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王國,通稱瑞典,首都為斯德哥爾摩,

全國人口約10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瑞典人,

說瑞典語,使用斯拉夫文,

是一個位於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北歐國家,

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

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卡特加特海峽

東邊為波羅的海波的尼亞灣

即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

拉脫維亞愛沙尼亞隔海相望,

於西南通過厄勒海峽大橋與丹麥相連,

瑞典面積為450,295平方公里,為北歐第一大國家,

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每平方公里僅25人,

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

87%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國土面積1.5%的城市裡,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隨著冰河時期內陸積雪漸漸溶解,

瑞典一帶地區石器時代已有人聚居,他們居住在波羅的海附近,

主要以打獵,蒐集,捕魚為生,貿易活動的遺跡顯示,

瑞典南部青銅器時代人口已頗為稠密,

九至十世紀時,瑞典地區發展出維京文化

以搶略,侵略,貿易,殖民等方式向東發展,

受影響的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俄羅斯黑海

西元1397年,瑞典、丹麥挪威三國共擁一主,

但各國仍維持國家的身分,史稱卡爾馬聯合

十五世紀起,瑞典人極力抗拒丹麥的企圖吞併,

西元1521年,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世

再次建立王權,瑞典從聯盟中獨立,

十七世紀時西元1618年至西元168年,

瑞典在三十年戰爭中獲得許多歐陸領土,

瑞典帝國躍升成為歐洲強國,

然而在十八世紀西元1700年至西元1721年,

瑞典在大北方戰爭中先勝後敗,

被改革後的俄國取代其在歐洲的地位,

西元1809年,芬蘭更從瑞典分裂出來,

成為附屬於俄羅斯帝國大公國

西元1810年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為了與拿破崙交好,

法軍元帥伯,納多特,為養子,成為太子登基之後,

即後來的卡爾十四世·約翰,瑞典的近代史較平靜,

最後一次參與的戰爭是西元1814年與挪威的戰事,

該戰後兩國組成由瑞典主導的瑞典-挪威聯合王國

西元1905年解散,

 

瑞典是一個現代,自由民主的高度已開發國家

公民享有高質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環保

瑞典是傳統的木材出口國,其水資源也很豐富,

但是石油煤礦十分匱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

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

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

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

並從西元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

 

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

但在二戰納粹德國佔領挪威後,

給予德國軍事通行權以及鐵礦資源,

冷戰時期,瑞典沒有向美國或者蘇聯兩大陣營靠攏,

因而被視為緩衝,瑞典不是任何軍事組織的成員,

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

直到西元1995年放棄中立國地位,正式加入歐盟

西元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獎禮,

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舉行,

西元1902年,開始由瑞典國王頒授諾貝爾獎

20世紀中期,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由於瑞典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

設立福利國家之社會福利的制度,為高度已開發國家,

已被國際視為極力追求人權平等的國家之一,

並且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指數中通常名列前茅,

瑞典於西元1995年加入歐洲聯盟

 

瑞典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是現任瑞典國王

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

瑞典實行內閣制,政府首長為首相,由議會選舉所產生,

現代瑞典的立法機構是,瑞典國會,共有349名議員,

選舉產生首相,議會選舉每四年舉行一次,

日期為九月的第二個星期天,

其主要職能包括制定法律,決定稅收和公共資金的使用,

監督政府行為和國家行政等,

瑞典政府內閣受議會委託管理國家,並對議會負責,

法院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個法院體系,

行政法院與議會督導制度,共同監督政府行政,

是瑞典政治制度的特點,

 

瑞典軍隊的正式名稱為國防軍,衍生自瑞典語中的國防和武力兩詞,

主要任務是在於維護和平,保衛國家,

瑞典軍隊又分為陸軍海軍空軍

即作為政府機構,向瑞典國防部負責,

 除此之外,瑞典還設有鄉土防衛隊

瑞典近年來的男性軍人在逐漸減少,

與此同時,女性軍人卻在輕微增加,

在徵募新兵的條件是看誰更願意參軍,

而不是誰更適合軍方的需要,所有士兵都是自願從軍,

西元1975年入伍的新兵的數量為45000人,

而西元2003年降為15000人,

根據西元2004年的防衛提案,

每年接受訓練的軍人數量將減為5000人到10000人之間,

西元2009年的軍人總數為72000人,

瑞典還參加了剛果民主共和國賽普勒斯波赫科索沃

黎巴嫩阿富汗地區的聯合國維和部隊行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