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共和國,通稱肯亞,首都奈洛比,

全國人口約5000多萬,主要人口為基庫尤人,

說英語,斯瓦希里語,使用拉丁字母,

是位於東非,瀕臨印度洋索馬利亞衣索比亞

南蘇丹烏干達坦尚尼亞接壤,

肯亞人一共有42個民族,分成班圖尼羅庫施特三大語系,

全國分為47個縣市

 

早在西元前6百年,腓尼基人已到達肯亞的,蒙巴薩,

西元七世紀時,肯亞的東南沿海已形成一些商業城市,

在此之前已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到此地經商,

阿拉伯人首先在肯亞的,拉穆,附近一帶定居,

他們每年11月至隔年4月之間,

乘東北季風駕駛船隻由阿拉伯半島到達非洲的肯亞,

然後在每年6月至10月之間,乘西南季風返航,

西元七世紀後,伊斯蘭教在中東興起,阿拉伯慕斯林用伊斯蘭教旗幟,

建立了從西亞到北非以及歐洲的大帝國,包括肯亞在內的東非沿海社會,

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為了躲避戰亂,阿曼酋長,蘇萊曼,賽義德,

等人在阿拉伯的內戰中失敗後,於西元695年率領族人逃到東非海岸一帶,

西元八世紀,來自葉門的一些阿拉伯部落也移民到蒙巴薩,摩加迪沙,

西元915年左右,塞拉之子蘇丹和其他6個兒子率領族人來到東非,

還有一些普通的阿拉伯人在這裡與當地的女人結婚生子,

經過數代的混居後產生了新的語言和族群,斯瓦希里人,

到了十五世紀時從摩加迪沙到,

夸奈,的東非沿海一帶,共有37個大小城頭,

大部分都建於十二至十三世紀,其中有不少城頭建在肯亞沿海一帶,

主要的城頭有,帕泰,曼德柆,馬林迪,蒙巴薩,

其中西元1415年的馬林迪王,

曾派遣使臣向中國明朝永樂皇帝贈送了一隻長頸鹿,

西元1417年至西元1419年,鄭和第5次率領明朝船隊下西洋時,

中國的絲綢和青瓷轉往東非,馬琳狄王則用非洲的香料和象牙與中國貿易,

西元1420年,馬林迪王回訪中國時不幸中塗逝世於福州,葬於福建閩侯縣,

 十五世紀末葉,西元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科達伽馬,

首次率領葡萄牙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肯亞沿海一帶,

肯亞的蒙巴薩王對葡萄牙人心存疑慮不太滿意,

但蒙巴薩王不睦的馬林迪王,卻給予葡萄牙人友好的支持,

允許達伽馬等人在肯亞沿海建築石頭和奪取肯亞的土地,

蒙巴薩王意識到葡萄牙人的前來,主要在窺測和爭取肯亞的土地,

變即時呼籲馬林迪王摒棄前嫌,共同對抗外來的敵人,

但未被馬林迪王接受,由於肯亞裡各個城邦的不和,

而給予葡萄牙人可乘之機,得以利用優勢武力擊破肯亞各個城邦,

帕泰和拉穆在葡萄牙軍的襲擊下被迫投降,

葡萄牙人在肯亞的城邦沒法獲得商業獨佔權,

 

西元1528年至西元1569年,

帕泰和蒙巴薩兩個城邦,曾乘虛先後啟事,

葡萄牙獲悉消息後隨即派軍隊前往鎮壓,

蒙巴薩再次遭到了葡萄牙軍的洗劫,

帕泰王則被迫向葡萄牙人賠款求合。

十六世紀中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崛起於西亞和東非一帶,

與葡萄牙人爭奪勢力範圍,

西元1583至西元1588年肯亞的,法扎,拉穆,基利菲,蒙巴薩,

等城邦在土耳其人,阿里貝伊,鼓動和支持下起意,

葡萄牙立即從印度的,果阿,調派艦隊前來鎮壓,

並且在馬林迪王的協助下,打敗了固守蒙巴薩的土耳其人,

阿拉伯人,斯瓦西里人,蒙巴薩第三度被掠奪一空,

但這次因為一支食人族的幸巴威部落,

在葡萄牙軍撤出之後接踵而至,在肯亞到處劫掠居民,

隨後又北上包圍馬林迪,但遭到與馬林迪結盟並且同樣兇悍的,

塞格居人,猛烈的襲擊,幸巴威僅有百餘人逃生,

這件事之後,葡萄牙人在蒙巴薩設立了,長官暑,

於西元1593年修建堅固雄偉的,耶穌堡,

並立馬林迪王,哈桑伊本阿赫邁德,為蒙巴薩蘇丹,

但其實權卻掌握在耶穌堡葡萄牙長官的手中,

此後半個世紀,葡萄牙人在肯亞沿海一帶的勢力,

一直處於頂盛的時期,後來由於葡萄牙長官的驕橫貪婪,

 

