集團軍也各自選定數個地段進攻,

企圖使整個軍隊在405公里戰線上的,20到30個地段同時施行突破,

使奧匈軍難以判斷俄軍主攻的方向,而分散兵力,

6月4日,俄軍西南軍準備好火砲,準備在3天候佔領盧茨克,

到了15日,俄軍以前進了10公里,但俄軍西軍兩度推持了進攻的日期,

使得俄軍西南軍陷於孤軍作戰的局面,不得不暫時停止進攻,

在此期間,德國從西線戰場抽調部隊,以加強奧匈軍對的戰線,

7月3日,俄軍西南軍開始進攻,

4日,俄軍西南全面恢復進攻並前進至,托霍得河,

而俄軍西南軍則毫無進展,於是俄軍大本營命令俄軍西南軍改為進攻,

28日,俄軍西南軍全線進攻,但遭到德奧聯軍猛烈的抵抗,進展不大,

9月初,俄軍完全喪失了進攻的能力,戰役持續了3個多月,

總計德奧聯軍損失了150萬人,其中有41萬人被俘虜,俄軍則損失了50萬人,

此戰役,與英國和法國在西線戰場上,進行的各次戰役,

穩定了義大利的戰局,迫使德國在西元1916年底轉為防禦措施,

戰役的主要特點是在漫長的戰線上,以一點為主,實施多點的正面突破,

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突破方式的先例,

 

三月革命

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因戰況和國內經濟的惡化,

使得國內反政府的輿論更加旺盛,

西元1917年3月8日 ,三八婦女節當天,以食物及和平為訴求在首都,

聖彼格勒,發生了女性示威遊行,趁此機會,勞工階級也發動罷工,

軍人以及學生也起而響應,終於釀成了俄國革命,

12日( 俄曆2月27日 ),俄國工人和革命士兵展開武裝起義,

革命在全國迅速展開,駐守在聖彼得堡的士兵,

拒絕向人們開槍,紛紛投入革命的陣營,

15日,勞工階級與軍人代表,蘇維埃(評議會)完成組織國會組織成了,

資產階級臨時府,但民眾仍然不滿意,

於是臨時政府決定讓俄羅斯沙皇退位,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就這樣持續長達三百年的俄羅斯羅曼夫王朝就此滅亡,

史稱,三月革命,

 

十月革命

革命成功後,由中產階級所組成的臨時政府取得了政權,

他們對內維護社會秩序,對外則繼續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並欲解散國內的工人武裝,以對抗列寧的蘇維埃組織,

由於臨時政府持續興戰,因而失去勞工階級,軍人和農民的支持,

於是結束亡命生涯生活的,列寧,從瑞士回到俄國並發表了,四月綱領,

主張停止戰爭,並建立蘇維埃政權,當時臨時政府是由佔大多數的,

孟什維克(黨內左派),以及,布爾什維克(黨內右派)所構成,

列寧則帶領布爾什維克於6月時的,全國蘇維埃大會,

否決了四月綱領,使得大批民眾開始支持列寧領導的,

布爾什維克,布什維克的勢力開始擴大,

9月,布爾什維克黨鎮壓王政的軍人叛亂後,臨時政府等於失去實權,

蘇維埃內部也開始由布爾什維克佔大多數,

 

10月20日( 俄曆10月7日 ),列寧從芬蘭回到聖彼得堡,他趕到了俄國的,

斯莫爾尼宮,與等候在那裡的,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成員,

討論該如何推翻臨時政府,以建立蘇維埃政權,在列寧的主導之下,

布爾什維克黨計畫了一次撼動全國的武裝起義,

但後來列寧武裝起義的消息卻不幸走漏,臨時政府在得知消息後,

隨即下令逮捕列寧,並加強警戒,增援部隊,以應付突發的事件,

於是布爾什維克當決定提前起義,他們透過,工人之路報,發布訊息,

迅速傳遍整個聖彼得堡,人們高喊著,把政權交給蘇維埃,

革命隊伍迅速擴充到20多萬人,除了各行各業的工人外,

還有原來的政府官員,其銀行,火車站,郵電局,電話局等,

很快就被群眾佔領,臨時政府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革命軍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之下,以控制了大部分的地區,

使剩下聖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的,冬宮,

還有臨時政府的兩千多名士兵死守,冬宮本來就易守難攻,

守衛士兵在,克倫斯基,的指揮之下,用大量的木頭堵住了所有的入口,

並架上機槍和各種小型火砲,作為防禦以等待外援軍的到來,

但克倫斯基本人卻以迎接援軍為藉口,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逃跑了,

臨時政府並知道克倫斯基已經逃跑,以為他是去搬救兵,

所以未對革命軍發出的最後通牒有所回應,他們嚮往冬宮不會被攻陷,

列寧則下令革命軍指揮官,安東諾夫,務必於當晚佔領冬宮,

傍晚,在冬宮附近的涅瓦河上一艘巡洋艦,

阿夫要爾號,正靜靜地停泊在那哩,

 

11月7日傍晚,遠處忽然出現一艘小船,慢慢靠近阿夫藥爾號,

小船上的年輕人見到艦長,別雷舍夫,之後掏出了一封信上面寫著,

這是革命傳達的指示,同志們準備好武器,今晚要向冬宮開砲,

於是晚上9點41分,別雷舍夫果斷的下令巡洋艦阿夫藥爾號,

朝冬宮開砲,冬宮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

位在冬宮外面的士兵也跟著開火,強大的火力令冬攻的守衛慌了手腳,

防守的士兵見大勢已去,紛紛放下武器投降,革命軍指揮官安東諾夫,

親自率領革命軍衝進宮殿,臨時政府的官員,

則憑藉著迷宮式的建築躲藏起來,

安東諾夫成功逮捕了臨時政府的副總理和諸位部長,

革命軍攻佔冬宮的消息很快就傳了開來,列寧得知消息後,

立刻起了草了,和平法令,以及,土地法令,

並在8日召開,蘇維埃代表大會,

在大會上獲得通過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同時宣布成立,蘇維埃政府,列寧則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於焉誕生,

 

阿夫藥爾號巡洋艦造於西元1900年,

西元1916年作戰時受損而被送到造船廠維修,

十月革命成功時,阿福藥爾號上的電臺正在播放列寧起草的,

告俄國公民書,宣布蘇維埃正式掌握政權,

從西元1948年11月開始,

阿芙樂爾號便作為十月革命得紀念物,長期停泊在涅瓦河上,

直到西元1957年艦上建立了,蘇聯海軍中央博物館分館,

 

在憲法制定議會的選舉中,布爾什維克於西元1918年1月解散議會,

成為一黨獨大,3月,和德國講和進而改稱,俄國共產黨,

並把首都遷移到莫斯科,蘇維埃政權初期為處了裡國內反革命戰爭,

以及外國的干涉,採納了部份的資本主義,

史稱,十月格命,

 

十月革命後,反蘇維埃政權集團,企圖發動反革命叛亂,

同時同盟國和協約國的軍隊,也乘機侵占蘇俄的領土,

並扶植俄國的反革命勢力,企圖以武裝干涉蘇俄的內政,

在這種形勢之下,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和他們進行激烈的戰爭,

並獲得最後的勝利,莫斯科保衛戰,

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於西元1918年3月,從聖彼得堡遷回莫斯科,

西元1922年正式成為蘇聯的首都,

西元1991年蘇聯解體後,莫斯科成為俄羅斯的首都,

 

西元1918年至西元1920年,蘇維埃俄國,同國內的反革命勢力,

和外國武裝干涉侵略軍進行戰爭,

西元1918年夏天,外國武裝干涉均先後佔領了烏克蘭到遠東的大片地區,

蘇維埃共和國喪失了四分之三的領土,陷入四面受敵的險境,

為了保衛政權,消滅國內外的反對勢力,

蘇俄於西元1918年組建了,紅軍,以及,紅海軍,

2月23日紅軍在,納瓦爾,以及,普斯科夫,附近一帶與德軍展開了激戰,

結果紅軍成功擊敗了德軍,並收復了納瓦爾普斯科夫,

蘇俄將這一天定為,紅軍建軍節,

9月10日,紅軍攻克了,喀山,接著推進烏拉爾,

同年7月到11月紅軍在,察里津保衛戰,之中連續兩次擊退了,

哥薩克白軍,而北高加索紅軍的兩個軍團,

在與紅軍的主力隔絕下堅持作戰,有效牽制了鄧尼金軍隊的北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騰出兵力加強對蘇維埃俄國的干涉,

