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共和國,簡稱蘇丹,首都為喀土穆,

全國人口約4300多萬主要人口努比亞人

其餘為蘇丹尼格羅人白人,富爾人

說英語,阿拉伯語,使用阿拉伯文,

南蘇丹獨立後有時也被稱作北蘇丹,

位於非洲東北部,紅海沿岸,撒哈拉沙漠東端,

國名源於阿拉伯語Bilād as-Sūdān,字面意思為「黑人的土地,

面積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

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為阿拉伯穆斯林

 

古典時期

蘇丹古稱努比亞,在古埃及語裏為黃金的意思,

這一地區在西元前2000年就建立國家,

隨後埃及的入侵給當地造成極大的破壞,

西元前八世紀,蘇丹人爆發規模宏大的反抗運動,

趕跑埃及人,建立庫施王國

西元前751年,庫施王國統治者,皮耶

從入侵了埃及的柏柏爾人手中,攻取了上埃及地區,自稱法老,

建立埃及第25王朝,成爲除柏柏爾人王朝和本土埃及人的偏安政權外,

第三股角逐於埃及土地的勢力,皮耶崇拜古埃及的阿蒙神

他於在位時修繕了許多因戰亂而損毀的神廟,

更復興了古埃及人早已不再修建的金字塔,以作爲自己的陵墓,

自他以後,第25王朝及其後續麥羅埃王國的勛貴們,

均會將自己的陵墓修建成金字塔樣式,雖然這些金字塔的規模小得多,

但只蘇丹境內就有250餘座之多,蘇丹也因此是金字塔最多的國家,

皮耶之弟,沙巴卡,在上位後,又連連征戰,幾乎占據了整個埃及,

但因亞述人入侵和古埃及人起義不斷,這個王朝只輝煌了短短80餘年,

就於西元前530年左右,遷都麥羅埃(今喀土穆北),

退回了努比亞地區,從此又稱為麥羅埃王國,

 

四世紀,麥羅埃的統治者們發生內訌,削弱了國家的防衛力量,

曾一度被強大起來的阿克蘇姆帝國所征服,

 

六世紀中葉,從埃及大規模傳入基督教,並成為麥羅埃國家的正式宗教,

不久以後,麥羅埃分裂為兩個基督教國家,穆庫拉和阿爾瓦,

前者以東古拉為都,故又稱東古拉王國,後者建都索巴,故又稱索巴王國,

 

西元639年,阿拉伯人占領埃及,並從阿拉伯半島帶入伊斯蘭教

西元651年,阿拉伯人控制下的埃及開始侵入努比亞

之後,阿拉伯穆斯林從埃及和阿拉伯半島等地,大規模移民至蘇丹,

並不斷向土著黑人施壓,伊斯蘭教便逐漸在大部分地區占據優勢,

 

十三世紀,埃及以武力襲擊南方(即蘇丹北部),

西元1276年東古拉王國滅亡,阿爾瓦王國亦漸趨衰落,

 

十四世紀末,豐吉人在吉齊拉地區遊牧後其領袖,奧瑪爾·冬卡,

與北部阿拉伯人首領,阿卜杜拉·詹馬,結盟,

 

西元1504年,阿爾瓦王國滅亡,豐吉人建立豐吉蘇丹國,首都森納爾

 

西元1762年,科爾多凡總督、哈馬傑人阿布·利凱立克起兵反叛,

廢除國王,立國王之子為傀儡,

豐吉蘇丹國的王權落入哈馬傑人大臣手中,

 

西元1821年,埃及人使用先進的歐洲武器,

再次占領努比亞,以及其南部的白尼羅河

 

馬赫迪派統治時期

西元1873年,埃及赫迪夫邀請戈登出任蘇丹赤道省的總督,

西元1876年,戈登,任整個蘇丹的總督,

他在蘇丹的六年間,致力於打擊奴隸貿易,

西元1880年,戈登遞交辭呈,離開蘇丹,

在他的繼任,拉烏夫,的統治治下,

蘇丹的奴隸貿易又恢復過去的規模,

西元1881年蘇丹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

宣布自己是馬赫迪,號召人民進行「聖戰」,

驅逐外國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處處公正的美好社會,

西元1883年11月,反抗軍集中4萬多優勢兵力,

一舉殲滅英軍1萬多人,英國重新起用戈登,戈登再次回到蘇丹,

西元1884年2月18日戈登抵達,喀土穆

一個月後,馬赫迪軍隊完成對喀土穆的包圍,

西元1885年1月26日反抗軍攻陷首都,喀土穆,殺死戈登,

西元1885年6月,馬赫迪病逝,

阿卜杜拉(約西元1846至西元1899)繼位,稱哈里發,

他建立了統一的伊斯蘭封建國,馬赫迪王國,首都恩圖曼,

西元1896年6月,英國殖民軍隊再次向蘇丹發動進攻,

西元1898年4月,首都喀土穆陷落,英國重新佔領蘇丹,

阿卜杜拉率殘部退守,科爾多凡省,直至戰死,

9月英軍在恩圖曼戰役中獲勝,

西元1899年1月,英國與埃及簽訂《英埃關於共管蘇丹的協定》,

英埃共管蘇丹,蘇丹總督由英國人擔任,只在名義上由埃及任命,

 