阿赫德蘇丹乃於西元1614年到印度的果阿,

向葡萄牙總督告狀但未果,

他返回肯亞後被葡萄牙官員買通當地部落的人,

乘機偷襲殺害了馬林迪王,哈桑伊本阿赫邁德,

於是他7歲的兒子,尤素夫,則被葡萄牙人送往果阿,

接受基督教的教育,但不久就皈依了伊斯蘭教,

西元1631年8月15日,的基督教聖母升天日,

他趁著葡萄牙人忙於慶祝節日而放鬆戒備之際,

發動反葡萄牙人的起義事件,幾乎全殲當地的葡萄牙駐軍,

也殺死了一些基督教徒並佔領了耶穌堡,

到了該年年底,還擊退了由果阿派來鎮壓的葡萄牙艦隊,

但他號召的確沒有得到其他鄰近地區的響應,

在次年葡萄牙率軍大舉進攻前,他就率眾退出了蒙巴薩,

在海上繼續進行反葡萄牙的活動中,

於西元1637年死於,吉達,

西元1650年,阿拉伯半島上接受葡萄牙殖民統治的,阿曼,

在其教長蘇丹,伊本賽義夫,的領導下趕走了葡萄牙人,

西元1652年,阿曼教長派遣艦隊,

襲擊肯亞的帕泰和桑吉巴的葡萄牙人,開始干預東非的事務,

西元1660年,賽格居人又應帕泰人的請求進攻法札,

佔領了除了耶穌堡以外的蒙巴薩,

西元1678年,葡萄牙駐果阿總督,達爾梅達,

率軍來到肯亞並處死帕泰,拉穆,錫島,

曼德拉等城邦的首領和其部屬,

西元1680年,帕泰王再次起義反抗葡萄牙人,不久好兵敗被俘,

於西元1688年在印度的果阿遭到殺害,

西元1696年阿曼的首領,義德伊本蘇丹,

率領3千多名士兵的阿曼艦隊攻擊蒙巴薩,

於西元1698年年底,進攻耶穌堡,

 

30年後西元1728年,葡萄牙人重新佔領耶穌堡,

但西元1729年,葡萄牙人又被趕走,

此後葡萄牙人專心經營非洲的,莫三比克,

肯亞沿海則由阿曼人主宰,並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初期,

阿曼統治者派兵鎮守以蒙巴薩為中心的重要據點,

各城市名義上服從阿曼的統治,實際上卻各自為政,

當地人很快就發現,阿曼人與葡萄牙人一樣的貪婪和霸道,

因此逐漸心懷怨恨,這段時期內,伊斯蘭文化也有所恢復,

但城邦之間卻經常發生矛盾和衝突,

第二階段是十八世紀後期至十九世紀初期,阿曼的馬玆魯伊家族,

主宰的霸權時期,馬玆魯伊家族因於十七世紀末,

曾參加攻陷耶穌堡的戰役,乃得以在蒙巴薩定居,靠著從政和經商,

很快就成為當地最有財富和權勢的家族,

西元1741年,阿曼教長任命馬玆林家族的,穆罕默德伊本烏斯曼,

為蒙阿薩總督,不久,阿曼統治集團因內鬨不已,

於是馬茲魯伊家族,就乘機宣布蒙巴薩獨立,

之後帕泰和馬林迪等城邦也起而傚尤,馬茲魯伊家族還奪取了,奔巴,

作為糧食主要的供應地,並與帕泰的統治者建立聯盟,

在帕泰派遣駐軍,而位於南方的,武姆巴,也承認蒙巴薩的盟主地位,

為此,阿曼的統治者曾派出一支東非遠征軍,順道前往蒙巴薩,

迫其承認阿曼的統治權,但實際上並沒有削若馬茲魯伊家族在當地的實權,

 