英法聯軍13萬人,在蘇俄的南方登陸,隨後兵分三路向莫斯科突擊,

英國,美國,日本的干涉軍,則增派援軍在,摩爾曼斯克,

以及,符迪沃斯托克,等地區登陸以支援,白軍,

於是紅軍決定先殲滅白軍,在擊敗協約國的軍隊,

西元1918年末至西元1919年初,紅軍在各條戰線上發起進攻,

解放了第聶伯河左岸很多的地區,

使得協約國企圖以武力消滅蘇維埃共和國的計畫宣告失敗,

西元1919年協約國組織了,俄國反革命勢力,

以及與蘇維埃共和國接壤的國家,

並對蘇維埃共和國發動了兩次大規模的進攻,但都被蘇俄紅軍所粉碎,

 

第一次進攻是由,高爾察克,所指揮的白軍,從東線突擊,

鄧尼金,等人的部隊則分別從南方和北方實施輔助突擊,目標指向莫斯科,

這次的攻勢,白軍共投入了約1百萬人的兵力,

而紅軍僅投入約62萬8千人的兵力,紅軍約有10萬人被迫實施防禦戰略,

4月中旬,紅軍的東軍分編成南北兩個戰鬥群,

兩個戰鬥群先後轉入反攻白軍的行動,解放了許多地方,

西線的白軍則在5月中旬,突破了紅軍的防線,撲向聖彼得格勒,

於是紅軍便加強了聖彼得格勒的防禦,並發動反攻將白軍擊退,

在南線,紅軍的東軍在,加米涅夫,的率領之下,

於6月21日 發動總攻擊,

8月4日 ,紅軍把高爾察克的軍隊完全趕出了,烏拉爾,

 

第二次進攻是在西元1919年7月3日 ,由鄧尼金下令攻佔莫斯科,

於是紅軍把原來在1千3百公里寬戰線之正面作戰的南軍,

分編為南軍和東南軍,

10月中旬,紅軍展開反攻,布瓊尼,的第一騎兵團的士兵高舉著紅旗,

策馬衝鋒,打得敵軍聞風而逃,騎兵團很快就佔領了,卡斯托納維,

繳獲了敵軍大批的機槍,火砲和裝甲車,

 

11月下旬,俄軍的南軍和東南軍發動了全線總攻擊,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紅軍在1千1百公里寬的戰線上,向前挺進了3千5百公里,

粉碎了鄧尼金白軍的主力,11月紅軍經過激戰後徹底打垮了鄧尼奇匪徒,

尤鄧尼奇只好狼狽地逃往愛沙尼亞,到了年底,

紅軍終於攻克了高爾察克的老巢,鄂木斯克,

不久,高爾察克被紅軍抓獲並就地槍決,

 

西元1920年初,各路紅軍紛紛出擊,掃蕩了白軍的殘餘,

蘇維埃共和國並擊退了波蘭的軍隊,粉碎了鄧尼金殘兵的進攻,

結束了蘇俄的內戰,

 

西元1922年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俄羅斯經濟漸趨好轉,

西元1924年,列寧一死,倡導一國社會主義的,史達林,

讓主張世界主義的,托洛斯基,失去勢力,史達林進而掌握領導權,

他採取五年計畫,已建立工業國家目標,但不久之後,

史達林便發動血清肅清的鎮壓行動,俄羅斯漸漸走上獨裁體制,

 

蘇波戰爭

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廢除了過去沙俄政府瓜分波蘭的一切條約,

承認波蘭人民擁有獨立和統一的自決權,但波蘭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

卻把恢復西元1772年時,波瀾被瓜分前的疆域,作為復國的基礎,

蘇俄和波蘭兩國的矛盾不可避免,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支持下,

波蘭首先對蘇俄發動戰爭,

 

西元1920年,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期間,波蘭領土的問題,

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對蘇維埃俄國發動戰爭,戰爭爆發期間,

波蘭得到協約國的物質資源,蘇俄政府多次建議波蘭政府,

就領土的問題進行和談,但都遭到波蘭政府的拒絕,

4月25日,波蘭軍隊在烏克蘭的,彼得留拉軍隊,的配合之下,

憑藉著兵力上的優勢對,普里皮亞季河,至第聶伯河一帶發動進攻,

在短時間之內向烏克蘭推進了2百公里 ,

5月7日,波軍成功佔領了基輔,

但未能合攻圍殲蘇俄紅軍的第十二集團軍,

蘇維埃俄國則採取緊急措施,加強對波蘭的作戰,

將蘇軍騎兵第一集團軍,從北高加索調至第聶伯河的烏克蘭,

之後由蘇俄將領,葉戈羅夫,圖哈切夫斯基,

兩人分別指揮俄軍西軍和西南軍,

5月26日和6月4日進行反攻,圖哈切夫斯基當時年僅27歲,

而另一軍在普里皮耶亞特河以南的烏克蘭境內,

管轄著蘇軍第十二集團軍和第十四集團軍,

以及蘇軍第一集團軍,共有步兵和騎兵4萬6千人,

俄軍西軍司令則為葉戈羅夫,

至7月下旬,蘇軍完全佔領了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並進入波蘭境內,

正當波蘭危急之際,英國外交大臣,寇松,

於20日照會蘇俄政府,要求蘇俄紅軍停止進攻,

由於錯誤評估敵我雙方的軍事實力,蘇俄紅軍總司令,加米涅夫,

下令蘇軍西軍於8月12日強渡維斯瓦河,並佔領波蘭首都華沙,

蘇俄西南軍則由盧布林布列斯特,改而轉攻利沃夫,克拉科,

 

7月底,蘇俄紅軍開始展開進攻,

8月上旬,蘇軍進抵華沙和利沃夫地區的前沿防禦地帶,

13日,蘇軍開始進攻華沙,但由於蘇俄西軍和西南軍彼此缺乏溝通,

且戰線拖得過長,部隊開始疲憊和缺少補給,

在進入波瀾境內後便受阻,波軍總司令,蘇茨基,

在冷靜分析後,發現了蘇俄西軍的缺點後,

6日,他決定以波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

在華沙正面以及北面牽制和消耗蘇俄西軍主力,

而以波軍第四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的部分兵力,

由南攻擊蘇俄紅軍的第十六集團軍的側後,

在華沙粉碎了蘇俄西軍的進攻時,

蘇俄紅軍總司令米涅夫以及圖哈切夫斯基,竟未識破波軍反攻的企圖,

16日至18日,波軍開始展開反攻,蘇俄西軍損失慘重,

被迫往東撤退,蘇俄西南軍也被迫放棄進攻而向東退卻,

 

由於蘇俄和波蘭雙方都傷亡慘重,於是蘇俄和波蘭的政府,

於西元1920年10月12日簽署停戰協定,以及,初步約定,

西元1921年3月18日在締結,里加和約,

合約規定蘇俄和波蘭之間的國境界線,

比凡爾賽合約所規定的,寇松線,往東移了2百公里 ,

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則獲歸給波蘭,此戰役,

蘇軍損失了20萬士兵和大量的武器,

蘇俄的失敗是因為對波蘭民族力量的錯誤評估,

甚至激起波蘭人民反蘇維埃軍隊,因而造成把勝利化為烏有的局面,

蘇俄記取對波蘭作戰的失利後利用紅軍在隨後攻克的,彼列科普峽地,

迫使弗蘭格爾匪幫的殘部逃往國外,

 

西元1940年6月27日 ,蘇聯佔領羅馬尼亞的兩個省份,

比薩拉比亞,比布科維納,

7月14日,蘇聯在波蘿的海三小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

舉行合併蘇聯的公投,

8月3日,立陶宛併入蘇聯,

5日,拉脫維亞併入蘇聯,

6日,愛沙尼亞併入蘇聯,

  

