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東岸共和國,通稱烏拉圭,首都為蒙特維多,

全國人口約300多萬,主要人口為白人,

其餘為黑人,黑人,原住民,亞裔,

說西班牙語,使用西班牙文,

南美洲東南部國家,西鄰阿根廷,東與北鄰巴西

南瀕拉布拉他河,東南瀕大西洋,

為南美洲第二小,僅大於蘇利南

查魯亞人,在烏拉圭地區定居時間近四千年,

 

西元1516年初,這一區域由西班牙探險家

胡安·迪亞斯·德索利斯,所發現,

 

西元1680年,葡萄牙殖民者抵達並建立,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托

亦為這一區域內最古老的歐洲定居點,

 

十八世紀初西元1726年成為西班牙殖民地,建立蒙特維多軍事港口,

把這區併入拉布拉他總督轄區,當時稱為「拉布拉他河東岸區」,

 

西元1811年至1828年,在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及巴西四國角斗之中,

烏拉圭獲得獨立地位,在19世紀烏拉圭頻繁受到外國影響及入侵,

其軍隊在國內政治常年扮演重要角色,

 

十九世紀初期,整個由西班牙統治的拉丁美洲各地,紛紛出現獨立戰爭,

西元1811年民族英雄,荷西·赫瓦西奧·阿蒂加斯,發動戰事,

於西元1815年控制了全境,

西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

並於西元1821年7月,把整個烏拉圭領地併入巴西,改名為內普拉塔省,

西元1825年8月25日以,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

為首的33名東岸人從阿根廷回國,收復了蒙特維多城,

宣告烏拉圭獨立,並將8月25日定為國慶日

西元1828年,蒙特維多條約,確定烏拉圭主權,

及後烏拉圭不斷捲入鄰國軍事衝突,死傷無數,

同時烏拉圭從歐洲收留了大批移民,並以農業出口為烏拉圭重要經濟命脈,

西元1830年7月18日,烏拉圭頒布第一部憲法,後多次修改,

 

二次大戰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不斷爆發戰事,

大量農產品從烏拉圭輸出,

令依賴農業為生的烏拉圭成為富裕國家,二戰結束後,

由於國際農產品價格不斷下滑,令烏拉圭經濟陷入長期性衰退,

經濟蕭條令烏拉圭政局陷入混亂,多次發生軍事政變,

因此逐漸成為經濟落後的國家,

 

西元2004年,塔瓦雷·巴斯克斯,當選總統,

西元2005年3月1日,正式就任烏拉圭總統,是該國歷史上第一位左翼總統,

隨著左翼政黨聯盟廣泛陣線上台執政,採取溫和的社會經濟改革,

烏拉圭經濟迅速崛起,在2004年到2008年,GDP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長,

貧困人口從33%下降到21.7%,

西元2011年更下降至18.6%,稱為拉美國家的一大亮點,

全球金融危機下,經濟增長速度受限,

但政府通過更高的公共支出和投資,成功避免了經濟衰退,

使得西元2010年的烏拉圭經濟仍然以超過7%的速度增長,

西元2013年,烏拉圭獲選經濟學人的年度代表國,

獲選原因為烏拉圭總統,荷西·穆希卡,的平民風範享譽世界,

烏拉圭亦於西元2013年4月通過同性婚姻法案,

西元2013年7月又通過法案,成為世界上首個將大麻買賣合法化的國家,

 

西元1951年的憲法廢除了總統制,建立國務會議制(最高行動權力機構),

西元1966年修憲,恢復總統制,

西元1973年,軍人政變後停止實施憲法,

西元1985年民選政府上臺後即予恢復,

憲法規定烏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副總統擔任參議員,兼任國會主席和參議長,

總統,副總統,國會議員和各省省長,均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五年,

總統不能連任,但可隔屆再次參選,總統之下再設十三個內閣部長,

由總統委任,統轄各個行政機關。

2015年3月1日頗孚人望的總統,荷西·穆希卡,任期屆滿下台,

繼任者為,塔瓦雷·巴斯克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