西元1807年,馬茲魯伊家族還派兵到了肯亞的帕泰,去支持自己選擇的人,

來繼承帕泰的王位,後來由於馬茲魯伊家族日益驕橫,族內開始爭權奪利,

因此逐漸失去盟邦的支持,勢力日益衰弱,

此時阿曼的新國王,賽義德,正計畫重新征服東非沿海的城市,

西元1812年,馬茲魯伊家族在政權拉攏的戰爭中失敗,

西元1813年,肯亞的拉穆歸順了阿曼,

西元1822年,肯亞的帕泰和奔巴也相繼脫離馬茲魯伊家族的控制,

西元1824年,英國一艘戰艦應馬茲魯伊家族的請求,

對肯亞的蒙巴薩實施保護,之後於10月撤走,同年,

阿曼蘇丹賽義德,率領阿曼大軍登路蒙巴薩,

經過談判後允許馬茲魯伊家族的,薩利姆本阿赫德,留任蒙巴薩總督,

西元1828年,薩利姆本阿赫德再次舉兵反抗阿曼,

並於西元1834年,擊退阿曼人的圍攻,

但西元1835年,薩里姆本阿赫德逝世,新任蒙巴薩總督,拉西德,

被迫投降阿曼,馬茲魯伊家族被逐出蒙巴薩,

第三階段是十九世紀30年代到90年代,阿曼桑吉巴的統治時期,

西元1837年,阿曼再次佔領肯亞的蒙巴薩,再度成為東非沿海的統治者,

西元1840年,阿曼王賽義德將首都,由馬斯喀特遷到桑吉巴,

想以這裡為中心,建立較為安全的商業帝國,

桑吉巴的統治者,建立了北,中,南三條深入肯亞中部至西部,

以及經過坦尚尼亞至維多力亞湖的商業地區,早再十九世紀30年代,

坎巴人,就已定期組織商隊,到達蒙巴薩等沿海市場進行貿易活動,

到了十九世紀60年代,沿海的阿拉伯人和斯瓦西里人的商隊,

開始直接進入內地,進行貿易和奴隸交易,

桑吉巴對肯亞沿海的統治一直不太穩定,

帕泰島上的錫尤和帕泰時服時反,錫尤的首領,馬塔卡,

曾率眾多次打敗桑吉巴的討伐,

西元1863年,馬塔卡的兒子,穆哈馬德,

又聯合怕太的蘇丹,阿赫德,起兵造反,

結果被桑吉巴的軍隊鎮壓,馬塔卡的兒子穆哈馬德,

於西元1866年兵敗被俘,帕泰全島始告平定,帕泰蘇丹阿赫德出逃,

逃到了靠近沿海內地的,維圖,成為當地的蘇丹,

繼續抵抗桑吉巴和它的盟友,英國因得到不少阿拉伯人的支持,

十九世紀80年代,維圖一度成為德國的部護地,

西元1890年,德國退出維圖後,另一位反桑吉巴的首領,

也是馬玆魯伊家族的後裔,穆巴拉茲本柆希德,於

西元1860年時,被桑吉巴任命為,

加濟,的長官,但他一心想恢復祖業,

而於西元1871年,起事但最後失敗被迫撤退至,姆韋勒,

並以此地根據第組織部落的暴動,

最後於西元1875年,兵敗投降,

早再十九世紀初,英國憑藉沿海的力量,在東非沿海取得霸權,

十九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英國支持東非的阿拉伯統治者,

拒絕法國企圖在肯亞的蒙巴薩建立立足點的要求,

西元1877年桑吉巴蘇丹,巴加什,依照丁國領事的授意,

邀請英國軍官,馬修斯中尉,負責編訓桑吉巴的軍隊,

又幫助桑吉巴鎮壓來自姆韋勒的反桑吉巴武裝暴動,

西元1885年初德國人,登哈特,到達肯亞的拉穆與維圖的蘇丹談判,

於同年4月簽約,規定維圖以及其鄰進地區為德國的保護地,

同時德國還派遣艦隊到桑吉巴島對面的大陸,和維護維圖的權利,

德國在東非的擴張,促使英國更加速在東非爭奪地盤的行動,

經過討價還價後,英國和德國雙方,

於西元1886年10月,在倫敦達成協議,

北方的肯亞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

南方的坦尚尼亞則劃入德國的勢力範圍,

英國政府將佔領和開發東非勢力範圍的事務,

交給了英國東非協會,來經營其事務,

並於西元1888年9月,發給英國東非協會,皇家特許狀,

取得肯亞海岸的行政與貿易的特許權並由,