莫斯科保衛戰

西元1941年6月希特勒發布了,颱風計畫,準備將莫斯科正面的蘇聯軍隊,

分為兩個包圍圈加以殲滅,然後順勢攻佔莫斯科,莫斯科是蘇聯的首都,

也是蘇聯鐵路交通的樞紐,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

希特勒認為攻佔了莫斯科,蘇軍的主力就有可能被擊垮,

對蘇聯戰爭的勝利便指日可待,

6月30日,德軍對莫斯科發動颱風攻勢,企圖在10天之內攻佔莫斯科,

在這次行動中,德軍投入了最精銳的部隊,包括180於萬的兵力,

1千7百輛坦克,1390架飛機,1萬4千多門大砲和迫擊砲,

而擔任莫斯科防禦任務的蘇軍,共有三個方面軍,最初約有80萬人,

配備770量坦克,9150門大砲和迫擊砲,以及545架飛機,

 

10月2日,德軍從中部突破蘇軍防線,

10日,莫斯科的西方面軍和預備隊方面軍,由大本營合編為西方面軍,

朱可夫,授命為司令官,負責防守莫斯科的事務,

到了10中旬,德軍中央集團軍在三個包圍圈中,俘虜了60多萬的蘇聯士兵,

在這危及的關頭,蘇軍迅速在莫斯科以西約80公里 的,莫斯艾斯克,

組織了防線,以阻止德軍的推進,朱可夫迅速組建了4個集團軍,

防守莫斯艾斯克,並在北,西,南通往莫斯科的所有主要地段上,

與德軍展開激烈的戰鬥,由於戰爭形勢的嚴峻,

蘇聯政府的部份機構和外國使節,

於15日遷往,古比雪夫,而此時史達林仍然留在莫斯科,

親自指揮莫斯科的保衛戰,

19日,戰爭的殘酷讓莫斯人由恐懼轉為憤怒,在國防委員會的號召下,

莫斯科民眾誓死保衛莫斯科的三天之內,全市就組織了25個工人營,

12萬人的民兵師,和169個巷戰小組,並有45萬人加入修築防務工事的活動,

其中有四分之三是婦女,整個10月間,德軍對莫斯科進行了31次的空襲,

共出動了2千架飛機參戰,其中278架飛機被蘇軍擊落,

只有72架飛機成功闖入莫斯科的上空,10月底,在莫斯科人的浴血奮戰下,

德軍前進的步伐受阻,希特勒企圖在10月佔領莫斯科的計畫宣告失敗,

 

11月5日,德軍在戰爭中殺紅了眼,久攻不下和慘重的傷亡,

讓他們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他們在指揮官亡命的威嚇下出擊,

於27日佔領了離莫斯科僅24公里 的,伊斯特蠟,

將莫斯科納入大砲的射程之內,德軍從望遠鏡裡看著克林姆林宮的尖頂,

感覺整個莫斯科就要進入德軍的手中,但這時蘇軍分為三大步兵師,

在通行莫斯科,杜波塞科沃,的要道上,阻籍了德軍的坦克,

戰鬥持續了4個小時,蘇軍擊毀了德軍18輛坦克,

從11月6日 到12月5日 ,德軍有15萬官兵傷亡,

777萬坦克被擊毀,卻仍未能撼動莫斯科,

11月7日 ,雖然德軍兵臨城下,史達林仍然在莫斯科的紅場,

舉行10月革命的慶祝大典和閱兵儀式,向俄國軍民發表精神演說,

 

12月初,德軍的噩夢接踵而來,莫斯科攝氏零下20到30度的低溫,

讓身穿單衣的德軍,授凍難捱,德軍的飛機和坦克的馬達,也凝固不動,

他們不知是否該將莫斯科捨棄,也不知下一刻是否還有扣動板機的力量,

而早已習慣這種寒冷天氣的蘇軍,正換上棉衣,皮靴,護耳帽,除此之外,

英國和美國也往這裡運送了150雙軍靴,以及1萬5千噸的靴皮草,

隨後又運送來7百萬雙的軍靴,6日,養足精神的蘇軍從莫斯科南面和北面,

展開大反攻,在寒冷和砲火的雙重壓力下,德軍士氣低迷,戰鬥力大大減弱,

 

西元1942年初,德軍在傷亡17萬人的情況下,

被趕到離莫斯科125公里 的地方,宣告著希特勒閃擊的徹底失望,

這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首次大挫敗,

 

基輔戰役

西元1941年6月22凌晨,德軍進軍蘇聯重鎮,基輔,在戰爭的第一天,

蘇軍損失了1千2百架戰機,制空權完全落入德軍的手中,

在戰爭的最初階段,蘇軍痛損失了1百萬人以上,

德軍在戰爭初期還使用了大量的水陸兩用坦克,

7月7日至9月26日 ,蘇軍在基輔實施初期的邊境交戰失利後撤退到,

科羅斯堅,以及,普羅斯庫羅夫,一線邊建的防禦陣地,

任務是粉碎德軍的南方軍團向基輔進攻,以保衛基輔城,

7月7日,德軍開始進攻基輔,蘇軍的兩個集團軍在,

烏曼,地區被德軍圍殲,

8月21日,希特勒下令加強蘇德台戰場南北兩翼的攻勢,

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群,

則南下突襲俄軍西南方面軍的後方突擊,而蘇軍最高統帥建立的,

部良斯克方面軍,則下令其制止德軍第二裝甲和第二集團軍,

向俄軍西南軍的後方推進,但該軍並未完成任務,

 

9月11日,蘇聯布瓊尼元帥,要求蘇軍撤出基輔這座孤城,

但史達林並未同意,

15日,德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裝甲集群,在蘇軍西南軍後方的,

洛赫維察,與德軍展開會戰,

到了17日,當布瓊尼的部隊終於獲准突圍基輔城時,以為時已晚,

蘇軍西南軍已陷入德軍的重重包圍,無入可走,

19日,基輔淪陷,蘇軍駐防司令不幸戰死沙場,由於德軍得到,

克德里安坦克部隊,的有力支持,使得德軍將領,倫德斯特,

率領的南方軍團打得很順手,此戰役,德軍至少俘虜了55萬蘇軍士兵,

但據德國方面軍先稱,他們圍殲了66萬蘇軍士兵,

另外德軍還繳獲了蘇軍的75輛坦克,和3千5百多門大砲,

從6日到9日,蘇軍共損失了250萬人,2萬2千門大砲,

1萬8千輛坦克,以及1萬4千架飛機,

 

斯摩裬斯克戰役

西元1941年7月10到9月10蘇軍在斯摩裬斯克,

實施防禦和進攻的綜合性戰役,德軍中央集團群,

在突破蘇軍邊際的防禦後,企圖攻佔蘇聯重鎮,斯摩裬斯克,

打開通往莫斯科的門戶,蘇軍西南軍則奉命固守斯摩裬斯克,

以阻止德軍攻佔,奧爾沙,斯摩裬斯克是通往莫斯科的戰略要地,

當德軍中央集團軍猛攻斯摩裬斯克時,希特勒和德軍高級將領之間,

對下一步進攻的目標持不同意見,德軍將領,古德里安,

主張一次衝到莫斯科,但希特勒卻不同意他的主張,

而是命令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前去攻打基輔,

6月25日,德軍將領古德里安,已率領德軍攻打到,巴拉諾維奇,

26日,兩支德國裝甲部隊同時向明斯克城推進,

並在29日採取鉗形攻勢攻擊,明斯克城

 

7月14日,蘇軍在奧爾沙附近首次使用新式武器,火箭炮,

11日,德軍裝甲部隊已快跨過第聶伯河,

德軍南路集團軍群則已攻打基輔,

直到7月中旬,當德軍第二集團軍和第三集團軍大部分部隊,

第二次集結於斯摩裬斯克時,德軍才真正遇到蘇軍的抵抗,

同時在外圍的蘇軍,鐵木辛哥元帥,以及,葉廖緬科大將,

則率領蘇聯紅軍與德軍浴血奮戰,

16日,蘇軍的3個集團軍陷入德軍的合圍,於是蘇軍統帥部,

趕緊調來預備隊以加強蘇軍西軍,並下令西軍反擊德軍,

以奪回斯摩裬斯克,蘇軍西軍從兩翼對斯摩裬斯克展開突擊,

但並未能奪回斯摩裬斯克,

30日,德軍中央集團軍轉進功為防禦,

此外,德國的情報部門則出現失誤,

他們一直估算蘇軍的現役師約有2百個師左右,但兩個月打下來,

僅查明番號的蘇軍師就多達365個,蘇軍仗打得很有力度,

拼下去幾個師,轉眼間又生出了10幾個師,相比之下,

德軍來勢洶洶,但戰線拖得過長,兵力過於分散,攻防力度不夠,

一批有經驗的德軍將領,已經看出問題,再這麼打下去,

往後就會越來越難打,所以他們向希特勒提出建議,

表示趁時機還不錯時,趕緊適當的集中兵力,攻擊蘇聯的首都莫斯科,

 