二十世紀

西元1945年底成立,蘇丹民族黨,主張通過與英國協商獲得獨立,

西元1948年,蘇丹人民抵制殖民當局,

所組織的立法會議選舉,工人不斷展開大規模罷工,

西元1950年11月。蘇丹工會聯合會。宣告成立,

西元1951年10月,埃及宣布廢除西元1899年,英埃共管蘇丹協定,

蘇丹人民示威遊行,要求英國撤軍和蘇丹獨立,

西元1954年1月,民主統一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勝,組成蘇丹民族政府,

西元1955年12月,蘇丹議會上下院通過宣布獨立的決議,

12月31日議會通過臨時憲法。結果導致蘇丹南部發生衝突,

第一次蘇丹內戰爆發,

西元1956年1月1日,蘇丹正式宣布獨立成立,蘇丹共和國,

西元1969年5月25日,加法爾·尼邁里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

改國名為,蘇丹民主共和國

西元1972年,第一次蘇丹內戰結束,

西元1983年,蘇丹南部再度發生衝突,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

西元1985年4月6日,達哈卜將軍發動軍事政變,

推翻尼邁里政權,成立蘇丹過渡軍事委員會,

西元1985年12月15日,蘇丹過渡政權將國名改為,蘇丹共和國,

西元1986年,蘇丹舉行大選,薩迪克·馬赫迪,出任總理,

西元1989年6月30日,奧馬爾·巴希爾,領導了一場軍事政變

推翻了民選總理艾哈邁德·米爾加尼,巴希爾立即宣布取締一切政黨,

控制媒體,解散議會,他本人擔任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

(一個新成立的擁有立法權和執行權的權力機構)的主席,

並同時擔任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國防部長,

西元1993年10月,救國革命指揮委員會解散,

巴希爾改任總統,廢除總理職務,實行總統制

西元1996年3月,巴希爾連任總統,

 

二十一世紀

西元2000年12月,奧馬爾·巴希爾連任總統,

西元2003年7月,爆發達佛衝突

西元2005年7月,巴希爾再次連任總統,第二次蘇丹內戰結束,

西元2010年4月11日,舉辦24年來的第一次全國大選,

雖然選舉公正性備受質疑,但被視為轉型為民主社會的第一步,

也是南蘇丹獨立的一進程,

西元2010年4月26日,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

在11日至15日舉行的蘇丹大選中獲勝,再次連任總統,

西元2011年1月9日,舉行南蘇丹獨立公投,98.83%有效票贊成獨立,

7月9日,南蘇丹正式獨立,成為一個新的主權國家,

原面積約250萬平方公里的蘇丹,在南蘇丹獨立後,

蘇丹共和國面積已縮減至188萬餘平方公里,

西元2015年4月16日,巴希爾再次連任總統,

西元2018年12月19日,蘇丹爆發持續大規模示威,要求巴希爾下台,

西元2019年4月11日,蘇丹發生政變

副總統兼國防部長,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逮捕總統巴希爾,

巴希爾隨後請辭,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同時宣布解散政府,

暫停憲法,由過渡軍事委員會掌權,進行兩年過渡期,

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同時出任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一職,

由於示威活動仍未止,艾哈邁德·阿瓦德·伊本·奧夫於翌日辭職,

由督察長,阿卜杜勒·法塔赫·阿卜杜勒拉赫曼·布爾漢中將,

繼仼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

6月3日,過渡軍事委員會,鎮壓要求軍政府讓出權力的示威群眾,

導致至少120人死亡[8]

在西元2019年蘇丹軍事政變接管之後,全國大會黨於4月11日解散,

7月之後,阿卜杜勒·法塔赫·阿卜杜勒拉赫曼·布爾漢中將,

 

繼仼聯合主權委員會主席,

 

蘇丹的政治體制為總統制聯邦制共和國

蘇丹採取三權分立的政體原則,

蘇丹共和國的最高法院稱之為,特別革命法庭,

特別革命法庭庭長為司法首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