威廉麥金農爵士,擔任協會的總裁,其行政中心設在蒙巴薩,

西元1888年至西元1890年,英國的商隊深入肯亞的內地,

與許多各地部落的首領簽定保護條約並在,

史密斯堡,馬查科斯,穆米亞斯,等地設立商站,

英國人對肯亞的擴張行動一般比較順利,

但肯亞的中部和西部則受到,南迪人,吉庫尤人,

等種族的抗拒,與此同時,英國和德國則繼續在東非進行激烈的競爭,

西元1889年8月,在國際仲裁下,肯亞的拉穆屬於桑吉巴蘇丹所有,

但不久就轉讓給英國東非協會公司,

英國並派軍佔領原先德國人想要佔領的,曼達,帕泰島,

西元1890年7月,英國和德國經過談判後達成一項妥協,

英國已對北海有戰略意義的,赫里戈蘭島,

以授取德國放棄肯亞的維圖地區,

以及承認烏干達為英國的勢力範圍,

同年,肯亞的桑吉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西元1891年,英國東非協會與義大利,

劃分了肯亞東北部與義屬,馬科亞,

的邊界一帶,此時肯亞東海岸已有前往各港口的汽船,

並由肯亞蒙巴薩的內陸建築一條公路到,基布韋濟,

因而開啟了由肯亞海岸到維多利亞胡的貿易往來,

同時也帶來了烏干達鐵路的興建,以及奴隸販賣的結束,

不久,英國東非協會公司發生財務上的困難,

它想興建一條從肯亞的蒙巴薩到內陸的鐵路,

但因缺乏財力來維持設在史密斯堡,

以及馬查科斯的行政機構和駐軍的經費,

在吉庫尤地區還發生公司代理人,

多次到當地居民中擄掠和搶糧的事件,英

國東非協會終於在西元1895年6月破產,

由英國政府花了20萬英鎊,

取淂了英國東非協會公司所有資產和權利,

接管英屬東非的領土,

桑吉巴蘇丹則每年須支付給英國1.7萬英鎊,

以感謝英國對桑吉巴16公里深帶狀海岸線的保護,

西元1896年,以肯亞的蒙阿薩為起點至基蘇木,

全長870公里的烏干達鐵路,終於開始興建,

其目的是從東面進入烏干達,以便控制尼羅河的源頭,

這條鐵路總共耗資8百萬英鎊,在當時算是個天文數字的投資,

 

西元1901年,第一輛蒸汽火車進入維多力亞湖畔的基蘇木時,

肯亞的商業活動乃由桑吉巴移到擁有鐵路終點站和港口優勢的蒙巴薩,

雖然鐵路為蒙巴薩帶來了富庶,但設籍在這裡的公司卻發現,

他們的未來應該寄託於,奈比洛,於是開始沿海岸線北移,

同時種植業者也尾隨而至,商業組織也跟著見機而上,

最後西元1907年,連政府也將首都牽制奈洛比,

而古老的蒙巴薩則降格為提供船舶使用的港口,

為了收回投資鐵路的資金和開發支應的耗資,

英國在肥沃宜人的肯亞高地,建立白人的領地又稱之為,白人高原,

並鼓勵歐洲白人向東鐵沿線移民,為此,

英國於西元1902年,將烏干達的東方劃歸肯亞,並頒佈法令,

將肯亞的土地宣布為英王的領地,授權英國駐肯亞總督,

以廉價出售,租賃,無償贈予等方式,轉讓給歐洲白人的移民,

以吸引白人移民到肯亞經營土地,至使白人移民不斷增加,

 

到西元1919年,白人移民已增至9千人,

有不少白人以成為肯亞大大小小的農場地主,

如來自英國貴族的大農場主,德拉梅爾,

他就擁有數十萬畝的土地,

英國也鼓勵早已與東非也商業往來的印度移民,

他們的人數很快就超過白人,英國政府乃對印度移民加以限制,

不讓他們獲得高原土地和發展農業,

他們被限制只能在城鎮裡從商業,建築業,服務業等行業,

從短期經濟效益來自白人對發展農業,

特別是對種植咖啡,劍麻,茶葉,除蟲菊,小麥等經濟作物和奶牛業,

則有積極的貢獻,但這些都是以犧牲非洲人的利益為代價,

因此非洲不滿的情緒日益高漲,導致引發多次的獨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西元1940年6月,義大利對英國宣戰,