戰鬥一直持續到8月8日 德軍將領古德里安,

共繳獲了蘇軍3百輛坦克和3百門大砲,

9月1日,蘇軍西軍再次進攻斯摩裬斯克,但並未攻入,

8日,德國路軍參盟長,哈爾德軍,

在日記中統計了蘇軍在斯摩裬斯克會戰中損失了第三集團軍,

第四集團軍,和第十集團軍43個師的32個師,

共俘虜了29萬名蘇聯士兵,繳獲了1449門大砲,

2585輛坦克,246架飛機,

10月,蘇軍逐漸轉入防禦工事,

 

列寧格勒保衛戰

列寧格勒,有蘇聯第二首都之稱,共有10條鐵路通過這裏,

在國防和軍事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因此,

拿下列寧格勒是希特勒刻不容緩的任務,

為此希特勒任命德國陸軍統帥,馮萊佈,來指揮這場戰役,

他調集了德國70萬軍隊,並配備大量的飛機,坦克,大砲,

希特勒誇下海口,德軍將在西元1941年9月1日 ,便能佔領列寧格勒,

西元1941年7月的攻城戰開打後,列寧格勒全城軍民紛紛起來行動,

有的拿武器奔赴前線作戰,有的修築戰壕接頭堡壘,

積極投入城市的保衛戰,在城內的人民抵抗下,

德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僅9月上旬就死傷17萬人,

損失3百餘架飛機,5百餘輛坦克,5百餘門大砲,

德國陸軍統帥馮萊布,被戰況折磨的焦頭爛耳,

只好向希特勒緊急求援,希特勒接到報告後,

一邊罵馮萊布無能,一邊瘋狂地命令馮萊布,

立刻把原來叫聖彼得堡的列寧格勒城,從地球上抹平,

為了盡快佔領列寧格勒,馮來佈進行晝夜轟炸,

迫使城中軍民待在防空洞裡,無法出來抵抗,

隨著德軍圍困時間的時間拉長,城中所剩糧食越來越少,

人們開始四處尋找食物,凡是能用來補充糧食不足的東西都派上用場,

就連從海底沉艦上打撈上來的發芽殼子,軍隊養馬的燕麥,

甚至於榨油廠做燃料的棉籽渣,也被當作食物,

 

生命之路

為了解決日益缺少的糧食危機,列寧格勒人民想盡了各種辦法,

終於在冰封的,拉多加湖,上開出了一條冰上運輸線,

這樣運輸線連結了拉多加湖的東西兩岸,

使得列寧格勒取得了外界的聯繫,因此,

列寧格勒的居民稱這調冰上運輸線為生命之路,

德軍發現了這條生命之路後,立刻派出飛機對湖面進行輪番的轟炸,

企圖切斷這條生命之路,但是在列寧格勒人民的奮勇抵抗下,

確保了生命之路的暢通無阻,蘇聯的60輛卡車晝夜奔馳在生命之路上,

司機們在零下攝氏3,40度的嚴寒下,冒著德軍的砲火攻擊,

把糧食,藥品,和各種急須物品,源源不斷地運進城裡,

又把城中的老弱婦孺,傷患,以及重要的文化珍品運出城外,

就這樣生命之路使得列寧格勒城擺脫了飢餓的威脅,

 

西元1943年1月,隨著蘇軍的2千門火砲和迫擊砲的轟擊,

列寧格勒的軍民展開的大反攻,

至2月15日 時,蘇軍進擊到拉脫維亞邊界,

貝德軍圍困了17個月之久的列寧格勒,

終於獲得了解圍,

 

到了西元1944年夏天在蘇聯的,波羅的海艦隊,拉多加湖艦隊,

奧涅加湖區艦隊,的配合之下,

蘇軍徹底擊潰了德國和蘇聯戰場北翼的德軍,

8月10日,列寧格勒保衛戰宣告結束,這次戰役,

對德蘇戰場的進程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

它牽制了德軍大量的部隊,使希特勒無暇他顧,

徹底打亂了它的侵略計畫,至此戰役結束後,

蘇軍得以騰出大量的兵力,用於其他戰略方向,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遭到慘敗,

放棄全面的攻勢,但隨著德軍在各地戰場面積的擴大,

和大規模的戰役後,使得石油的補給量,

成為制約戰爭行程的嚴重問題,若沒有石油的補給,

德軍的戰事將面臨失敗,

希特勒決定取得蘇聯高加索地區的石油,

於是德軍趁歐洲尚未開闢第二戰場的有利時機,

繼續增強東線蘇聯境內的軍事力量,

 

西元1942年夏季,德軍改為在南線實施重兵進攻,

企圖迅速占領石油資源豐富的高加索地區,

和糧食充足的,史達林格勒,

7月17日 ,德軍精銳部隊第6團軍的27萬人在德軍將軍,鮑羅斯將,

的指揮下揮軍向史達林格勒逼近,史達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西岸,

是連接蘇聯和歐洲南北水路的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

該城一旦失守,將會切斷莫斯科和高加索地區的聯繫,

進而威脅到石油豐富的,巴庫,和糧食充足的,庫班,

德軍還可北上於回莫斯科,並南下切斷英國和美國支援蘇聯的補給線,

並染指中東和印度洋,打通日本和德國的聯繫通道,

它的得失將會影響到整個站局的發展,因此蘇連決定死守史達林格勒城,

並在奇爾河和奇姆拉河一線,佈置了頑強的防禦部隊,

以遲滯德軍的推進速度,

24日,德軍接近史達林格勒西面,頓河河岸的大灣西部,

企圖對蘇軍進行兩翼突擊和圍的戰略,進而從近道進攻史達林格勒城,

但由於德軍燃料和彈藥的缺乏,以及德軍第4軍團被調往高加索戰場支援,

始得進攻史達林格勒的德軍,只能停留在,卡拉蘇,正面的頓河河岸上,

30日,希特勒開始調及部隊增援德軍統帥,鮑羅斯,

使得德軍第4裝甲軍團又被調了回來,從西南面向史達林格勒進攻,

 

8月3日 德軍攻占了,科特尼可夫,

9日,德軍遭到蘇軍激烈的抵抗,被迫轉入防禦攻勢,

這時德軍統帥鮑羅斯攻占了頓河上的一個據點占領了,卡拉赤,

23日,德軍攻占了史達林格勒北面的近郊,計畫從北面沿伏爾加河,

對俄軍實施突擊以奪取史達林格勒城,希特勒派出了兩千架次戰機,

晝夜對城區進行狂轟爛炸,整個史達林格勒城變成一片火海,

而蘇聯空軍及防禦兵,也對德軍進行激烈的反擊,擊落德軍120架戰機,

同時蘇聯統帥部,急忙調遣預備部隊,對德軍實施側翼反擊,

 

到了9月底,德軍已達80多個師,其主力都轉移到史達林格勒的會戰中,

15日,德軍全面進攻史達林格勒,在德軍飛機和大砲以及坦克的配合下,

23日,德軍成功突入史達林格勒城的核心,與蘇軍展開激烈的城市巷戰,

德蘇雙方為了爭奪一座房屋或是一條街,常常是幾經易手,

日以繼夜的激戰,使得史達林格勒變成第2個,凡爾登,

於是希特勒指示德軍變換戰術,改用砲火和飛機,

把史達林格勒成轟成廢墟,

直到11月12日 ,德軍才從史達林格勒的南部,越過伏爾加河,

卻付出了70萬人的慘痛代價,德軍欲迅速攻占史達林格勒城,

以及整個戰局的計畫被蘇軍打破,早在9月份德軍蘇兩軍展開激戰時,

蘇軍統帥,朱可夫,就開始組織策劃反擊德軍的計畫,

並調集110萬蘇聯兵力,

一路以德國中央集團為目的,以阻止德軍向頓河戰線增援,

一路則與史達林格勒以南的蘇軍配合,從南北夾擊德軍,

19日,蘇軍開始對德軍展開大反攻,蘇軍包圍了德軍第6軍團等30萬人,

並一舉攻占了德軍交通瓶頸,羅斯托夫,

使得德軍統帥飽羅斯的處境十分艱難,德軍的儲備物資早已枯竭,

補給線也已經斷絕,為了解救被蘇軍圍困的德軍,

希特勒將全部的德軍預備隊投向史達林格勒,但蘇軍的頑強阻擊,

使得德軍的解圍計畫失敗,

2 月21日,欲衝出蘇軍突圍的德軍統帥鮑羅斯,因部隊燃料不足,

而無法機動作戰,但這時希特勒仍然下令德軍死守史達林格勒,

 

