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隆地共和國,通稱蒲隆地,首都為基特加,

全國人口約1200多萬人,主要人口為胡圖族,圖西族,特瓦族,

主要的語言為克倫地,使用拉丁字母,

是一個位於東部非的小型內陸國

其北、東、西面分別為盧安坦尚尼剛果民主共和所包圍,

其中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邊界,

有超過一半是座落在著名的坦噶尼喀湖面上,

蒲隆地的首都為,基特,最大城市為,布松布,是

位於坦干依喀湖湖畔的港口都市,

 

原名烏隆地,十六世紀形成封建王國,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比利三國勢力侵入,

西元1890年被德國征服當地統治已久的王權,

將此地列為德屬東的領土,

 

並在西元1916年落入比利時軍隊的控制,第一次世界大後,

將當時已合併在一起的盧安達-烏隆地分配給比利時,

比利時則透過間接的方式扶植當地王族統治該地區,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結束後,

盧安達-烏隆地變成聯合託管領地的一部份,委由比利時代管,

西元1959年時烏隆地與盧安達分開,

西元1962年7月1日正式獨立,成為蒲隆地王國,

剛獨立時的蒲隆地曾恢復過短暫的王權,

但卻在西元1966年時由軍人出身的首相,米歇爾·米孔貝羅

罷黜了原本的王子(他才剛篡位沒有多久),

成立蒲隆地共和國,開始進入軍人獨裁執政的時期,

蒲隆地境內有兩大主要民族,為數約只有一成半的圖西

自十六世紀以來就一直擁有該國的統治權,

控制著主要是由胡圖組成的平民百姓,

再加上非常稀少的原住民特瓦

這種少數民族佔高位的不正常社會結構埋下國家不穩定的惡種,

並且在西元1993年10月時到達最高峰,

那時剛上任才四個月,蒲隆地有史以來第一位胡圖人身份的元首,

也是首任民選總統的,梅爾希奧·恩達達耶

遭到主要是圖西人控制的軍方暗殺,恩達達雅的死,

導致全面性的種族衝突,在這場種族衝突中,

至少有二十萬的雙方人口遭到屠殺,

 

直到西元2002年時,主政的圖西政府終於在國際的斡旋下,

與四支不同的胡圖叛軍簽下停戰協議,

而與最後一支反政府武裝組織民族解放力的停火協議,

則是在西元2006年9月7日時,於坦尚尼亞首都三蘭簽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