8月至9月,義大利佔領了英屬肯亞和索馬利亞的部分地區,

始得肯亞在這次的大戰中對同盟國的貢獻非常大,

增加走向獨立建國的條件,肯亞在東北非的戰役中,

為英軍提供前進和訓練的基地以及後勤補給,

還有大量的兵員和軍事勞工,肯亞的製造業也因發展起來,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場反納粹侵略的戰爭,

也而啟發了非洲人民反對西方殖民統治的政治覺醒,

爭取民族平等,自由和獨立的抗爭,

西元1941年10月,英國殖民肯亞當局首次任命非洲人,

埃利胡,為肯亞立法院會議的議員,

同年,肯亞非洲人組織了第一個全領域性的政治團體,

肯亞非洲聯盟,該聯盟的主席由,伊留德馬速,

但幾個月後就改由受人敬重的,詹姆斯吉恰魯,繼任該聯盟的主席,

西元1946年,詹姆斯吉恰魯自動退位,

由自英國返國的良師益友,肯雅塔,出任該聯盟的主席,

繼續領導非洲人民與英國殖民當局對抗,

英國殖民者乃改由漸進式的憲法來改良政體,

西元1948年在立法會議中,非洲人議席增至4席,

但仍然無法滿足非洲人民爭取平等,自由,獨立的願望,

 