西元1943年1月底,德軍在頓河的全部正面軍被蘇軍全面擊潰,

之後蘇軍南北夾擊,將德軍分割成多個孤立的集團,

31日,德軍開始整團整師地陸續向蘇軍投降,

2月2日,包括德軍統帥鮑羅斯在內的德軍24位將官,

2千名校以下的軍官和9萬名殘存的士兵,全部向蘇軍投降,

此戰,蘇軍共出動了約110萬人,德軍則共出動了約100萬人,

雙方使用了坦克,裝甲車,飛機,火砲,火箭炮等各種武器,

以蘇軍取得勝利而告終,史稱,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

史達林格勒一戰後,為了改善帝國內政的困境,

並防止軸心國集團的分崩離析,德軍統帥部,

計畫在德蘇戰場發動大規模的夏季進攻行動,

以取得戰略主動權,於是決定把,庫爾斯克,

作為扭轉戰局的入口,為此,德國最高統帥部擬定了代號為,堡壘,

的作戰計畫,

 

堡壘計畫

計畫從南,北兩面向該突初步的根部,實施向西心突擊,

圍殲蘇軍的中央方面軍以及,沃羅涅方面軍,

之後向蘇軍西南方面軍的後方突擊,為了保證堡壘計畫順利進行,

希特勒向蘇聯的庫爾斯克地區調集了50個師的精銳部隊,

包括17個裝甲師,3個摩托化師,近1萬門野戰砲,2千架飛機,

2千7百輛坦克,總兵力達到90萬人,德軍裝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

虎式坦克,豹式坦克,裴迪南式強擊火砲,

其中虎式坦克裝有88公厘大口徑火砲,火力十分猛烈,

同時由於前部裝甲厚達百公哩,具備較強的防護力,

但也因此曾加了戰車的重量,為其帶來行動的不便,

而蘇軍則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地域,集結了130萬的兵力,

2萬多門火砲,3千餘架飛機,3千6百輛坦克,

北邊是由,羅科索夫,所指揮的中央方面軍,

南邊則是由,巴什欽,所指揮的沃羅涅日方面軍,

總指揮則是由朱可夫元帥,擔任各陸軍的指揮官,

 

西元1943年7月初,德蘇雙方完成了戰略集結,大戰一觸即發,

就在這個時候,蘇軍在捕獲的德軍戰俘中於審訊中得知,

德軍將在7月5日 拂曉對蘇軍發動進攻,

於是蘇軍的朱可夫元帥決定搶先下手,

7月5日 凌晨2點20分,蘇聯沃羅涅方面軍,搶先進行大規模的砲擊,

面對蘇聯的先發制人,德軍決定改突襲為強攻,大量步兵緊隨其後,

清晨6點左右,德軍各路坦克排程楔型隊形,

以每平方公里1百輛坦克的密度向前衝,猛攻了一整天,

德軍在庫爾斯克弧形地帶的蘇軍南北兩翼都沒有途破,

但南翼的德軍卻始得蘇軍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南翼德軍的指揮官是,曼斯坦因元帥,

6日傍晚,南北兩面的德軍皆突破了蘇軍的第一道防線,

但是隨後的戰鬥中,儘管德軍發動多數猛烈的攻擊,

都未能完成對蘇軍的和圍,

11日,曼斯坦因元帥投入了新的蘇軍坦克集團,共有6百餘輛坦克,

矛頭指向庫爾斯克南邊的門戶,奧搏揚,如果蘇軍拿下奧搏揚,

庫爾斯克就有可能失守,這時蘇軍的沃羅涅日方面軍,

洞察出德軍曼斯坦因元帥的意圖,立即把蘇軍預備隊的坦克部隊,

以及近衛坦克第五集團軍緊急調往,普羅霍卡,

這支坦克大軍約有8百餘輛T-34T型坦克以及T-70型坦克,

12日早晨德軍將領曼斯坦因的坦克集團,和蘇軍的坦克團相遇雙方在,

普羅霍洛夫,地區的一片原野上展開大會戰,

雙方的飛機,坦克,火砲,步兵打得難分難解,

但其中1千多輛坦克才是這場會戰真正的主角,它們呼嘯而過衝向對方,

頓時火砲和穿甲彈在雙方的陣地中爆炸,煙硝壟罩著整個大地,

戰爭一開始,蘇軍的T-34T型坦克直殺向德軍,

然而它的76毫米口徑大砲,在遠距離無法集中德軍的坦克,

因此大批的蘇軍坦克在接近德軍之前,就被德軍的虎式坦克擊毀,

戰爭結束後,戰場上蘇軍坦克的殘骸數以百計,

17日至18日,德軍主力坦克撤出戰場,調往義大利支援,

因為此時有英軍將領,蒙哥馬利,以及由美軍將領,巴頓,

的英美聯軍已經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大舉登陸,

 

8月23日,歷時50多天的庫爾斯克會戰至此告一段落,

庫爾斯克大會戰,是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戰,

經過1個多月的血戰,德軍被殲滅了50多萬人,

1千5百輛新式坦克被擊毀,3千7百架飛機被擊落,

雙方共投入了飛機1萬2千餘架,德國空軍在空戰中損失慘重,

此戰役底粉碎了希特勒再度攻佔莫斯科的企圖,

迫使德軍從此轉入全面的戰略防線,

 

蘇捷斯卡突圍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於西元1943年6月,德軍12萬餘人侵略南斯拉夫,

對南斯拉夫發動代號為,黑森林,的圍剿行動,企圖佔領南斯拉夫,

內哥羅黑塞哥維納,的交界地區,

德軍圍剿南斯拉夫的最高司令部,以及其所率領的主力,

4日,德國和義大利的聯軍開始進攻南斯拉夫,

被圍困的南斯拉夫軍隊約有1萬6千人,其最高司令為,鐵托元帥,

率領南斯拉夫解放軍,兩路突圍,

南軍最高司令部率領第一師和第二師為一路,

7日向位於南斯拉夫的,蘇哈,前進的途中與德軍相遇,

南軍第一師苦戰後突圍,

9日清晨,南軍最高司令部和其餘部隊遭到德軍的空襲,

鐵托元帥負傷於夜間向,澤倫戈魯,成功突圍,

南軍第七突擊師經過反覆的突擊,與一批輕傷士兵一起渡河突圍,

南軍第三突擊師以及中央醫院,則遭遇到德軍的截擊,在激戰當中,

南軍部隊英勇不屈,舒死戰鬥,其師長不幸陣亡,

其餘部隊分散突圍,大批傷員遭到德軍的殘害,

14日,南軍最高司令部率軍成功突圍,並挺進到敵後然後向,

波士尼亞,的東部進軍,以開闢新的解放區,戰爭持續了20天,

17日,南斯拉夫資產階級政府軍,被迫向德軍投降,

此次戰役後,南斯拉夫共有6千名游擊兵犧牲,

佔被圍游擊對總數的三分之二,其中有1千3百名傷員,

33萬名南斯拉夫政府軍成為德軍的階下囚,另有30多萬人跑到山裡,

繼續與德軍周旋,他們後來成為南斯拉夫游擊隊的雛形,

 

第聶伯河戰役

德蘇戰爭中,蘇軍於西元1943年8月至12月,

在第聶伯河左岸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進行戰役,

目的是收復第聶伯河左岸的基輔,烏克蘭,頓巴斯,

奪取第聶伯河左岸的各個登陸場地,德軍在進攻庫爾斯克斯失敗後,

企圖利用中間地區的江河屏障,進行持久的防禦同時在,奧爾沙,

維捷布斯克,索日河,納爾瓦河,第聶伯河,莫洛奇納亞河,

等地加緊修築稱作,東方屏障,的防禦戰線,

而第聶伯河正是在其主要兵力,蘇軍參戰兵力為中央軍,

沃羅涅日軍,草原軍,西軍,西南軍,當時為5個集團軍,約124萬人,

8月3日蘇軍將領,瓦杜京大將,士科涅夫大將,對德軍將領,曼施泰,

的部隊進行攻擊,將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與德軍的,肯普夫戰役集群,

切斷並突破德軍的戰線,之後蘇軍能夠迅速收復,別爾哥羅德,

波歌杜大霍夫,並攻擊烏克蘭以重新奪取,哈爾科夫城,

30日,蘇軍西南軍在頓巴斯發起進攻,

 

9月下旬,蘇軍西南軍的右翼突擊第聶伯河並在,札波羅熱,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等地段強渡該河,

22日,前進到莫洛奇納亞河,蘇軍中央軍則於8月26日進攻,

21日成功收復,切爾尼夫,並突擊到第聶伯河,

23日,蘇軍第聶伯河和普里皮亞季河,之間奪取登陸戰場,

蘇軍沃羅涅日軍在追擊德軍的過程中,

於8月25日攻佔,阿赫特爾卡,

 

9月2日成功收復,蘇梅,並在進攻中央,

於9月下旬進抵第聶伯河隨即在,大布克林地域,

和基輔以北的,仰捷日城,攻佔登陸戰場,

蘇軍草原軍則於8月23日 ,成功收復了哈爾科夫,

之後繼續向上第聶伯羅斯克,展開進攻,

於9月下旬在,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西北方向的,克列緬丘格,

東南方向和第聶伯羅夫斯克,奪取登陸戰場,

 

10月20日,蘇軍各主要軍團分別改稱,烏克蘭第一軍,

烏克蘭第二軍,烏克蘭第三軍,烏克蘭第四軍,共263餘萬人,

烏克蘭第一軍於10月,兩次展開收復基輔的戰役,但均未成功,

 

隨後其主力由大布克林豋陸戰場,實施突擊,

於11月6日收復基輔,並在基輔建立正面5公里 ,縱深150公里 的登陸戰場,

蘇軍在迅速度過第聶伯河後,建立橋頭堡,以保護砲兵和坦克的攻擊陣地,

到了11月初,德軍第十集團軍,以由於蘇軍先前部隊的推進而在,克里木,

陷入蘇軍的包圍,白俄羅斯軍則於11月下旬進行,戈梅利列齊察戰役,

以奪取位於,落賓,以南縱深長達1百公里的登陸戰場,

烏克蘭第二軍和第三軍則在3個月的作戰過程中,收復了波羅熱,

以及第聶伯河的彼得羅夫斯,

並在第聶伯河上建立450公里的第二個登陸戰場,

之後突擊到第聶伯河下游,並封鎖了位在克里木半島上的德軍,

在克里沃羅夫,德軍第四十裝甲軍在第二十四裝甲師的增援下,

於10月28日將,羅特米斯特羅夫將軍,的近衛坦克集團軍擊退了15英里 ,

使得蘇軍1萬人陣亡和5千人被俘虜,蘇軍進攻的速度因此遲滯,

給了德軍將領曼施泰,一個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

撤退的機會但這種情況並沒有延續太久,

 

德軍將領曼施泰的部隊於10月12日重新佔領基輔,但於11月6日被蘇軍將領,

瓦杜京,重新奪為基輔,但這樣做卻消耗了德軍第八集團軍的兵力,

該軍團最後被削弱,使得德軍把,切略西,丟給了蘇軍將領科涅夫,

蘇軍在第聶伯河會戰中重創德軍,收復了重要的經濟區,

並在第聶伯河和普里皮亞季河上,奪取了25個登陸戰場,

從而收復了白俄羅斯,右岸烏克蘭,克里木,

並為日後將德軍逐出蘇聯國境,創造出有利的條件,

 

白俄羅斯戰役

白俄羅斯戰役為蘇德戰爭後期,蘇軍進行代號為,

巴格拉季昂,的主要戰役,

西元1944年上半年,蘇軍在德蘇戰場的南北兩翼,連續打擊德軍,

收復了大片土地,德軍企圖固守華沙和東普魯士的兩大戰略方向,

蘇軍最高統帥,決心把夏秋戰局的主攻方向選在該地,

以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的主力,進而收復白俄羅斯,

為進攻烏克蘭西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以及波蘭和東普魯士,

創造出有利的條件,同時策應西歐第二戰場,

 

蘇軍參加戰役的軍團有,白俄羅斯第一軍團,白俄羅斯第二軍團,

白俄羅斯第三軍團,波羅的海沿岸第一軍團,第聶伯河區艦隊,

此外參戰的還有,波蘭第一軍團,法國諾曼第涅曼航空兵團,

合計為160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共240萬人,

3萬6千4百門大砲,12個坦克和機械化師,5千2百輛坦克和自走跑,

5千3百架戰機,另外還有游擊隊14餘萬人配合作戰,

德軍參戰的軍團則有,中央集團軍,北方集團軍的第十六集團軍,

北烏克蘭第四坦克師集團軍,由第一航空隊,

第四航空隊和第六航空隊支援,合計63個師又3個旅,

總共120萬人,9千5百門火砲,9百輛坦克和自走砲,1350架戰機,

 

戰役於6月23展開,蘇軍四個軍團在6個地段突破了德軍的防禦,

於27日和29日,分別圍殲德軍的,維提布斯集團軍,以及,

搏布魯伊斯克軍團,上翼的側面,共11多個師,

繼而以3個軍團向明斯克突擊,在整個7月裡,蘇軍在6條戰線上,

毫不停頓地向波蘭和東普魯是挺進,

7月3日蘇軍收復明斯克城,並圍殲德軍10萬5千人,

13日蘇軍攻佔,維爾納,

14日奪下了,平斯克,1

5日蘇軍佔領,格羅德諾,

18日,白俄羅斯第一軍團的左翼,進攻直取波羅的海東部的重鎮,

盧布杜卡,同時蘇軍將領,羅科索夫斯基,

突破了德黑蘭會議上劃定的波蘭和蘇聯邊界,

隨後又馬不停蹄地向前進攻,

20日波軍和蘇軍一起渡過,西布格河,

28日蘇軍奪取,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

到了31日又攻克位於華沙地區的,普拉加,

 

8月17日,蘇軍進軍至東普魯士邊界,

29日,蘇軍攻佔里加西南的,葉爾加良,蘇瓦烏基,

以及華沙東部地區的,維斯瓦河防禦陣地,戰役結束結束前12天,

蘇軍向前挺進了80公哩,由於攻勢猛烈,德軍最精銳的中央集團軍群,

完全被蘇軍擊潰,被合圍在明斯克以東,到了傍晚,蘇軍肅清了德軍,

至此,打通了通往波蘭的道路,

 