毛毛反英運動

肯亞非洲人對政治熱度持續上揚,

人們凱使用基督聖歌的調子唱出心中不滿的情緒,

肯亞非洲聯盟則在馬賽,盧歐,盧亞,吉普辛吉斯,

等部落普獲支持,於是興起了一股破壞白人移民的財產,

謀殺白人領主,以及對付一些英國殖民政府中心,

非洲人獨立的浪潮,毛毛抗暴活動就此展開,

毛毛運動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吉庫尤人,

所進行旨在團結非洲人保衛土地,反抗白人壓迫剝削,

以及爭取自由的秘密宣誓活動,並且逐漸由農村發展到城市,

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暴力的行為,

英國當局認為毛毛摁動具有顛覆西方殖民者的特性,

乃於西元1950年8月加以取締,

西元1951年6月後,一些激進的工會領袖,

掌握了肯亞非洲聯盟的奈洛比支部,

並於西元1952年5月後,在宣示中加入殺敵,驅逐,

殺死歐洲人等等的內容,於是一些地區發生了縱火,

傷害白人農場牲畜,打死鄉村頭人等暴力的事件,

連溫和派的非洲人也受到死亡的威脅,

10月7日,新殖民政府的非洲人大酋長,瓦魯體,也遭到暗殺身亡,

新任英國殖民總督,艾佛琳巴林,

於10月20日,宣布肯亞進入緊急狀態,肯雅塔,卡吉雅,庫巴什,

保羅恩蓋,等183名非洲民族主義者的各級領導人,

被認為是毛毛運動的組織和策劃者,而遭到逮捕拘禁,

肯雅塔被判7年徒刑,不久這個組織也遭到禁止,

新的領袖也被逮捕入獄,根據英國殖民政府的這場報復行動後,

反而使得事態更加變本加厲,大批的吉庫尤人,

自白人高原以及其他城鎮地區傾巢而岀進入,

阿布岱爾,與肯亞深之間森林環繞的,毛毛區,

他們在毛毛區組成名為,土地自由軍,的游擊隊並展開了武力的鬥爭,

到了西元1953年,毛毛軍總是達到1.5萬人,

主要分布在阿布岱爾山區和肯亞山區,

阿布岱爾山區由,史坦利馬森吉,德登基馬蒂,兩人所領導,

肯亞山區則由,瓦魯林伊特,所指揮領導,

他們曾成功夜襲警察哨所,

並源源不斷地得到一些後勤供應和兵員的補充,為了統一指揮,

8月時,德登奇馬蒂等領袖在阿布岱爾山區成立,肯亞防務會議,

德登基馬蒂當選為會議的主席和土地自由軍的最高司令,

西元1954年初成立了,肯亞議會,由主席德登基馬蒂和33名議員組成,

象徵代表著當時肯雅33個專區所組成的肯亞議會,這是起義領導人,

在敵人加緊鎮壓和進攻的困難情勢之下,所採取在組織上的對策,

之後情勢對起義軍越來越不利,新任英軍東非總司令,厄斯凱,

動用了6萬名兵力圍攻起義軍,

並且出動裝甲車和轟炸戰鬥機前來鎮壓,

起義軍首領,伊特拖,不幸兵敗被俘,

4月,英國殖民軍在奈洛比等城鎮,調集吉庫尤人,破壞起義軍的聯結網,

6月,英國殖民當局開始將保留地內,多達1百萬的,梅魯人,因布人,

吉庫尤人,等土著驅入有崗哨監視的584個新村內,

從而抵抗破壞游擊隊和保留非洲人之間的連絡,

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起義軍仍然奮勇抵抗,

西元1954年10月,英國大選後的保守政黨,

面對吹遍非洲大陸的改革浪潮,決定加入從非洲殖民地撤退,

11月,英國殖民大臣,麥克勞德,決定在肯亞實施緊急狀態,

西元1955年10月21日 ,德登基馬蒂,被部落警察打傷後被俘不幸身亡,

起義軍殘部約1千人躲進深山密林,至此,毛毛反英運動宣告失敗,

 

西元1960年1月18日 ,在倫敦召開第一次制憲會議,

經過一個月的緊急磋商後,英國政府推出了新的憲法,

據此,非洲人將在肯亞立法會議65席中佔有37席,

部長會議的8各官方職位中,非洲人也將佔有4個職位,

在此次會議後,英國殖民政府宣布允許非洲人重新組織全國性的政府,

西元1960年3月27日 ,以立法會議和非洲議員為骨幹,

包括奈洛比人民會黨等30個地區性,

政治團體的代表們在肯亞的,基安布,

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合併成立,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

推選當時尚在獄中的肯雅塔為總裁,但因英國殖民者的不滿而改由,

吉邱魯,為該聯盟的代理人,一些擔心肯亞非洲民族聯盟,

會被吉庫尤人和盧奧人主宰,的小部落團體領導人,

於6月25日,建立了肯亞非洲民主聯盟,

該聯盟由,恩加拉,擔任聯盟的總裁,

西元1961年2月,肯亞舉行多種族的大選,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以百分之67.4的絕對多數獲勝,

但又因英國殖民當局不肯釋放肯雅塔,

至使肯亞非洲民主聯盟不肯入閣,

結果肯亞非洲民主聯盟在歐洲人的,新肯亞黨,

以及印度人的,肯亞印度大會,的支持下參政,

尤恩加拉,出任政府事務領導人,

後來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和肯亞非洲民主聯盟,

兩黨之間的政策分歧日益擴大,

其焦點是肯亞獨立後應採用何種政體之爭,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主張建立強而有利的中央政府和一院至議會,

非洲民主聯盟,則主張實行聯邦式的地區制和兩院至議會,

8月15日,肯雅塔獲得英國殖民當局釋放後,出任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的主席,

西元1960年1月18日 ,在倫敦召開第一次制憲會議,

經過一個月的緊急磋商後,英國政府推出了新的憲法,

據此,非洲人將在肯亞立法會議65席中佔有37席,

部長會議的8各官方職位中,非洲人也將佔有4個職位,

在此次會議後,英國殖民政府宣布允許非洲人重新組織全國性的政府,

西元1960年3月27日 ,以立法會議和非洲議員為骨幹,

包括奈洛比人民會黨等30個地區性,政治團體的代表們在肯亞的,基安布,

召開會議,會議決定合併成立,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

推選當時尚在獄中的肯雅塔為總裁,但因英國殖民者的不滿而改由,

吉邱魯,為該聯盟的代理人,

一些擔心肯亞非洲民族聯盟會被吉庫尤人和盧奧人,

主宰的小部落團體領導人,

於6月25日建立了肯亞非洲民主聯盟,

該聯盟由,恩加拉,擔任聯盟的總裁,

西元1961年2月,肯亞舉行多種族的大選,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以百分之67.4的絕對多數獲勝,

但又因英國殖民當局不肯釋放肯雅塔,

至使肯亞非洲民主聯盟不肯入閣,

結果肯亞非洲民主聯盟在歐洲人的,新肯亞黨,

以及印度人的,肯亞印度大會,的支持下參政,

尤恩加拉,出任政府事務領導人,

後來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和肯亞非洲民主聯盟,

兩黨之間的政策分歧日益擴大,

其焦點是肯亞獨立後應採用何種政體之爭,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

主張建立強而有利的中央政府和一院至議會,

非洲民主聯盟,

則主張實行聯邦式的地區制和兩院至議會,

8月15日,肯雅塔獲得英國殖民當局釋放後,

出任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的主席,

11月6日,他率領肯亞的代表團前往,蘭開斯特宮,

與英國殖民當局談判,

西元1962年2月14日 至4月6日 ,

第二次制憲會議在倫敦舉行,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和肯亞非洲民主聯盟,兩黨各執己見,