攻克柏林

西元1945年2月,英國,美國,蘇聯三國舉行,雅爾達會議,

會議中確定以易北河為界,蘇軍攻佔易北河以北的地區,

盟軍則攻佔易北河其他地區,而柏林在易北河以北,

這表示進攻柏林的任務將交給蘇聯來完成,

在盟軍進攻柏林不久,希特勒還在廣播中,鼓動德國14到16歲的男孩,

應該志願為納粹黨衛軍的榮譽而戰,並呼籲這些孩子保衛首都柏林,

4月,蘇軍已進軍到距伯林僅60公里的地方,英美盟軍的先頭部隊,

也已經前進到易北河,距柏林僅約1百公里,

這時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率兵激進,大有一舉攻佔柏林之勢,

而美軍也跨過萊因河,急速向東挺進,正在英美兩軍大肆進攻之時,

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卻電告莫斯科表示,

盟軍無意與蘇聯爭取柏林的意思,只是想切斷德軍南北兩面的聯繫,

艾森豪後來解釋,他之所以將柏林讓給蘇軍,是因為他知道柏林一戰後,

將使盟軍付出10萬士兵的性命,而蘇軍的損失將比盟軍的傷亡更為嚴重,

當時史達林發現德軍在潰敗時,更願意向盟軍投降,

因此蘇軍每前進一步,就要付出數倍於盟軍的犧牲,

而德軍在兵力的布防上,仍集中對赴東線戰場上的蘇軍,

到了4月中旬,德軍在德蘇戰場的作戰,共投入了219個師,

包括34個坦克師,而在對付英美盟軍上,德軍只配備了60個師,

包括5個坦克師,僅約2百輛坦克,

為了避免蘇軍的損失逐步擴大,於是史達林決定提前攻克柏林,

16日,蘇軍在空軍的支援下轉入進攻,蘇軍的步兵和坦克師於拂曉前,

在大探照燈的支援下發起進攻,蘇軍在前兩公里之內未遭遇有力的第抗,

但隨後在德軍拼命抵抗下,使得蘇軍進攻的速度急遽下降,

17日蘇軍將領,朱可夫元帥,率領方面軍在,

塞洛高地,附近一帶突破防守,

到了19日晚間突入,奧得河,地區的防禦地帶,

在他右翼的蘇軍已從北面和西北面,兩個方現包為了柏林,

20日下午1點50分,蘇軍第三集團軍,對柏林發射了第一發砲彈,

24日,希特勒召見警衛隊分隊長,沙烏布,連自己的私人侍從,林榕,

都不準進入,沙烏從希特勒的辦公室出來後,

要求林榕把兩個箱子澆上汽油燒燬,

25日,希特勒把林榕叫到屋內,然後宣布了一項決定,

他表示如果柏林失陷,他將和他的情婦,愛娃,準備一起自殺,

因為怕蘇軍得到自己的屍首,希特勒吩咐警衛隊隊長,林榕,

準備兩相汽油,將他們的屍首和地下碉堡全部焚毀,

當天兩方蘇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完全圍住了柏林,

同時美軍第一集團軍也在,托爾高,附近的易北河上游與蘇軍會合,

26日,蘇軍向柏林發起總攻擊,

蘇軍坦克車一輛接著一輛\輾過柏林的大街小巷,發出猛烈的轟擊,

頃刻間,柏林城中有2百餘棟建築物遭到摧毀,

29日,在柏林的街道上,蘇軍152公厘口徑的M1935型榴彈砲組,

準備攻擊國會大廈附近的目標,,

蘇軍與柏林守軍開始展開了國會大廈的爭奪戰,

當得知蘇軍突破了柏林的防線時,希特勒的納粹指揮部亂成一團,

就在同一天,德國宣傳部門的一名高級官員在一座克難的地下碉堡中,

為希特勒與他的情婦愛娃作為證婚人,舉行了婚禮儀式,

正式宣布他們成為夫妻,婚禮結束後,

希特勒夫婦與其他人一起舉辦簡單的茶晏,

30日,德軍堅固的國會大廈被攻破,

同一天,希特勒履行了他的自殺計畫,

他讓保鑣把自己愛狗帶進臥室哩,拿出一顆毒藥給愛狗吃,愛狗力克死去,

下午3點45分,希特勒一一探望仍堅守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並與他們告別,他希望其餘的屬下能夠向西突圍,請求德國盟軍的支援,

之後他返回辦公室,提醒他的貼身隨扈,一定要燒掉他的遺體,

然後希特勒關上了門,愛娃也在裡面,眾人在外面靜靜的等候,

直到裡頭傳出一聲槍響,大家推開了辦公室的大門,

只見子彈從希特勒右邊的太陽穴貫穿,倒在沙發上中彈身亡,

而愛娃則服毒自盡,躺在希特勒的身旁,隨後眾人遵照希特勒的遺囑,

用毛毯把兩具屍首裹起來,澆上汽油焚燒,

護衛則將兩人的屍首埋葬在附近,

 

西元1945年5月2日下午3點,德軍全面停止抵抗,柏林城防衛司令,

衛德林將軍,率領殘軍向盟軍投降,

3日,蘇軍在德國大臣官邸的一處庭院,發現了汽油和混凝土攪拌機,

那裡可能就是希特勒最後埋葬的地方,

8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於德國的,卡爾斯霍爾絲特,

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

 

布拉格戰役

西元1945年5月1日至5日期間,捷克境內各地爆發人民起義,

5日清晨,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也爆發了人民起義,

納粹在當地的代理人,法蘭克,為了爭取時間,開始和起意者談判,

就在此時,駐守在這裡的德軍司令,舍爾納,對部隊下達命令表示,

用一切手段將布拉格的起義者鎮壓下去,

隨即德軍從三個方向向布拉格前進,使得起義者付出慘痛的代價,

因為當時駐守在捷克的德軍集團總兵力仍有90餘萬人,

配備有9千7百門火砲,1千9百輛坦克和強擊砲,以及1千餘架飛機,

在盟軍粉碎了柏林的戰略集團後,軸心國事實上已形同瓦解,

但是希特勒為了延長納粹的生命,在其政治遺囑中,

任命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茲,為首的德國政府,

他於4月20日被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當時舍爾納元帥擔任,德國納粹中央集團軍群司令,

之後被推任為,德國陸軍總司令,

德國駐捷克的軍隊就是由他的部隊駐守,雖然這個新政府已成不了氣候,

卻仍然竭力阻止盟軍西線的軍隊,而繼續堅持東線戰場的戰鬥,

不久,捷克的起義者立即向盟軍和蘇軍請求援救,

希望趕快把德軍趕出去,在佔領柏林後,

蘇軍立即把軍隊從柏林附近開往,德勒斯登,西北的地區,

並派重兵前去圍剿,蘇軍的科涅夫元帥,率領烏克蘭第一方面軍,

包圍了德軍集團的左翼,馬列諾夫斯基元帥,率領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在,

布爾諾,以西和以南的地方作戰,從南面包圍德軍集團的左翼,

廖緬科大將,率領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推至,蘇林,新伊欽,克爾諾夫,

什特思貝克,以北一線作戰,此次參加戰役的蘇軍有2百萬人,

包括羅馬尼亞集團軍和一個捷克集團軍,配備有3萬餘門火砲和迫擊炮,

2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砲,以及3千餘架飛機,

 

5月6日,科涅諾夫率領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右翼,

趁著德軍往某個方向撤退時,展開了猛烈的追擊,各先鋒部隊也迅速推進,

7日,蘇軍各方面軍的主力開始發動猛攻,

8日,蘇軍順利佔領德勒斯登,接著解放了莫斯科,比利納,特普利采,

等重要的城市,夜間,蘇軍各方面軍的部份先遣部隊,

衝進了捷克的首都布拉格,

9日,蘇軍主力在捷克起義戰鬥部隊的積極支援下,也進入了布拉格,

蘇軍於當天完全解放了布拉格,

10日,蘇軍開始追及德軍,科涅夫元帥率領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

在一天之就行進了40公里 ,俘虜了8萬餘名德軍官兵,

並在幾個機場俘獲272架德軍戰機,

同時,部分蘇軍與前來圍剿的美軍會合,

幾乎將捷克境內的德軍集團全部合圍,被圍的德軍見大勢已去,

紛紛放下武器向盟軍投降,但因顧忌蘇軍的英國首相邱吉爾,

偷偷給英軍將領蒙哥馬利下達一道指令表示,好好收集德軍的武器,

並整齊地放在一起,以便日後一旦蘇軍如果進續繼攻下去,

可以考慮跟德軍合作,而順利地將武器重新分發給德軍,

11日,德軍失去了抵抗的能力,歐洲戰場最後一批德軍被肅清殆盡,

布拉格戰役,是德蘇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戰役,這場戰役中,

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

總共俘虜了德軍官兵86萬人,其中包括60名將軍,

 

蘇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西元1945年8月到9月期間,

蘇聯對法西斯日本進行最後一次戰爭,

協同作戰的的有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以及外蒙古軍隊,

作戰地區主要在中國東北省境內,日本關東軍,

則沿著蘇聯,偽滿州國,以及蒙古邊界,構築了17個堡壘地域,

每個堡壘集中在長春,大連以東,圖們以南的地區,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9日凌晨,蘇聯航空兵對吉林,瀋陽,哈爾濱等中國東北主要城市,

進行空襲,蘇聯太平洋艦隊航空兵,則對日本軍艦實施襲擊,

完全掌握了制空權,同時蘇聯地面部隊各先遣支隊,越過中國境內,

當日拂曉,蘇軍主力發起進攻,外貝加爾的蘇軍未遇到任何地抗,

迅速越過大興安嶺和戈壁沙漠,蘇聯遠東第一軍,

在蘇聯太平洋艦隊的配合下,從濱海地區由東向西突擊,

迂迴兵封鎖日軍的堡壘地區,並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開闢通路,

向牡丹江方向突擊,蘇聯遠東第二軍,在阿穆爾河艦隊的協同下,

從北向南突擊,強度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之後其主力向松花將突擊,

10日,日軍大本營將住朝鮮半島的第十七軍,歸入關東軍列序,

隨後,關東軍司令部撤退至通化,並命令日軍第五集團軍退往至,

槽道河子,日軍第三集團軍撤退至延吉,日軍第三守軍撤守朝鮮,

但日軍第三軍司令,卻命令所部向長春和瀋陽收攏,準備與蘇軍決戰,

11日,蘇聯第十六軍團和蘇聯太平洋艦隊對,

薩哈林島,的南部發起進攻,

11日至12日,蘇聯太平洋艦隊登陸兵,

先後攻佔朝鮮半島北部港口,雄基,羅津,

13日蘇軍開始展開了,清津登陸戰役,

由於日軍對蘇軍的進攻估計不足,倉促作戰之下不堪一擊,

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

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誥書,

16日,蘇軍登陸兵收復朝鮮的,清津,之後蘇軍第二十五集團軍,

從陸上進抵清津市,切斷了日軍由朝鮮向日本本土的退路,

19日至24日,蘇軍向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主要的城市,機降了小分隊,

蘇軍在瀋陽機場拘留企圖外逃的偽滿州國皇帝,溥儀,並

先後進佔了,齊齊哈爾,哈爾濱,長春,旅順,

日本關東軍大部分被迫繳械投降,少數負偶頑抗日軍則被蘇軍殲滅,

25日蘇軍佔領了,哈林島,以南部地區,

9月1日 蘇軍佔領了,千島群島,

2日盟國在美國的,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日本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

代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蘇日戰爭,

日軍損失了67萬7千人,其中8萬3千人被擊斃,蘇軍則傷亡3萬2千人,

以日本失敗蘇軍獲勝而告終,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

西元1979年到西元1989年,蘇聯武裝部隊入侵阿富汗,

與阿富汗反抗軍展開了一場,侵略和反侵略的戰爭,

西元1979年12月到西元1980年1月,蘇連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

並在阿富汗扶植魁儡政權,面對蘇聯的入侵,阿富汗人民奮起抗地,

各種力量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西元1980年2月到西元1985年12月,

蘇軍發動了全面掃蕩和重兵掃蕩的軍事行動,

先後於西元1980年2月,4月,6月,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攻勢

對阿富汗游擊隊展開全面的掃到行動,

阿富汗游擊隊則利用熟悉的地形等有利的條件,廣泛地展開山地游擊戰,

使得蘇軍的摩托化部隊,無法發揮其兵力和兵器上的優勢,

前面掃蕩行動失敗後,蘇軍改變戰術,

集中優勢的兵力對阿富汗游擊隊主要的根據地,發動重兵清剿的行動,

在付出沉重的代價後,蘇軍雖然佔領了阿富汗游擊隊的一些根據地,

但未能重創阿富汗游擊隊,

 

西元1986年1月到西元1989年2月,蘇聯和阿富汗雙方進入對峙的局勢,

西元1985年,戈巴契夫,擔任蘇聯總書記後,決定逐步從阿富汗撤軍,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決策者,勃列日涅夫,

當這位蘇共領袖於西元1982年逝世時,阿富汗的游擊戰正打得如火如荼,

在蘇聯歷經了,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兩屆領導人後,

直到戈巴契夫掌握領導權,蘇聯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

於西元1988年5月15日 至西元1989年2月15日 ,

分兩個階段撤出全部的軍隊,痛失11萬5千人,

至此,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結束,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曆時9年多,

帶給蘇聯和阿富汗兩國人民災難,有近百萬人死於戰亂之中,

5百多萬人淪為難民,蘇聯的國力也被削弱,

從而被迫改變對全球的戰略,

對國際戰略的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西元1985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失敗後,

國內經濟狀況每況愈下,之後蘇聯在戈巴契夫的帶領下,

於西元1986年開始進行改革,包括在社會主義體制下,

處於停滯且僵硬的經濟,以及所有領域上都進行改革,

西元1989年蘇聯舉辦,聯邦人民代表議員大選,

跨出了民主議會的第一步,屬於蘇聯的東歐各附小國,

也紛紛進行改革,企圖瓦解以往的社會主義原理,

12月,美國總統布希與蘇聯領袖戈巴契夫在馬爾他島,

進行雅爾達會議,會議中美俄雙方同意第二次世紀大戰的世界秩序,

從此宣告東西方冷戰正式結束,

 

西元1990年,當選俄羅斯總統的戈巴契夫,舉行地方自由選舉,

結果許多地方的共產黨都淪為少數黨,在這樣的情況下,

俄羅斯共和國由葉爾欽進行主權宣告,

而當波羅迪的海三小國宣布獨立時,許多其他附屬俄羅斯的共和國,

也跟著宣佈主張獨立主權,到了年底除了喬治亞,

其他如白俄羅斯,烏克蘭,立陶宛,喬治亞,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摩爾多瓦,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

等其他十一個共和國,藉著組織,獨立國家共和體(CIS),

而罷免戈巴契夫總統,就這樣從西元1922年成立以來,

持續長達69年的蘇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正式宣告解體,

 

俄羅斯聯邦,實行的是聯邦制半總統制

俄羅斯聯邦憲法和法律為基礎,

根據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又相互制約,

相互平衡的原則行使職能,

總統國家元首任期6年,可以連選連任一次,

西元2008年,修憲前為4年,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

總統擁有相當大的行政權力,

有權任命包括了總理(正式名稱為政府主席),

在內的高級官員,但必須經國家杜馬批准,

總統同時也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以及聯邦安全會議的主席,並可以不經議會通過,直接頒布法令,

總統不可以連續當選超過一次,但總當選次數不設上限,

根據《俄羅斯聯邦憲法》,俄羅斯聯邦會議

是俄羅斯聯邦的代表與立法機關,採用兩院制

下議院稱國家杜馬(代表聯邦各主體),

上議院稱聯邦委員會(代表聯邦),

聯邦委員會(上議院),由俄羅斯聯邦諸聯邦主體,各派兩名代表組成,

一名來自國家代表權力機關,一名來自國家執行權力機關,

主要的職能是批准聯邦法律,聯邦主體邊界變更,

總統關於戰爭狀態和緊急狀態的命令,決定境外駐軍,

總統選舉及彈劾,中央同地方的關係問題等,

國家杜馬(下議院)的職權,是同意總統對總理的任命,

決定對總統的信任問題,任免審計院主席及半數檢查員,

實行大赦,提出罷免俄羅斯聯邦總統的指控,通過聯邦法律,

 

俄羅斯的軍事力量是由聯邦軍隊國家近衛軍邊防軍鐵道軍

民事防衛軍,聯邦通信以及情報資訊部隊,聯邦警衛局所屬部隊,

等部隊組成,總人數為201.9萬人,其中軍隊有113.48萬人

國家近衛軍約有30萬人邊防軍有軍人16.7萬人鐵道軍有5萬人

陸軍

目前俄羅斯陸軍主要編為10個集團軍,另外還有若干直接由軍區指揮的旅,

海軍

北方艦隊太平洋艦隊黑海艦隊波羅的海艦隊,俄羅斯裏海區艦隊

空軍

俄羅斯空天軍目前主要由航空部隊,航天部隊,飛彈防禦部隊三部分組成,

空降軍

目前俄羅斯空降軍的人數為3.5萬人

戰略火箭軍

目前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大約配備有800枚各式飛彈,

和3000多枚核彈頭,擁有俄羅斯60%以上的核武器

核力量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核武庫,

俄羅斯的陸基核彈頭隸屬戰略火箭兵

潛射彈道飛彈則隸屬海軍,

以及空軍負責以戰略轟炸機空投核彈,

俄羅斯的核彈以下列四種方式部署:

陸基發射井,如SS-18 撒旦彈道飛彈,

陸基機動發射,如RS-24洲際彈道飛彈

潛基,如SS-NX-30

空軍空投核彈,如圖-1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