爭論長達7週,最後肯亞非洲民族聯盟讓步,

會議達成以肯亞非洲民主聯盟主張為藍本的協議,

建立了聯合政府,但兩黨並未和解,

西元1963年5月,肯亞再次舉行大選,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又以二分之三多數的選票獲勝,

6月1日,肯亞實行內部自治,由肯雅塔出任政府總理,

9月25日至10月19日 ,肯亞各黨派在英國倫敦舉行第三次制憲會議,

經過激烈的爭論後達成妥協性的修憲,

增加中央政府管理警察和公共事務的權力,

但保留地方分權制和採用兩院制議會,

12月12日 ,肯亞正式宣布獨立,尤肯雅塔出任第一屆自治政府總理,

其後約有1千5百名毛毛戰士走出森林投誠,

16日,肯雅加入聯合國成為會員國,

隨後又成為非洲團結組織的會員國,

西元1964年11月,肯亞非洲民主聯盟自行解散,

併入了肯亞非洲民族聯盟,

12月12日,獨立週年紀念時,根據修改後的肯亞憲法規定,

肯亞成為共和國,肯塔亞總理改稱為總統,

取代英國女王成為肯雅首任的國家元首,

不久,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內部產生政治分歧,

以肯亞副總統,奧汀加,為首的激進派,

對內主張對外資產業實施國有化,

並要求無償接管白人的農場,以分配給無土地的肯亞農民,

以肯雅總統肯雅塔和執政黨總書記,姆博亞,為首的溫和派,

則不同意土地國有化和沒收白人的土地,對外則傾向西方國家,

1965年3月,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照該黨大會,

根據修改憲章,改選黨的領導人,結果副總統奧汀加落選,

乃於4月辭職,並與支持他的30名議員另組,肯亞人民聯盟,

西元1969年7月,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總書記姆博亞,不幸遇刺身亡,

10月,肯塔亞總統訪問,基蘇木,

時其專車受到當地群眾投擲的石塊攻擊,

暴民被衛隊開槍擊斃約百人,

不久前肯亞副總統奧汀加被逮捕,

後來獲釋後重新加入肯亞非洲民族聯盟,

 

西元1971年發生軍事政變,政變者利用當天整奈比洛,

因越野車長途賽萬頭鑽動時,想推翻肯雅塔政府,

所倖當時坦尚尼亞總統,南耶里,事先通風報信,

才能使肯亞總統肯雅塔防患於未然,

政變主使者是埃巴族人大法官,姆溫德瓦,

以及總參謀總長,恩多洛,被迫下台,

西元1973年,肯亞同時慶祝其獨立建國10週年,

以及肯雅塔總統就職10週年,

肯雅塔10年來的政績使得國庫收入倍增,

國內義務免費教育至小學4年級,就學率增加了百分之150,

但第一次石油危機時還是造成了百分之二十的通貨膨脹率,

因此在西元1974年的大選中,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在議會中損失了8個席次,

而肯雅塔在無競選對手的情況下,仍然當選連任總統,

這次當選的新科議員中,最受人矚目的是一位吉庫尤人,

卡里烏基,他是以前英國殖民時代毛毛戰士的一員,

它的直言不諱與毫無不亂偏見,贏得了廣大追求者的愛戴,

肯亞當局對他不滿的一句話是,

肯亞這個國家有10個千萬富翁,但卻有千萬個乞丐,

他大部分指得是肯雅塔總統日益擴大的家族,

指控這些皇親國戚,利用大炒地皮和買賣珠寶的機會大發橫財,

西元1975年3月,這位他日的政治明星,卻不幸遭到了暗殺,

連屍體都被毀容變形,奈洛比大學因此舉行了抗議示威活動,

議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中,牽連到政府高層的官員,

包括總統府國務部長,科伊蘭吉,和總服務隊司令,格提,

內閣部長,穆利洛,以及兩名助理部長,

他們因為主張接受議會調查委員會的報告而被撤職,

此後,政府媒體,學術界和議員的批評,

都採取壓制的政策,

又更多的人因批評政黨而受到未經審判的拘禁,

西元1978年8月22日清晨,卡雅塔總統在蒙巴薩的國家宮中辦公時,

突然逝世而由副總統,摩伊,暫時代理總統的職務,

10月10日 ,摩伊正式當選為新任總統,他就任後宣布嚴懲貪污,

絕不採取政治拘禁,摩伊上台後立即提出著名的,尼耶約,

在斯瓦西里語指的是腳印的意思,

表示他不會改變已故總統肯雅塔的政策,

並且強調和平,友愛,團結,並下令釋放所有的政治犯,

打擊貪污走私,取消小學生的學費,

使得摩伊得到平民主義者的聲譽,

 

西元1981年時,在非洲統一組織奈洛比舉行的高峰會議中,

摩伊,獲選為非洲統一組織的主席,

使得他得到西元1981年至西元1982年,非洲先生的頭銜,

但是國內情勢卻不大平靜,

由於他認為一般大學及高等學府都有向左的傾向,

所以政府禁止示威活動和數度關閉學校,將學生遣散回家,

政府與大學生之間的緊張關係,

在西元1982年不斷上揚,而學校教授的罷課,

更使得這種不妥協的情勢不斷升高,

5月,前副總統奧汀加與前議員,喬治安約納,

決定建組件,肯亞社會主義聯盟,但被政府拒絕註冊,

6月,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肯亞非洲民族聯盟,

為肯亞唯一的合法政黨,從而使得肯亞又變成一黨專制的國家,

8月1日 ,空軍部下級官兵發生政變,一度佔領奈洛比電台,

但8月2日 ,就被支持政府的陸軍鎮壓了下來,

事後,摩伊總統改組了空軍,警察和總務隊,

 

西元1997年12月29日 ,肯亞國內舉行大選,

摩伊再度蟬聯總統,他利用種族糾紛,

連續作了24年的肯亞總統,由於肯亞無官不貪,

在摩伊撈飽了之後,

 

西元2002年,世界銀行和西方捐助國家,

逼迫摩伊舉辦多黨的選舉,才將摩一逼下台,

12月27日 ,肯亞國內舉行大選選出,

吉巴基,為肯亞新任的總垌,

他上任之初也曾實現競選承諾,成立反貪污政府委員會,

但對肯亞貪污的風氣,卻難有實質的改善,

他的不少閣員也涉及貪污瀆職,

連反貪腐委員委員會的執行長,竟然也遭到恐嚇,

威脅其生命安全而被迫去職,吉

巴基總統上任6年來的政績非常差,

連英國與聯合國發展基金會都看不下去,

公開譴責這個把貪污之手伸進國際援款的吉巴基政府,

西元2007年12月,肯亞舉行大選,吉巴基又連選連任總統,

但被反對黨指為做票,點燃了全國各地的動亂之火,

至今還在延燒,已有千餘無辜的民眾傷亡,25萬多人流離失所,

 

肯亞共有30多個政黨,比較大的政黨有,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簡稱肯盟,       KANU,

全國彩虹同盟,簡稱彩盟,NPC, 

正統恢復民主論壇,人民恢復民主論壇,

肯亞民主黨,簡稱DP,

肯亞西里基肖黨,簡稱SPK,薩菲納黨,

 

肯亞在行政區的劃分上分為,奈洛比省特級區,

中部,海岸,東部,東北部,西部,裂古,尼尼揚札,

等1個特區,7個省區,省下分成,專區,區,小區,村,

全國共有70個專區和數百個區和小區,

由省長,專區長,奠長,助理奠長,層層管理,

直接向總統負責

 

肯亞擁有一支袖珍型的部隊,根據肯亞的憲法規定,

總統是三軍統帥,參謀總長由總統任命,

總統授權參謀總長統帥全軍,

國家武裝部隊有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兩纇,

正規軍有陸,海,空三軍,准軍事部隊主要是總務隊,

總統府設有,國防局,用來代替原來屬於內閣國防部的職能,

協助總統管理有關國防上的事務,包括經費,人事,設施等事務,

國防局下屬有東部軍區,西部軍區,中央行政區等三個指揮部,

以及後勤指揮部,三軍總兵力約2.42萬人,實行志願兵役制,

一般每年招募約1千2百人的新兵,並注重新兵間部族的平衡,

國防局下設有一所,國防學院,負責培養上校和准將級指揮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